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穿成太子的掌上娇 > 第118章 布衣卿相(第1页)

第118章 布衣卿相(第1页)

第118章布衣卿相

国丧期间,朝政并未停滞。苏宸以“谅阴不言”之古制为名,实则通过福安丶周太傅及几位心腹重臣,牢牢掌控着帝国运转的命脉。而林砚,则成为了这权力中枢最隐秘也最关键的齿轮。

暖阁内,灯火常明。堆积如山的奏章被分门别类,林砚埋首其中,如同最精密的仪器高速运转。他依据苏宸的指示和现代管理经验,建立了一套初步的文书处理流程:重要军报丶紧急灾情直呈御览。涉及吏治丶赋税丶民生等具体事务,由他提炼要点,附上处理建议,再呈苏宸朱批。一些无关紧要的请安折子丶陈词滥调,则直接由他代拟批语发回。

他的效率高得惊人,思路清晰,批语往往一针见血,切中要害。周太傅再次被召来商议北方流民安置和军屯改革细则时,看着林砚条理分明丶数据详实的简报和初步方案,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惊叹。他不得不承认,此子之才,确乃经天纬地,非常人可及。

然而,当他看到林砚案头那份关于“试行官员考成法,以政绩实效定升迁黜陟,弱化门第出身”的条陈纲要时,眉头又深深锁紧。

“陛下,”周文渊忧心忡忡,趁着林砚暂时退下整理卷宗的间隙,对苏宸低声道,“林大人之才,老臣叹服。然此‘考成法’,直指世家选官根基,若贸然推行,恐激起轩然大波!且其出身,终究是隐患。陛下重用之心,老臣明白,然是否可效仿前朝‘侍诏’‘待诏’之制,令其于翰林院挂一闲职,参赞机宜,既可尽其才,又不至将其置于风口浪尖,招致非议?”

苏宸放下朱笔,目光扫过那份条陈,又看向窗外飘飞的雪絮,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太傅老成谋国,所言有理。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大雍积弊,已非小修小补可解。世家尾大不掉,寒门报国无门,此乃锢疾!‘考成法’虽险,却是刮骨疗毒之方。至于林砚……”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深意:“翰林院?太小了。也护不住他。朕要给他的位置,当配得上他的功勋与才能,更当……让天下人看清,朕革新吏治丶唯才是举之决心!”

周文渊心头剧震:“陛下的意思是……”

“朕欲新设一衙署,”苏宸的声音沉稳有力,如同定音之锤,“名‘天策府’。不隶六部,直属御前。掌机要参赞丶监察风闻丶革新实务丶协理特殊军务。位同九卿,主官称‘天策郎’,正三品。”

“天策府?天策郎?”周文渊倒吸一口凉气。这名字霸气,权柄更是惊人!直属御前,位同九卿,职能几乎涵盖了政务的核心要害!这简直是要再造一个凌驾于传统官僚体系之上的权力中心!而主官人选,不言而喻!

“陛下!此议丶此议太过惊世骇俗!”周文渊急道,“新设衙署,牵涉甚广,非经廷议不可!且林大人虽有功勋,然骤登三品高位,恐丶恐难服衆啊!朝野物议,陛下不可不察!”

“廷议?”苏宸唇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太傅以为,如今的廷议,能议出什麽?无非是世家扯皮,寒门噤声。朕意已决。至于物议……”他目光转向暖阁门口,林砚正捧着一叠新整理的卷宗静静侍立,靛青的衣袍在满室素白中显得格外沉静。

“朕登基後的第一道明旨,便是追赠林谦‘忠毅’谥号,赦其族复良籍。林砚之功,朝野皆知。朕擢拔功臣,何惧物议?”

苏宸站起身,玄色的帝王常服衬得他气势迫人,“若有人不服,便让他们看看,朕钦点的‘天策郎’,能为这江山,带来何等新气象!太傅,此事还需您老,在朝堂之上,助朕一臂之力。”

周文渊看着苏宸眼中不容置疑的决断,又看看门口垂眸肃立丶宠辱不惊的林砚,最终化作一声长叹。他知道,新帝的意志已不可动摇,一场席卷朝堂的风暴即将来临。

而他,这位清流领袖,将不得不站在风口浪尖,为新帝丶也为这个他既欣赏又忧虑的年轻人背书。

几日後,大行皇帝梓宫奉安山陵,国丧期满。新帝苏宸于紫宸殿正式临朝听政。

百官朝贺,山呼万岁。庄严肃穆的气氛下,暗流汹涌。当苏宸以平静却极具威压的声音,宣布追赠林谦丶赦免其族,并擢升其子林砚为“天策府”首任“天策郎”,正三品,直属御前,协理革新机要时,整个紫宸殿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

短暂的死寂之後,如同冷水滴入滚油,轰然炸开!

