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大明之铁血 > 第349章 问责清算开始(第1页)

第349章 问责清算开始(第1页)

在那些将领眼中,军户不如牲畜,毫无尊严可言,每年都有大批人不堪折磨而逃亡。

这些逃亡者既无身份,也无户籍,渐渐沦为流民,被社会抛弃,只能投靠各地豪强地主求生。

而那些地主最乐于接纳此类无根无籍、无知无识的黑户,视作无偿劳力,争相收容,蓄为己用。

军户日渐凋零,流民与隐匿户籍者却不断增长,导致赋税收入逐渐萎缩,人口登记也愈混乱无序。

皇帝既已下令废除卫所制度,将所有将领贬为庶民,并对军队进行了全面整编,便觉得这类事务无需再行奏报。

未曾料到,即便无人上奏,皇帝仍洞悉局势,还特意降下诏令,准许许显纯全权处理此事。这道旨意让他心中振奋不已。

得此授权后,许显纯立刻会同王三善与孙传庭商议对策,迅派遣人员奔赴各地卫所宣读圣旨。

孙传庭为官虽仅三年,却并非不谙世事之人。他对官场中根深蒂固的贪腐习气早已心知肚明。

在他看来,皇帝的处置尚显宽仁,那些只知敛财、荒废军务的武官本应处以极刑,借此震慑四方,立下警戒之例。

但他职位不高,纵为右布政使,实权有限,无法直接向皇帝进言。

于是他主动向王三善请命,愿亲赴前线办理此案。不为别的,只为不负皇帝的信任,亦要践行自己的志向。

短短一年间,他由七品知县跃升至二品大员,连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政绩平平,未曾立过大功,为何能得陛下如此器重?

朝中议论纷纷,皆言当今皇帝用人不拘一格,不论出身、不论资历,甚至不究过往品行,唯凭一纸诏书委以重任。

而那些被提拔之人,如今个个身居要职,深受倚重,其才干也在实际任上逐步显现,确有能力担当所授之责。

孙传庭不禁暗想:“莫非陛下真有识人之明,能一眼看透人的潜能?”

怀揣这一念头,他率领锦衣卫与随行官员离开太原城,直指宣大边境的卫所驻地。

他无意证明什么,但既然皇帝能注意到他曾是个默默无闻的基层官员,那他就必须全力以赴,以行动回报这份知遇之恩。

不到十日,他便彻底完成皇帝交付的任务,效率之高,令巡抚王三善震惊不已。

毕竟抄没他人产业之事,往往阻力重重,比夺人性命更难推行。

可孙传庭竟能如此干脆利落地办妥,实在令人刮目相待。

当晋商与卫所军官的家产被清查完毕、数目呈报上来时,王三善感慨道:“国库要有余粮了。”

朝廷在山西掀起的风波,迅传到了宣府与大同两地将领的耳中。

他们听闻那位长期供奉钱财的靠山竟被彻底铲除,内心顿时不安起来。毕竟,各自的账本上早已涂满了见不得光的痕迹。

商贾之流尽数落网尚可接受,连卫所编制都被裁撤,军官们还得掏银子赎命,这风向实在令人胆寒。

下一个会不会轮到自己?

消息刚一传来,一些胆小者当即悄悄返家,收拾细软,暗中盘算逃亡之路。

另一些人虽未惊慌失措,却也迅派出亲信,分别赶往京师与太原,务必要探明真相。

与此同时,各路将领纷纷召回分散在外的私兵与家丁,集结于营寨之内,既备逃遁,亦备对抗。

边镇将士在焦虑中熬过两日,尚未收到确切情报,却已得知总督陈奇谕抵达大同府。

此人来得太过及时,几乎与风声同步,怎不令人心生疑虑?倘若他是奉旨查办,步步紧逼,该如何应对?可若就此起事,又觉时机未至,风险难测。

最终,众人只得强作镇定,怀着七上八下的心情前往拜见。

实则他们并无反心,更无底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