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三国奉先是谁? > 第31章(第1页)

第31章(第1页)

自己费尽心机,兜兜转转,甚至逆转了兖州之战的胜负,却似乎只是在用一种更复杂、更精巧的方式,将吕布重新推回了那条名为“背信夺徐州”的命运轨道之上。

他究竟是在改写历史,还是在用自己的双手,为历史那不可动摇的必然性,铺平道路?

这个念头像一根冰冷的针,深深地刺入了他的灵魂。

他没有回头,只是将手拢在了袖中。那里似乎还残留着一丝,属于另一个人的滚烫温度。那温度是他此刻唯一的真实。

第31章剑锋指南天

次日,议事厅内,当吕布将“南下取广陵,以调动刘备主力,再借机谋取下邳”的全盘计划公之于众时,满座皆惊。

这是一个疯狂的计划。它要求执行者必须具备闪电般的机动能力、水银泻地般的战术执行,以及对时机妙到毫颠的把握。更重要的,它将吕布集团仅有的兵力,一分为二,进行两线作战,稍有不慎,便是全盘皆输的下场。

“主公,此计……太过凶险。”张辽第一个眉头紧锁地站出来,他向来持重,“我军总兵力不过三万余,分兵南下,则小沛空虚。若刘备识破我等计策,不救广陵,反倾主力来攻小沛,我等将如何抵挡?届时根基一失,南征之军,亦成孤立无援之势。”

“文远所虑甚是。”臧霸瓮声瓮气地附和,“不如我等全军出动,先取广陵,再图下邳,一步一步,稳扎稳打。”

吕布将目光投向了季桓。

季桓向前一步,声音清朗:“诸位将军之虑,在于求稳。然我等如今最缺的,便是求稳的资格。刘备以徐州之众,坐拥钱粮人心,与他对峙便是以卵击石。拖得越久,我军越是困窘。唯有出奇兵,行险招,以雷霆之势搅乱其全盘布置,方能于乱中取胜。”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在下邳与广陵之间划过。

“刘备的根基,在于其‘仁义’之名。广陵乃徐州属郡,广陵有难,他若不救,则仁义之名尽丧,徐州士人百姓,谁还肯真心附他?故而,他必救!”

“至于小沛之安危……”季桓的目光,落在了角落里那个沉默如铁的身影上,“有高将军与其陷阵营在,小沛,便是我军最坚固的盾牌。”

高顺闻言,向前一步,对着吕布单膝跪地,声音铿锵:“主公,末将愿立军令状。小沛若失,末将提头来见!”

他的话,给所有摇摆不定的将领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吕布看着帐下众将的神情,心中豪气顿生。他猛地一拍桌案,站起身来。

“某意已决!”他环视众人,声如洪钟,“我亲自率一万五千精锐,南下攻取广陵。其余兵马,由高顺统领,死守小沛。”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陈宫,语气郑重了几分:“公台先生,我不在之时,小沛民政、钱粮调度,皆由你总揽。你与高顺一文一武,当戮力同心,守好我军根本!”

陈宫的脸色有些苍白。他站起身,对着吕布,深深一揖。

“宫,敢不尽力。”

他没有再像上次那样激烈地反对。因为他知道,当吕布做出决定之后,任何反对都已无用。他唯一能做的,便是守好这摇摇欲坠的后方,为这支已然踏上悬崖的军队留下一条最后的退路。

……

散会后,议事厅内只剩下了季桓与陈宫二人。

士兵们正在收拾着厅内的器物,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着准备。两人相对无言,气氛有些微妙。

“从事此计,环环相扣,可谓精妙。”最终,还是陈宫先开了口。他的声音里听不出是赞许还是讥讽,“只是,宫有一事不明。”

“先生请讲。”

“你既已算定,刘备必会分兵南下。届时,你将如何说动城中曹豹、陈登之流,为我军内应?”陈宫看着他,目光锐利,“据宫所知,你与此二人素无往来。”

季桓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先生以为,说动他们的,是靠桓之口舌,还是主公之兵锋?”

陈宫一愣。

“锦上添花,谁都会做。雪中送炭,却需要胆魄。”季桓的语气,平静无波,“曹豹也好,陈登也罢,他们都是在待价而沽的聪明人。如今让他们反刘备,他们不敢。可若主公大军已兵临下邳城下,刘备主力则远在广陵,鞭长莫及。届时,桓只需派一人入城,告诉他们,‘顺者昌,逆者亡’。先生以为,他们会如何抉择?”

这番话,说得赤裸而残酷。

陈宫沉默了。他不得不承认,季桓是对的。在绝对的武力面前,任何摇摆不定的忠诚都脆弱得不堪一击。

“……原来,你从未想过去‘说’服他们。”陈宫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苦涩,“你只是在为他们创造一个别无选择的‘势’。”

“然也。”季桓坦然承认,“桓不信人心,只信人性。人心善变,而人性趋利避害,亘古不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