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摄政王的白月光重生了笔趣阁 > 第54章 出行(第2页)

第54章 出行(第2页)

管事压低声音:“十年前,有位姓陆的将军在沙枣林住过半年,临走时在每棵树上刻了记号。咱们这儿的猎户都说,第三十九棵沙枣树的树洞,藏着能买通半座城的宝贝。”他忽然瞥见桑榆鬓边的山桃,眼神一凝,“夫人这朵花,倒是和沙枣花初开时一个模样。”

桑榆的指尖一颤,山桃是临出发前老夫人别在她鬓边的,说能“避西北的风沙”。她忽然想起藏经阁的刻纹,第三朵莲的花瓣尾端,确实有片形似山桃的卷纹。陆鹤不动声色地递过一锭银子:“劳烦带路,我们想去拜拜这位将军的衣冠冢。”

驿站管事领着他们出了凉州城,踏上黄沙漫卷的戈壁。阿砚趴在陆鹤肩头,忽然指着远处尖叫:“爹爹,花花!”桑榆顺着他手指望去,只见沙丘间零星立着几棵沙枣树,枝头开着细碎的米黄花,在风中摇曳,像极了长公主帕子上的缠枝莲。

“前面就是沙枣林了。”管事忽然停步,“再往前,就得靠脚走了。”他指着前方那片灰绿色的树林,“第三十九棵树,从东边数起,树干上有三道刀疤,像朵花。”

陆鹤点点头,又塞给管事一锭银子:“劳烦在这儿等半个时辰。”待管事走远,他忽然从怀中取出记事簿,翻到夹着沙枣叶的那页,纸上用朱砂画着三朵缠枝莲,第三朵的花心处,标着个小小的“39”。桑榆摸着颈间的玉佩,合璧后的纹路,竟与沙枣林的轮廓完全吻合。

沙枣林的风沙比想象中更烈,阿蘅在襁褓里不安地扭动,桑榆解开外袍裹住她,忽然闻到衣襟里残留的金银花香气——与老夫人锦囊里的一模一样。陆鹤走在前面,靴底碾碎沙枣的枯叶,忽然停在一棵碗口粗的树前,树干上三道刀疤呈品字形排列,尾端微卷,正是缠枝莲的花瓣。

“第三十九棵。”陆鹤的指尖划过刀疤,忽然用力一推,树干竟缓缓转动,露出后面的树洞。桑榆屏住呼吸,看见树洞里放着个铁盒,表面刻着密密麻麻的缠枝莲纹,每三朵花之间,嵌着细小的金箔。阿砚忽然挣脱陆鹤的手,摇摇晃晃地扑向树洞,小手掌按在铁盒上,竟正好盖住三朵莲的花心。

“阿砚!”桑榆惊呼,却见铁盒“咔嗒”一声打开,里面整齐码着二十块羊皮卷,每块卷首皆画着缠枝莲,第三朵花瓣尾端,标着不同的数字。陆鹤拿起最上面那卷,展开后,竟是西北驻军的布防图,图上用朱砂圈着三十九个红点,每个红点旁都画着缠枝莲,第三朵花瓣的走向,正是指向沙枣林的方位。

“父亲当年说,二十万石军粮藏在沙枣林。”陆鹤的声音有些发颤,“原来不是藏在一处,而是分三十九处,每处藏着五千石。”他忽然翻到羊皮卷的背面,看见用金粉写着一行小字:“缠枝莲开三朵,一朵藏在水云间——水云间,是长公主的小字。”

桑榆忽然想起佛堂暗格里的檀木匣,半片金箔上的刻纹,正是水云间的简写。她摸着铁盒边缘的纹路,忽然发现三朵莲的花心处,分别刻着“鹤”“榆”“砚”三个字——陆鹤的名字,她的小字,还有儿子的乳名。阿砚忽然指着铁盒里的羊皮卷,奶声奶气地念:“爹爹,妈妈,砚砚。”

风沙忽然变大,远处传来驼铃声。陆鹤迅速收好羊皮卷,将铁盒重新藏进树洞,树干归位的瞬间,沙枣林深处传来箭矢划破空气的尖啸。桑榆本能地将阿蘅护在怀里,陆鹤已抽出腰间软剑,挡在她和孩子身前,剑尖上折射的阳光,照见沙丘后露出的黑色衣角——是太后身边的暗卫。