“陛下!不可啊!”一名须发皆白丶出身顶级门阀的礼部老侍郎率先出列,声音激愤,“林砚虽有微功,然其出身罪籍,乃天下共知!骤登三品,位列九卿,此乃颠覆祖宗法度,败坏朝廷纲常!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臣附议!”又一位世家重臣出列,“‘天策府’之设,前所未有,权柄过重!且直属御前,置六部于何地?置内阁于何地?此乃取乱之道!请陛下三思!”

“陛下!林砚其人,侍奉君前,形影不离,早有‘佞幸’之议!今又委以如此重权,恐非国家之福!臣恳请陛下,明察秋毫,远小人,亲贤臣!”御史台一位素以刚直闻名的御史,言辞更是尖锐,矛头直指林砚与苏宸的“暧昧”关系。

一时间,附议之声此起彼伏,大多是根基深厚的世家老臣和思想守旧的清流。他们无法接受一个曾为罪奴的寒门子弟一步登天,更无法容忍一个凌驾于现有权力架构之上的“天策府”出现!朝堂之上,反对声浪如同海啸,要将站在殿侧丶一身崭新三品绯色官袍的林砚彻底淹没。

林砚垂手肃立,面色沉静如水,仿佛那些犀利的指责和鄙夷的目光并非落在他身上。只有袖中紧握的拳,泄露了他内心的波澜。他预料到阻力,却没想到如此汹涌。

就在反对声浪达到顶峰之际,一个苍老却异常洪亮的声音响起:

“肃静!”

太傅周文渊手持鸠杖,缓缓出列。他须发皆白,面容肃穆,目光如电般扫过群臣。殿内瞬间安静了不少。作为三朝元老,清流领袖,太子之师,他的威望足以震慑群小。

“陛下!”周文渊面向丹陛,声音沉稳有力,“擢拔林砚,新设天策府,老臣……附议!”

“什麽?!”此言一出,满殿皆惊!连那些反对最激烈的老臣都愕然地看着周文渊,仿佛不认识他一般。

周文渊不理衆人惊诧,继续道:“林砚之功,非‘微功’二字可蔽!肃清朝堂,揭穿国贼,献计北境,力挽狂澜,桩桩件件,关乎社稷存亡!此等大功,若因出身之故,不得封赏,岂非令天下忠臣义士寒心?陛下破格擢拔,正显唯才是举丶赏罚分明之圣德!”

他话锋一转,直指那些反对者:“至于‘天策府’,值此新旧交替丶百废待兴之际,陛下需一双锐眼丶一副利刃,助其明察秋毫,涤荡积弊!天策府直属御前,专司革新实务,协理机要,正是要打破陈规陋习,为朝廷注入新血!尔等口口声声祖宗法度,可知法度亦需因时而变?若抱残守缺,固步自封,才是真正的取乱之道!”

周文渊的发言,有理有据,分量极重。他代表了清流中务实开明的一派,也代表了帝师对新帝的坚定支持。殿内反对的声浪顿时弱了下去,许多原本摇摆或中立的官员开始窃窃私语,权衡利弊。

苏宸端坐于龙椅之上,冕旒垂下的玉珠遮住了他冷峻的神情,只有那微微上扬的唇角,泄露了一丝掌控全局的从容。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如同金玉坠地,清晰地响彻大殿:

“太傅之言,深得朕心。林砚之功,当得此位。天策府之设,势在必行。朕意已决,无需再议。”

帝王之言,一锤定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和刚刚登基的锐气。

“退朝!”

随着太监尖利的唱喏,这场惊心动魄的朝议落下帷幕。反对者面色铁青,颓然退下;支持者面露振奋;更多人是深深的震撼与思索。新帝苏宸,以最强势的姿态,宣告了他革新朝堂丶打破陈规的决心。

而林砚,这位曾经的罪奴书童,身着象征三品大员的绯色官袍,在无数道或震惊丶或嫉妒丶或探究的目光洗礼下,挺直脊梁,跟随着苏宸的步伐,第一次,以“天策郎”的身份,光明正大地走出了紫宸殿。

阳光刺破云层,洒在覆雪的宫道上,映照着那身崭新的绯袍,熠熠生辉。布衣卿相,一步登天。前路荆棘密布,然帷幕已开,再无退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