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番外三:云深遇岐黄
又是一年冬深,京城的雪下得绵密,将紫禁城的朱墙黄瓦覆上一层素净。
暖阁里地龙烧得正旺,林砚裹着一件银灰色的狐裘,正坐在案前批阅天策府送来的文书。他的左臂垂在身侧,动作间仍可见一丝微不可查的滞涩——那是清州榆树湾一役留下的旧伤。
虽经唐蔓多年精心调理,外伤早已愈合,筋脉却也损了根本,阴雨天常伴酸胀,提笔发力更是难以为继。
苏宸下朝归来,褪去一身寒气,目光落在林砚微微蹙起的眉心上,脚步便顿了一顿。他走近,无声地抽走林砚手中的笔,指腹温热地按上他左肩胛旧伤处的xue位,力道适中地揉按起来。
“不是说了这些让机宜司先初拟,你过目即可,不必亲力亲为?”苏宸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喙的关切。
林砚放松身体靠向椅背,闭上眼轻叹:“无妨,只是今日雪气重,有些发沉罢了。”
苏宸不语,手下动作却更细致了几分。他知林砚性情,看似清冷疏离,实则心系天下,纵是伤重难愈,也从未真正放下过肩头重任。这旧伤,是他心头痛,亦是苏宸心中憾。
良久,苏宸忽然道:“前日河西送来军报,提及一人。”
“嗯?”林砚微微侧首。
“耿彪在奏报中附言,说他在巡视边境时,于祁连山深处遇一隐世医族,人称‘云深岐黄’一脉。其族中长者,善用金针渡xue丶药浴通经之法,尤擅医治陈年旧伤丶断骨续筋。”
林砚睁开眼,对上苏宸深邃的目光。苏宸眼中有着不易察觉的期待与决断:“朕已下令,命耿彪务必寻得此人,请其入京。”
林砚一怔,随即摇头:“陛下,臣这伤已是旧疾,天下名医皆束手,何必再劳师动衆?边关寒苦,何必让隐世之人卷入尘俗。”
“天下名医治不好,不代表无人能治。”苏宸语气坚定,“阿砚,朕要你好起来,完完全全地好起来。这不是你一人之事。”
他俯身,握住林砚微凉的右手,目光灼灼:“朕要你能与朕并辔驰骋,能再提笔写下那手令太傅都惊叹的馆阁体,能再无丝毫隐痛。这是朕之愿,亦是大雍之幸。”
林砚望着他,心中暖流涌动,终究无法再拒。
……
半月後,一名身着素麻布袍丶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的老者,在耿彪亲兵的护送下抵达京城。老者自称“云谷先生”,眉目慈和,却自有一股超然物外的气度,见了帝驾亦只行寻常揖礼,不卑不亢。
苏宸破例在暖阁偏殿接见。云谷先生仔细查看了林砚的伤处,又询问了受伤时的情形丶历年来的诊疗用药,甚至细看了林砚的舌苔丶脉象,沉吟许久。
“将军此伤,利器穿透,损及筋络根本,又逢寒气入骨,邪毒滞留。寻常汤药针石,确难根治。”云谷先生缓缓道,“老朽或有一法,需以金针度xue,引导药力深入筋髓,再辅以特制药浴,化开淤结,重续生机。然……”
“先生但说无妨。”苏宸道。
“此法过程颇为痛苦,且需连续七七四十九日,不能间断。其间,患者需凝神静气,配合行气,不得有误。此外,所需几味主药极为罕见,生长于极寒雪线之上,采集不易。”
“无论何药,朕即刻派人去寻!”苏宸立刻道。
云谷先生却微微一笑:“陛下不必焦急。老朽既来,自是备齐了药材。只是,有一味药引,却非人力可寻,需看天意。”
“何物?”
“祁连山巅,千年雪莲盛开时凝结的‘冰魄玉露’。老朽来时,恰逢雪莲花期,已采集少许,应够此次疗伤之用。此乃机缘。”
苏宸与林砚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希望。
疗伤之事就此定下。为免打扰,疗伤之处定在宫中最为清净的“芷兰轩”,地龙丶药炉一应俱全,唐蔓亲自带人协助,苏宸更是每日必至,即便只是在外间静候。
第一日,金针入体。林砚端坐榻上,云谷先生手法如电,细如牛毛的金针精准刺入他左肩手臂各处大xue。初时只是酸麻,随即一股灼热的气流随着金针的拈动涌入筋脉,如同烧红的铁丝钻入骨髓,剧痛瞬间席卷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