“保护夫人和小公子!”陆鹤的声音冷如冰霜,软剑在沙地上划出火星,“往东南方向跑,那里有驿站管事的马车!”桑榆抱着两个孩子转身就跑,阿砚的虎头鞋在沙地上留下浅浅的脚印,鞋底的缠枝莲纹,竟与沙枣林的路径完全吻合。

跑了约半盏茶时间,桑榆忽然听见身后传来重物倒地的声响。她回头望去,只见陆鹤单膝跪地,左肩插着支羽箭,鲜血染红了袖口的缠枝莲纹。暗卫的刀刃正向他头顶劈来,千钧一发之际,老夫人的铜铃声忽然从沙丘后方传来,三十六枚铜铃齐响,惊起漫天沙燕。

“母亲!”陆鹤惊呼。桑榆看见老夫人带着十余名身着灰衣的暗卫从沙丘后杀出,为首的正是周管事,手中握着与陆鹤腰间相同的玉佩。老夫人抱着阿蘅的襁褓——不知何时换了人,她袖口的缠枝莲纹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正是长公主当年的刺绣纹样。

暗卫们显然没料到会有援军,片刻的慌乱后,掉头向西北方向逃窜。老夫人快步走到陆鹤身边,撕开他的衣袖查看伤势:“箭上无毒,万幸。”她望向桑榆,目光落在她颈间的玉佩上,“当年长公主将半枚玉佩交给我时,说若有朝一日鹤儿遇到危险,就带着‘铜铃卫’来护他。”

桑榆这才注意到,周管事等人的腰间都挂着铜铃,与藏经阁的铜铃、老夫人怀中的铜铃一模一样。老夫人从袖中取出金创药,敷在陆鹤的伤口上,药香混着沙枣花香,竟与长公主府废墟里的气味相同:“三十年前,长公主和你父亲在沙枣林训练了支暗卫,就叫‘铜铃卫’,每枚铜铃里都藏着西北地形图的碎片。”

陆鹤忽然想起记事簿扉页的字:“西北军饷藏于沙枣林,缠枝莲开处,三朵为记。”原来所谓三朵,不仅是标记,更是指他、桑榆、还有他们的孩子,三代人身上的缠枝莲纹,终将串联起所有秘密。他望着老夫人鬓间的玉簪,簪头的并蒂莲在风沙中愈发清晰,那是长公主亲手所雕,尾端的蝶翼纹,正是沙枣林树洞的钥匙。

“该回去了。”老夫人望向渐渐西沉的太阳,“太后的人既然追到这里,沙枣林的秘密怕是藏不了多久。”她从怀中取出个锦囊,递给桑榆,“里面是长公主当年留下的密信,还有‘铜铃卫’的调令。鹤儿,你父亲在西北的旧部,都等着听你一声令下。”

回程的马车上,陆鹤靠在桑榆肩头,看着她怀中熟睡的孩子。阿砚的小手还攥着从树洞里捡到的沙枣核,上面刻着小小的缠枝莲,与他鞋底的暗纹相同。桑榆翻开老夫人给的密信,泛黄的宣纸上,长公主的字迹力透纸背:“鹤儿,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或许已带着阿榆和孩子站在沙枣林下。莫怪母亲将秘密藏在你们身上,唯有血脉相连的印记,才能避开所有明枪暗箭。”

信的末尾,画着三朵缠枝莲,第三朵的花心处,点着红点——与阿砚锁骨处的红痣一模一样。桑榆忽然明白,为何老夫人说阿砚的红痣像长公主,原来从她和陆鹤幼时起,长公主就将秘密藏进了血脉里,藏进了每道缠枝莲纹中,等着他们在岁月的风沙里,一步步解开。

马车行至凉州城时,暮色已染透沙丘。桑榆望着车窗外掠过的沙枣树,枝头的米黄花苞在风中轻轻摇晃,像极了山寺檐角的铜铃。陆鹤的指尖划过她掌心的拓印纹,忽然轻笑:“小时候总以为,缠枝莲是母亲绣在帕子上的花纹,没想到是刻在骨血里的地图。”

