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五十年代女材料学家有哪些 > 铸剑(第1页)

铸剑(第1页)

铸剑

一九五五年的风,刮在脸上像带着细小的砂纸。

向真裹紧了身上半旧的军绿色棉大衣,眯着眼,从吉普车敞开的车窗望出去。车窗外,是望不到边际的灰黄。

吉普车在颠簸的简易公路上扬起滚滚烟尘,如同一条土黄色的长龙。

车轮碾过碎石和坑洼,车身剧烈地摇晃着,每一次颠簸都让人的骨头缝里都在发酸。

同车押送设备和资料的两个年轻技术员小刘和小张,早已在持续的摇晃和窗外单调得令人绝望的景色中昏昏欲睡,脑袋随着车身的摆动一点一点。

只有陆向真始终清醒。

她坐得笔直,目光穿透车窗玻璃上厚厚的尘土,投向远方那片被低矮灰云压着的丶莽莽苍苍的戈壁滩。

时间过得飞快。

在沈阳金属研究所,她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彻底投入了新的战场。

她主持的材料性能研究室,规模扩大了近一倍,手下汇聚了一批从全国高校抽调来的尖子生和所里自己培养的骨干。

何沁成了她最得力的副手,王世钧也独当一面,负责一个重要的耐热涂层子项目。

他们啃下了几个硬骨头,新型耐热合金在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上的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所里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

去年年底,她被正式任命为材料性能研究室主任。

升职丶表彰丶日益繁忙的会议和雪片般飞来的协作请求……日子被填充得满满当当。

然而,有些事不会随时间变化,反而历久弥坚。

那次去北京向五机部副部长周振邦汇报高温合金项目後续进展便是。

向真的汇报任务完成,走出那座森严的大楼,站在车水马龙的长安街上,她看着街上步履匆匆的人们,看着远处巍峨的紫禁城角楼在秋阳下泛着金光,心里某个角落,忽然有个声音在低语:

他就在这里。

她甚至知道他的办公地点大概在哪个方向。只要她想,可以找到传达室,编一个沈阳所公干的名义,或许就能见到他。

可是有什麽必要呢?

她的出现,只会给他带来伤害。

没有意义。

在最初的震惊後,她没有把他离别时的剖白放在心上,因为她知道他不是那种人,不会那麽做。

吉普车猛地碾过一个深坑,剧烈的颠簸将陆向真从短暂的失神中猛地拽回现实。车身几乎弹跳起来,後座的小刘被撞醒,迷糊地揉了揉眼睛。

“陆主任,还没到吗?”小刘的声音带着长途跋涉的沙哑和茫然。

“快了。”向真收回投向窗外的视线,“看到前面那片隐隐约约的建筑影子了吗?还有那些竖着的丶像烟囱一样的家夥。”

小刘和小张都努力探头望去。

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在灰蒙蒙的天幕和土黄色大地交界之处,一片低矮丶方正的建筑轮廓如同匍匐的巨兽,隐约可见。

几根异常高大丶笔直刺向天空的圆柱体结构,沉默地矗立着,带着一种工业时代特有的冷硬和神秘。更远处,似乎还有巨大的穹顶建筑,在稀薄的日光下反射着金属的微光。

一股无形的丶沉重的压力,随着那片轮廓的清晰而弥漫开来。

那是代号“金银潭”的绝密基地,共和国未来国防心脏的所在地。而他们此行的使命,就藏在那片神秘的建筑群里——代号“铸剑”,研制用于核反应堆核心燃料包壳的锆合金管材。

任务是在半个月前,由沈阳所党委书记和一位穿着没有标识军装的中年人——後来知道是基地保卫部的负责人——在极度保密的环境下,直接向她下达的。

“陆向真同志,”书记的语气凝重得如同铅块,“国家需要你,需要你立刻放下手头所有工作,带领一支精干的技术队伍,奔赴西北基地。任务代号‘铸剑’,目标是攻克核反应堆燃料包壳用锆-2合金管的自主制备工艺。这是……卡在我们喉咙里的一根刺,是关系到两弹一星工程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瓶颈!”

那位军人补充道:“基地条件艰苦,保密要求极高。你们将切断与外界的一切非必要联系。铸剑者,这是你在基地的代号。从现在起,直到任务完成或上级解除命令,陆向真这个名字,只存在于档案里。”

锆合金管。

陆向真的心脏在那一刻狂跳起来,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一种被巨大挑战点燃的丶近乎战栗的兴奋。

她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麽。锆金属,因其极低的热中子吸收截面和良好的耐高温水腐蚀性能,是唯一能胜任核反应堆核心燃料包壳的材料。而将其加工成尺寸精度要求极高丶性能绝对可靠的薄壁管材,其难度堪称材料加工领域的珠穆朗玛峰。目前,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项技术,且它们对共和国实行着严密封锁。

图纸丶资料丶工艺参数……一切都是空白。只有几小段通过各种特殊渠道艰难获取的丶来自苏联的锆-2合金样品管,被密封在铅盒里,像圣物一样传递到她手中。

冰凉的触感,光滑致密的金属表面,却蕴含着足以毁灭一切的高温。

“保证完成任务。”她站起身,决心道。

-

吉普车终于驶近了那片神秘的建筑群。

高耸的丶布满铁丝网的围墙,荷枪实弹丶表情冷峻的哨兵,一道道需要严格查验证件和介绍信才能通过的关卡……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混合了尘土丶机油和金属冷却液的独特气味,以及无处不在的丶令人神经紧绷的肃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