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抗战从1937年开始全文阅读 > 第119章 磐石与星火(第1页)

第119章 磐石与星火(第1页)

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六日,下午,金山卫。

激战后的短暂间歇,空气里弥漫着硝烟、血腥和一种近乎凝固的沉重。日军第九师团的第一波猛攻被击退,滩头阵地前遗尸累累,但国军第八十八军的阵地也已千疮百孔,如同一个遍体鳞伤却仍死死钉在地上的巨人,喘息粗重,血流不止。

何志远在弥漫着硫磺和伤口腐烂气味的指挥部里,听着各部队报上来的伤亡数字和弹药存量,心一直往下沉。军官伤亡过三分之一,许多建制连队只剩下二三十人还能战斗,重机枪因枪管过热或弹药耗尽已哑火大半,最要命的是,所有口径的炮弹,包括迫击炮弹,都已彻底打光。

“军座,这样下去,最多再顶住鬼子一次团级规模的进攻,我们就……”参谋长周卫国没有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他脸上被硝烟熏得黝黑,嘴唇干裂起皮,眼神里充满了血丝和忧虑。

几名浑身是血、军装破烂的团长、营长也围在旁边,有人默默抽烟,有人低头擦拭着刺刀,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德械师的骨头再硬,也经不起这样毫无补充的消耗。

就在这时,机要科陈科长带着几个人,风尘仆仆却又难掩兴奋地冲进了指挥部。

“军座!参谋长!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陈科长声音嘶哑却透着激动。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慢点说,什么情况?”何志远稳住心神,沉声问道。

“军座,您之前指示在盐村预设的补给点,我们找到了!不仅有弹药,还有……还有人!”陈科长喘着气,指着身后跟进来的几名陌生面孔的军人。

为一人,约莫三十岁年纪,身材精干,面容黝黑坚毅,虽然穿着普通士兵的灰布军装,但举手投足间带着一股久经沙场的悍勇之气。他上前一步,向何志远敬了一个标准有力的军礼,声音洪亮:

“报告军座!原陆军第八十七师(另一支德械师)补充营一连上尉连长,赵劲松!上海撤退时与我部失散,收拢沿途弟兄共计一百四十七人,听闻军座率部在此血战日寇,特来投奔,愿效死力!请军座收留!”

他身后几人也都挺直胸膛敬礼,眼神锐利,毫无溃兵常见的颓丧,反而像一群磨利了爪牙的饿狼。

指挥部里所有人都是一怔。八十七师的?失散官兵?一百四十七人?在这个弹尽粮绝的节骨眼上,这简直是从天而降的甘霖!

何志远心中雪亮,这就是系统兑换的“精锐骨干补充包”!系统不仅提供了人员,还贴心地赋予了合理的“出身”,德械师的背景让他们能迅融入现有部队,而“失散归建”的理由更是天衣无缝。

他强压住内心的激动,仔细打量赵劲松和他身后的士兵(虽然是代表)。这些人虽然面带疲色,但装备相对整齐,不少人背着中正式步枪,还能看到两挺捷克式轻机枪和一具民二四式重机枪的脚架,甚至有几个士兵扛着弹药箱!这哪里是溃兵,分明是一支建制完整、装备齐全的精锐加强连!

“赵连长,你们来得太及时了!”何志远上前一步,紧紧握住赵劲松的手,语气充满了真诚的感慨,“八十八军正值用人之际,你们都是经过淞沪血战的老兵,是国家最需要的骨干!我代表八十八军全体官兵,欢迎你们!”

这番话说得极为漂亮,既肯定了赵劲松等人的价值,又迅将他们纳入了八十八军的体系。

周卫国也是精明过人,虽然觉得这支援军出现得有些“巧合”,但此刻哪还顾得上深究,立刻问道:“赵连长,你们带来了多少弹药?”

赵劲松显然早有准备,朗声汇报:“报告参谋长!我部携七九尖头弹(中正式步枪、机枪通用)约五万,木柄手榴弹八百枚,捷克式轻机枪弹二十箱,民二四重机枪弹十箱,八二迫击炮弹……六十!”

六十迫击炮弹!听到这个数字,指挥部里几乎所有军官的眼睛都亮了!这在平时不算什么,但在现在,这六十炮弹,可能就是扭转局部战局的关键!

“好!好!好!”周卫国连说三个好字,立刻对军需官下令,“立刻清点接收弹药,优先补充一线机枪和迫击炮!赵连长所部,暂时编为军直属独立第一连,由赵劲松任连长,直属军部指挥,作为总预备队!”

“是!”赵劲松和他身后的军官齐声应命,动作整齐划一,更是让周卫国等人心中暗赞:果然是精锐!

何志远将赵劲松拉到地图前,直接布置任务:“赵连长,你们刚来,本应休整,但军情紧急,鬼子下一波进攻随时会来。你们连的任务很重:一,立刻熟悉核心阵地周边地形;二,作为全军最锋利的尖刀,随时准备投入最关键的反击;三,你们带来的迫击炮和重机枪,要挥最大作用!”

“请军座放心!独立第一连全体官兵,誓与阵地共存亡!绝不给德械师丢脸!”赵劲松的回答斩钉截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支生力军的到来,像一针强心剂,迅稳定了摇摇欲坠的军心。消息传到前沿阵地,苦战余生的老兵们听说来了援军(虽然是“散兵”归建,但人数不少还有弹药),士气也为之一振。

何志远趁机召集所有营级以上军官,召开紧急作战会议。指挥部里挤满了人,烟雾缭绕。

“弟兄们,”何志远开门见山,“赵连长带来的援军和弹药,是雪中送炭,但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敌我力量对比。鬼子第九师团吃了亏,下次进攻只会更狠、更狡猾。我们必须拿出新的对策。”

旅旅长率先开口,他胳膊上缠着绷带,声音沙哑:“军座,鬼子舰炮太厉害,我们硬顶不是办法。我建议,进一步收缩防线,集中兵力守住几个核心支撑点,放鬼子进来,打巷战、烂战!把金山卫变成绞肉机!”

“我同意!”一个脸上带伤的团长附和,“咱们德械师练的就是班组配合和巷战,在废墟里跟鬼子缠斗,咱们不吃亏!就是弹药消耗太大……”

“弹药的问题,我来想办法!”何志远斩钉截铁地说,再次暗示了他那神秘的“渠道”,“现在要统一思想。收缩防线可以,但不能一退再退,必须设定一条底线,退到底线,就必须死守!同时,要组织更灵活的小股部队,不断袭扰鬼子的侧翼和后勤线,让他们不得安生!”

周卫国补充道:“还有一个关键,通讯。我们和战区联系中断,但鬼子很可能在用无线电干扰。我建议,派人冒险迂回,设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哪怕只是把我们的情况和决心传出去,也能鼓舞全国士气,甚至影响国际视听。”

“这件事很重要。”何志远点头,“陈科长,你挑选几个机灵可靠的本地籍士兵,想办法化装出去,目标是找到第三战区前指或者直接去上海租界,把金山卫还在我们手里的消息传出去!”

“是!”陈科长立正领命。

会议确定了“核心支撑、弹性防御、积极袭扰、力争外联”的十六字方针。军官们领命而去,抓紧时间调整部署,分宝贵的弹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