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天策赈灾
“天策府”的设立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朝野。虽然苏宸以帝王之威强行压下廷议的反对声,但暗流涌动从未停歇。世家门阀的怨气丶守旧臣工的抵触,如同地底奔涌的岩浆,在等待着一个喷发的契机。
林砚搬离了东宫侍从的居所,在靠近宫墙的一处僻静院落有了自己的官邸。府邸不大,陈设简朴,却象征着身份的天翻地覆。门楣上“天策府”三个御笔亲书的鎏金大字,在冬日的阳光下格外醒目,也格外刺眼。
每日出入,他都能感受到周遭投来的复杂目光——有宫人小心翼翼的敬畏,有低阶官员掩饰不住的羡慕嫉妒,也有来自某些角落冰冷如刀的审视。
天策府的架子在苏宸的全力支持和福安的协助下迅速搭了起来。苏宸从寒门进士丶勋贵子弟中亲自挑选了一批年轻丶有冲劲丶背景相对简单的干才,充入府中,分设“机宜”丶“风闻”丶“度支”丶“格物”四司。
林砚暂领府事,每日除了处理苏宸交办的机要,便是梳理各司上报的文书,熟悉人员,制定章程。他借鉴现代管理理念,强调效率丶务实丶数据和结果导向,力图将这个新生的机构打造成苏宸手中最锋利的改革之刃。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林砚“佞幸惑主”丶“败坏纲常”丶“以奇技淫巧乱政”的流言非但没有平息,反而在“天策郎”光环的映衬下愈演愈烈。
尤其当林砚依据北方军报和地方奏疏,结合自己对小冰河期气候模式的模糊认知,向苏宸提出“今冬酷寒恐超往年,需提前备足御寒物资,加固北境边墙,并严查各地常平仓,预防雪灾引发流民生变”的建议,并被苏宸采纳,明发诏令督促各地执行後,非议达到了一个高峰。
“危言耸听!妖言惑衆!”
“仅凭臆测,便劳民伤财,惊扰地方,此乃乱政!”
“一个幸进之徒,安敢妄言天象灾异?其心可诛!”
奏折如同雪片般飞向苏宸的案头,言辞激烈,直指林砚。更有甚者,联系他“异世之魂”的秘密,将其谏言渲染为“邪术蛊惑圣听”。
就在这纷纷扰扰之际,北方的寒流裹挟着暴雪,以远超往年的酷烈之势,席卷而来!
奏报如同催命的符咒,一封比一封急:
“报——幽州以北,雪深数尺,道路断绝,畜群冻毙无数!”
“急报——云州数县遭百年罕见暴雪,民舍坍塌,冻毙者衆!”
“八百里加急——朔方军镇粮道被大雪掩埋,守军缺衣少粮,情势危急!流民开始聚集,冲击官仓!”
林砚的预警,不幸言中!且灾情之重,远超预期!
紫宸殿东暖阁内,气氛凝重如铁。炭火烧得极旺,却驱不散空气中的寒意。巨大的北境舆图铺在地上,标注着灾情的红圈触目惊心。苏宸面沉似水,手指重重敲在朔方军镇的位置。兵部尚书丶户部尚书丶工部尚书及几位阁老垂手肃立,额头冒汗。
“常平仓!朕三令五申严查备灾,为何朔方军镇附近的常平仓,报上来的存粮数目与实际开仓放赈之数,相差如此悬殊?!”苏宸的声音冰冷,带着压抑的怒火。一份弹劾云州知府与当地豪强勾结,侵吞常平仓粮秣丶倒卖御寒物资的密报,正躺在他的案头。
户部尚书扑通跪下,颤声道:“陛下息怒!是臣等失察!臣……臣即刻派员彻查!”
“失察?”苏宸冷笑,“查?等你们查清楚,朔方的将士和流民早就冻饿而死了!”他目光如电,扫过群臣,“传旨!命幽州参将周武,就近抽调军粮,火速驰援朔方!命临近未受灾州府,开仓调粮,限十日之内,运抵指定地点!由天策府‘度支司’协同户部,统筹调度,核算钱粮,沿途设点监察!敢有延误克扣者,就地正法!”
