笔趣阁

富士小说>大明之铁血 > 第12章 大明历史上第一份报纸(第1页)

第12章 大明历史上第一份报纸(第1页)

辽东

一支部队正朝着山海关进,军纪严明,气势十足。这是一支由川兵和浙兵组成的援辽队伍,总共七千人,川兵四千,浙兵三千。

由总兵陈策、副将戚金、以及四川石柱副总兵秦邦屏共同统领。他们昨天接到了皇上的圣旨,奉命进京。但他们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交流,仿佛是陌生人一般。

历史上那场浑河之战,正是因为川兵、浙兵、辽兵之间的矛盾太深,甚至在城里为了争执动起了火炮,努尔哈赤进攻时又互不支援,结果被一一击破,川兵浙兵几乎全军覆没。

沈阳

杨寰走进经略府的大堂,大声喊道:

“圣旨到,辽东经略熊廷弼接旨!”

熊廷弼正在后堂研究地图,听到宫里来人了,立刻赶了出来。正要让人准备香案和换衣服,却被杨寰打断了:

“不用了,直接接旨吧。”

熊廷弼立刻跪下高声说道:

“臣熊廷弼恭请圣安!”

杨寰回应:

“圣躬安!”

他念完圣旨,将尚方宝剑交给熊廷弼。

“大人,皇上还有口谕,请你找一个安静的地方。”

熊廷弼一听就知道是皇上有什么要紧事交代,立刻带杨寰进了自己的书房,并让亲兵在外守着。

杨寰将皇上交代的话一字不落地告诉了他。熊廷弼听后在房中来回踱步,陷入沉思。杨寰则站在一旁,没有开口。

过了好一会儿,熊廷弼才高兴地说道:

“皇上真是英明,这样一来,老臣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熊廷弼当然明白皇上的意思。这次蒲河失守后,他一直以为自己要倒霉了,没想到皇上这么快就给了他这么大的支持。

升为太子少保,赏赐尚方宝剑,授予先斩后奏之权,紧接着又送来二十万两白银。

皇帝那句“内部不安”,说的不就是辽阳的袁应泰吗?

辽东谁人不知,袁应泰这个巡抚与熊廷弼这位经略大人素来不睦?熊廷弼每次下令要办的事,袁应泰偏偏反着来。他要查沈阳、辽阳的女真奸细,袁应泰却下令禁止,还大量收留蒙古人和女真人。

他难道不清楚,这些人中间就混着细作?

熊廷弼因此与袁应泰多有争执。上次努尔哈赤入侵沈阳,熊廷弼领兵赶来救援后,干脆留在了沈阳,不愿再回辽阳和袁应泰扯皮。

而皇帝那句“按自己想法来”,不就是在支持他查清奸细吗?

如今皇帝给了这么大权力,他还有什么顾虑?

大明有这样英明的君主,何惧一个老奴?

熊廷弼当机立断,唤来亲兵:

“快去传我命令,全城戒严,封锁所有城门,命贺世贤等人带精兵前往流民营,将所有蒙古人和女真人尽数斩杀,一个不留。”

……

京城南郊

朱由校站在一片空地上,越看越满意。这里山清水秀,住户稀少,若放在后世,就是一处高档别墅区。

“从内库拨款一百万两,就在这儿建一个兵仗局。不只是工厂,还要配套民居,能容纳至少五千户人家,还得有军营。所有材料、器具必须是最好的。魏忠贤,你亲自盯着。眼下先把三千多工匠安置下来,缺什么立刻上报,总之,度越快越好。一个月后朕来验收。”

“工匠们也可以参与建设,毕竟这也是他们以后的家。”

“四周必须筑起围墙,墙上挂满铁丝与荆棘。”

“你安排人守好这里,不得泄露半点消息,必须严格保密。明白吗?”

“奴婢遵旨。”

“再打造一块牌匾,以后这里就叫‘兵工厂’。”

魏忠贤见皇帝多次强调,语气严肃,不由也紧张起来。

朱由校看着眼前这片空地,心中暗想,大明军队的变革,就从这里开始。

……

皇宫

朱由校花了整整半天时间,终于完成了大明历史上第一份报纸。

办报纸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夺回舆论控制权。眼下能读书识字的,除了那些士绅地主,多数百姓都是文盲。全国至少九成以上的人不识字,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极易被别有用心之人煽动。

掌控舆论,刻不容缓。

大明如今的处境愈艰难,尤其在北方,许多地方接连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蝗灾也随之而来,民间的生活愈困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