“或许,这就是长公主说的‘藏在山水间’。”桑榆将阿蘅的肚兜翻过来,内侧的金粉在暮色中泛着微光,连成的北斗,正是指向西北的方向,“不是藏在红墙里,而是藏在天地间,藏在每个懂得爱的人心里。”

夜风送来沙枣花的香气,混着老夫人锦囊里的金银花味,在车厢里织成温柔的网。阿砚忽然在梦中笑出声,小拳头挥向空中,仿佛在抓住游过的小鱼——就像那日在山寺的溪边,阳光穿过陆鹤的碎发,在他眼尾镀上金边,而她望着爱人与孩子,忽然懂得,所有的秘密与线索,最终都是为了让他们在这乱世中,守住彼此,守住比军粮更珍贵的东西。

沙枣林的月光,终将照亮下一段旅程。而缠枝莲纹里的温暖,将永远刻在他们的掌心、袖口、还有孩子的襁褓上,如同长公主当年在烛火下描的眉,老夫人在深夜里绣的肚兜,还有陆鹤为她挡下的每道暗箭,永不褪色。

马车在戌初时分驶入甘州城,青石板路上的积水映着灯笼红光,桑榆掀开窗帘,见“悦来客栈”的匾额在风中摇晃,檐角挂着的铜铃竟也是三十六枚——与山寺、老夫人怀中的一模一样。陆鹤的伤臂已用布条吊在胸前,却仍执意抱着熟睡的阿砚,袍角还沾着凉州城外的沙粒。

“客官,您这马车可不能停在正门!”店小二拎着灯笼跑过来,一眼望见桑榆鬓边的山桃,忽然愣住,“这位夫人的花儿……倒是像极了我们老板娘年轻时的模样。”

陆鹤的目光在店小二腰间的玉佩上一扫——半枚铜铃纹,与桑榆颈间的合璧过。他不动声色地递过碎银:“劳烦开间上房,再备些热汤。”店小二接过银子时,指尖在陆鹤掌心快速划过,竟是西北军的暗号。

客栈二楼传来瓷器碎裂的声响,紧接着是女子的笑骂:“小崽子别跑!你把老娘的胭脂水粉全泼在账本子上了!”桑榆抱着阿蘅抬头,见楼梯拐角处,个穿桃红襦裙的女子正追着个灰衣小乞儿,发间簪着朵半谢的山桃,与她鬓边那朵别无二致。

“这位是我们老板娘,人称‘胭脂虎’。”店小二小声嘀咕,“去年刚把隔壁绸缎庄的少东家揍得下不了床,就因为人家说她簪花老气。”他忽然瞥见陆鹤肩头的血迹,脸色一变,“客官您这伤……”

“马匪流箭。”陆鹤淡淡一笑,“能否借贵店后院厢房?内子怕吵。”店小二心领神会,领着他们绕到后院,推开雕花木门时,桑榆忽然听见墙角传来猫叫,循声望去,见青石砖缝里嵌着半片缠枝莲纹的瓷片——与长公主府废墟里的碎片相同。

厢房里的炭火烧得正旺,桑榆解开阿蘅的襁褓,发现小丫头不知何时攥紧了块沙枣核,上面刻着的三朵莲纹在火光下清晰可见。陆鹤坐在桌边研究羊皮卷,忽然听见窗外传来瓦片轻响,他抄起软剑就要起身,却被桑榆按住:“是老板娘的胭脂味,方才她追乞儿时经过屋顶。”

“好巧的鼻子。”陆鹤轻笑,指尖划过她手背,“在宫里时,你总说我身上有檀香和血腥气,原来早练出了本事。”桑榆避开他的目光,想起昨夜在沙枣林,他为护她中箭时的眼神——比西北的月光更亮。

敲门声忽然响起,店小二端着药碗进来,身后跟着那穿桃红襦裙的老板娘,手里拎着个锦盒:“听说客官受了伤,本娘子送些金创药。”她盯着陆鹤袖口的缠枝莲暗纹,忽然挑眉,“这位爷的绣工倒是精细,比我当年给相好绣的荷包强多了。”

桑榆险些笑出声,见老板娘盯着自己鬓边的山桃,忽然伸手摘下:“大姐喜欢?明日我多采些送你。”老板娘却摆手:“这花看着娇弱,实则能在西北戈壁扎根,像极了咱们女人——”她忽然压低声音,“三日前有拨黑衣人来问沙枣林,腰间挂着和您夫君一样的玉佩。”

