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重生三国郭嘉召唤李存孝 > 第64章 尘埃落定真正的盛宴(第2页)

第64章 尘埃落定真正的盛宴(第2页)

围观的人不多,不喧,像看着从戏台上下来的班子卸妆。他们记得昨夜的箭声、拍点与水,他们看见今天的锁链与湿泥,他们更想看明日的“路”。

曹操坐定,不张声势。

吕布站定,先是看一眼赤兔,马鼻端白气散了半缕,他的眼底也散了半缕。然后他抬头,笑了一下:“痛快。”两个字从牙缝里出来,干净。

曹操点头:“我记住了。”

然后他看向张辽:“子文可愿降?”

张辽抬眼,第一次直直看向案前:“愿尽力。”他话不多,声却沉。

曹操把符牌递到他掌心,手又按了一下。张辽垂头,像把一把刀从旧鞘里抽出来,收在怀里。

郭嘉在旁站着,目光落在张辽指节上那两道新裂的血口,心里把“辽”字写了一遍,又写了一遍。

陈宫上前。曹操抬手止住军吏:“陈公台前留座。”

陈宫微微一笑:“我站着。”他的眼睛越过曹操,落在郭嘉身上:“奉孝。”

郭嘉回礼:“陈先生。”

陈宫笑意更轻:“昨夜之水,弦拨得好。我自愧不如。”

郭嘉道:“各安本分。先生识见高,走了最远的路。”

陈宫摇头:“不。我走的是最短的路——从怀疑,到承认,再到不愿承认,最后……承认。”

他顿一顿,“你给我的不是‘败’,是‘次序’。聪明人最怕被次序牵着走,所以才要证明自己不被牵。可一旦证明,就更被牵。”

蔡瑁提议用旧例处死。

曹操沉沉一叹:“陈公,愿否转麾?”

陈宫只是拱手:“臣之所学,不合今日之军法。”

他回头,看了吕布一眼,目光像把刀最后一次擦净,“将军,欠你的体面,我尽力了。”

吕布没有答,只抬了抬下巴。

高顺忽然道:“军师可走。”

陈宫笑着摆手:“不用。”

他看向郭嘉,“你昨夜留命,不为仁,而为记。记人心,记‘斜’,记‘慢’,记‘不耐烦’。我看懂了,也晚了。”

郭嘉垂目:“先生看懂,人即未负。”陈宫拱手:“受教。”他不是叩头,是致意。再抬头时,眼神澄明,像雨洗净了一块石头的纹。

刑在城外,小巷不扰。

陈宫走得极直,像在一条看不见的线中间。

郭嘉没有去看。他站在粥棚后,掀起锅盖,看粥滚。蒸汽把他的眼睛一晃,像抹去了一道边。他在心里说:死者不可逆,名字可记。他转身,叫来录事:“张遥之家,按十年军饷付。账归城,不归军。”录事“喏”。

他再道:“陈宫葬,择高处,不糟践。立一小木牌,不书官名,只写字三:‘知与不知’。”录事再“喏”。他知道,某些事要做在纸上,某些事要做在心里。

——

“盛宴”,到了真正开席的时候。

不是杀人,也不是喝酒。是把人心摆在桌上,一碗一碗端给该吃的人。

第一道菜,叫“复市”。市正把摊位一格格画好,先卖盐,再卖米,再卖柴,再卖布,最后才是肉。牛马不宰,鸡鸭先出。城中练兵场的角落留给脚夫扛货,路口留给老人与孩子歇脚,粥棚移到市尾,吃完才能走。这叫“先吃再走,不吃不走”。

郭嘉站在看台边,看见背筐的人肩上的绳把皮肉勒出一条红道,手指按了一下,红道没有回色,他便招手让人换粗绳。他不爱看人疼,不是心软,是知道疼会让人记住错误的“味道”。“盛宴”里不能有错味。

第二道菜,叫“开仓”。程昱在仓前摆簿,簿上画四栏:老弱、妇孺、孤寡、军属。每一栏下两行字:粮几斗,盐几两。领粮的人按指印,不按名字。

有人问为什么,程昱说:“名字会有错,指印不。”此话说得笨,其实极妙。郭嘉从旁过,点了点头。笨话好,笨话稳。人心最怕滑不溜手。

第三道菜,叫“清税”。青榜上写着三字:“缓、减、停”。缓三月,减半税,停市税。边上又小字一行:“违者杖二十,吏犯加倍。”

这句话是荀彧写的,笔锋瘦而硬。他知道“盛宴”里,最要紧的是让厨房里的人不偷拿筷子。郭嘉看了,笑:“王道立,霸道才稳。”荀彧也笑:“盛宴要有人味,厨子更要有手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四道菜,叫“收人”。张辽入籍,旧部挑十人,安上新号。高顺拒降不屈,刑在军;其部散收,良者留,恶者去,去者给路费三日,送出城门给干粮。

郭嘉不为好看,他只要“路径”。路径是“今后不回头怎么看”。他告诉军法吏:“不许砍尾巴,尾巴要留着,让别人知道这是一条曾经来过的蛇。”军法吏不解,荀彧解释:“人去,名留。名在,众心才有‘例’可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