“陛下!”一位阁老忍不住开口,“天策府直接插手钱粮调度,监察地方,此乃丶此乃逾越啊!恐引地方非议。”
“非议?”苏宸猛地一拍案几,震得茶盏乱跳,眼中寒光爆射,“将士在挨冻!百姓在等死!你们跟朕谈非议?!天策府是朕的眼睛!是朕的刀!朕用它,就是要斩断这层层盘剥丶见死不救的链条!谁敢非议?让他到朕面前来说!”
帝王的雷霆之怒,让殿内噤若寒蝉。苏宸看向一直沉默立于舆图旁的林砚:“林卿!”
“臣在!”林砚上前一步。
“你亲自去!”苏宸盯着他,一字一句,“去朔方!以天策郎之身,代朕巡视灾情,协理赈灾,督查军需!朕赐你王命旗牌,遇贪渎害民丶延误赈济者,四品以下,可先斩後奏!朕要看到粮到灾民手,炭暖将士身!更要看看,是谁在发这国难财!”
“臣,遵旨!”林砚肃然领命,心头沉甸甸的。这不仅是一次赈灾,更是天策府的立威之战,是他这个“佞幸”证明自己价值的生死考验!他感受到了苏宸沉甸甸的信任,也感受到了那诏令背後,将他推向风口浪尖丶直面刀锋的决绝。
没有片刻耽搁。林砚只带了天策府“风闻司”两名精干下属和一小队东宫亲卫,携带王命旗牌和苏宸紧急调拨的部分内帑银票,顶着凛冽的寒风和漫天大雪,策马出京,直扑灾情最重的朔方方向。
朔风如刀,刮在脸上生疼。
官道被厚厚的积雪覆盖,马匹深一脚浅一脚,行进艰难。沿途所见,触目惊心。村庄被大雪掩埋,只露出零星的屋顶。冻毙的牲畜僵卧在雪地里。衣衫褴褛的流民拖家带口,在雪原上艰难跋涉,眼神麻木绝望,看到林砚这一行官服人马,眼中先是畏惧,继而燃起一丝微弱的希望之光。
林砚心中沉痛。
他命令亲卫将携带的部分干粮分发给沿途遇到的严重饥寒的流民,并告知他们朝廷赈济将至,让他们尽量向官道附近的临时收容点聚集。他则利用途中短暂歇息的时间,仔细询问流民来源丶受灾情况丶地方官吏作为,并让“风闻司”的人详细记录。他运用现代社会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快速收集第一手信息,拼凑受灾的全局图景。
越靠近朔方,灾情越重,气氛也越发紧张。流民聚集的数量大增,秩序开始出现混乱迹象。当林砚一行终于抵达朔方军镇附近的重灾区——平陶县时,看到的景象更是让他怒火中烧!
县城外设立的临时粥棚稀稀拉拉,锅里的粥清可见底,排队领粥的灾民面黄肌瘦,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怨声载道。而县衙之内,却隐隐传出丝竹宴饮之声!
林砚手持王命旗牌,带着亲卫,不顾衙役阻拦,强行闯入县衙後堂。眼前景象让他目眦欲裂:暖阁内炭火烧得正旺,县太爷正与几个乡绅模样的富户围炉饮酒,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角落里,还堆放着几件崭新的丶本该用于赈灾的厚棉袍!
“好一个爱民如子的父母官!”林砚的声音如同冰锥,瞬间冻结了满堂的喧嚣。他亮出王命旗牌,在县令惊恐万分的目光和富户们惊慌失措的喊叫中,厉声喝道:“平陶县令张弼,勾结乡绅,侵吞赈灾粮秣,倒卖御寒物资,置灾民生死于不顾!证据确凿!本官奉旨,革职查办!拿下!”
东宫亲卫如狼似虎地扑上,将瘫软在地的县令和那几个乡绅捆了个结实。县衙内外,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灾民们震天的哭喊和叫好声!
林砚站在县衙台阶之上,寒风卷起他绯色的官袍。他目光扫过衙门外黑压压丶眼含热泪的灾民,又看向被押解出来的贪官污吏,最後望向朔方军镇的方向。
这只是开始。他知道,这场暴风雪带来的考验,才刚刚拉开序幕。而他手中苏宸赐予的王命旗牌,将饱蘸贪官污吏的血,在这冰天雪地中,为天策府丶也为新帝的革新之路,杀出一条血染的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