窗外的猫叫突然尖锐,阿砚翻了个身,虎头鞋磕在桌角,露出鞋底的“北纬三十九”。老板娘的目光在鞋面上一扫,忽然从袖中掏出半块绣帕,上面绣着三朵缠枝莲,第三朵的花心处,竟绣着个小小的“砚”字——与阿砚的乳名相同。

“二十年前,有位姓陆的将军在我这儿住过。”老板娘摸着绣帕,声音轻了些,“他走时留了块玉佩,说若有戴山桃的女子来,就把这个给她。”她将绣帕塞给桑榆,帕角还绣着行小字:“遇胭脂虎,可避三劫。”

更夫敲过三更时,后院忽然传来马匹嘶鸣。桑榆透过窗纸,看见三道黑影翻上墙头,腰间玉佩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正是太后暗卫的标记。陆鹤握剑的手刚要抬起,老板娘的笑声突然从屋顶传来:“西北的狼崽子们,姑奶奶的胭脂粉可是掺了迷香的!”

紧接着是瓦片碎裂声和男子的咒骂,桑榆掀开窗帘,见三个暗卫正抱着头咳嗽,老板娘举着个胭脂盒站在屋脊上,桃红色裙摆被夜风吹得猎猎作响:“告诉你们主子,沙枣林的花儿开了,该来给老娘的胭脂铺送花粉了!”

阿砚被吵醒,揉着眼睛爬到桌边,小手指着羊皮卷上的沙枣林地图:“爹爹,砚砚要找花花!”陆鹤笑着抱起他,让他的小手按在第三十九棵沙枣树的标记上:“等天亮,爹爹带你去看比山寺桃花还美的沙枣花。”

老板娘推门进来时,怀里抱着坛葡萄酒:“西北的汉子不喝闷酒。”她给陆鹤倒了杯酒,目光落在桑榆颈间的玉佩上,“当年将军和长公主总在月下对饮,说等天下太平,就带孩子们来甘州骑马。”她忽然指着窗外的枣树,“看见那棵歪脖子树没?长公主曾在树上刻过字,说‘缠枝莲开处,必有同心人’。”

桑榆借着月光望去,树干上果然有浅刻的痕迹,三朵缠枝莲环着个“心”字,尾端的蝶翼纹与藏经阁柱脚、车辕上的如出一辙。她忽然想起老夫人的话:“鹤儿小时候总在长公主的帕子上画地图。”原来那些地图,从来不是冰冷的线条,而是父母藏在花纹里的爱意。

五更天,客栈后院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老板娘塞给桑榆一包沙枣蜜饯:“路上给孩子们吃,比宫里的糖糕甜。”她又偷偷塞给陆鹤个竹筒,“里面是西北各驿站的联络暗号,看见门口挂三十六枚铜铃的,都是自己人。”

马车启程时,阿砚趴在车窗上向老板娘挥手,虎头鞋拍在窗沿,惊飞了枝头的山雀。桑榆摸着绣帕上的“砚”字,忽然明白,长公主留下的线索,从来不是冰冷的密码,而是用亲情织成的网——就像老板娘的胭脂香,看似张扬,却藏着守护的温暖。

“累了就靠会儿。”陆鹤将她揽进怀里,避开受伤的左臂,“等找到沙枣林的军粮,咱们就去玉门关看日落,像当年在长公主府的后花园那样。”桑榆望着他眼尾的细痕,想起十二岁那年,他替她挡下刺客后,也是这样笑着说“别怕”。

车窗外,甘州城的灯火渐远,东方泛起鱼肚白。阿蘅在襁褓里发出咿呀声,小拳头挥向空中,仿佛在追逐沙枣花的香气。桑榆忽然听见陆鹤低低哼起童谣,正是老夫人在山寺唱的那首:“缠枝莲开三朵,一朵藏在水云间……”

这一次,她终于听懂,所谓“水云间”,从来不是某个隐秘的地点,而是他们彼此依偎的时光——是他替她描眉的烛火,是她为他绣袖口的深夜,是孩子们在襁褓里的啼哭,是老夫人在红墙里的守望。那些藏在缠枝莲纹里的秘密,终将在爱与信任中,绽放出比沙枣花更美的光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