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四合院木质 > 第107章 突破与过年(第1页)

第107章 突破与过年(第1页)

时间滑入一九六一年二月,四九城的严寒依旧料峭,但水木园汽车楼内却始终是一派火热朝天的景象。对于林墨而言,在这里度过的近一个月时光,其价值远一个学期的理论课程。

在近距离观看学习雷万春师傅近乎严苛的打磨和那些精度要求变态的动机木模、试验台架部件后,林墨将所有在工坊中苦修的心得、指掌九式与上肢九式带来的精微控制力,尽数倾注于每一刀、每一锉、每一记测量之中。

量变终于引质变。不知从哪一天开始,他现自己手下出来的零件,无论是榫卯的配合间隙,还是曲面的过渡精度,用那把他视为权威的雷师傅的瑞士千分尺反复测量,误差都稳定地锁定在了±o毫米之内,甚至偶尔能冲击更极致的±o毫米!

这种突破并非偶然,而是心、眼、手、力、器高度协调统一后的必然结果。他甚至能闭着眼睛,仅凭指尖的触感和听觉,判断出刀具与木料接触时那细微至毫厘的力道变化和切削状态。

雷万春对此看在眼里,依旧是那副不苟言笑的模样,但指派给林墨的活儿,却悄然生了变化。从最初的打杂、清理、打磨毛刺,到协助计算放样尺寸、修复次要旧模具的边角,再到如今,一些核心新制部件的前期粗加工、重要配合面的初步修整,甚至是一些小型独立标准件的完整加工,都已经放心地交到了他的手上。

“小子,把这组缸体水套芯盒的基准面给我刮平了,公差照旧。”雷师傅丢过来一块硕大的楠木毛坯,语气平淡得像是在吩咐倒杯水。

“这块试验台支撑板的安装孔位,按图放样钻铣,位置误差不能过五道(o毫米)。”

“那个小齿轮的木模,你独立做出来,下午我要用。”

林墨一一应下,沉稳操作,每一次交付都让雷师傅那锐利的目光中多一丝难以察觉的认可。

汽车楼是一个小世界,这里汇聚了因项目需求而从各厂、各单位临时抽调或兼职而来的各路技术大拿。除了雷万春这位八级木工大拿,林墨还见识了一位姓王的七级钳工师傅,那双满是老茧的手能凭感觉锉出微米级的精度;几位车工、铣工师傅操作着老旧的机床,却能加工出符合要求的金属配件;还有负责钣金、焊接、甚至电路的技术工人。

虽然人员尚未配齐,但为了“汽车”这个共同的目标,这些身怀绝技的老师傅们构成了这个时代工业体系最坚实的脊梁。林墨低调、肯干、手上有真功夫又不骄不躁,很快便融入了这个群体,虽然年纪最轻,却赢得了这些老师傅们的普遍好感,闲暇时也能听他们聊些行业内的掌故和独门诀窍。

腊月二十三,小年。汽车楼里的工作节奏也稍稍放缓。雷万春检查完林墨刚刚完成的一组用于动机振动测试的木制夹具,点了点头。

“行了,活儿干得不赖,精度够用了。”雷师傅难得地夸了一句,虽然听起来还是硬邦邦的,“今天就到这吧,把手头工具收拾利索,场地打扫干净。马上过年了,楼里也要封门盘点。你小子,也回去帮你娘准备准备年货,别光闷头扎在木头堆里。”

林墨知道,这是雷师傅式的关怀。他恭敬应道:“是,雷师傅。我这就收拾。提前给您拜个早年,祝您新年安康!”

雷万春摆摆手,算是回应,转身又去忙自己的事了。林墨仔细地将所有工具归位,把工作台打扫得一尘不染,这才离开汽车楼。回头望了一眼这座给他带来巨大提升的灰色建筑,心中充满感激。

回到南锣鼓巷号院,年关的气氛已然浓郁起来,虽然依旧裹挟着物资短缺的艰难,但辞旧迎新的期盼还是写在大多数人的脸上。

各家各户的女人们都忙着洒扫庭除,拆洗被褥,虽然用的肥皂要省着,水也冰凉,但窗明几净是过年最基本的体面。准备年货则是更显各家底蕴和能耐的时候。

贾家今年依旧和易中海家绑在一起置办年货。易中海对贾东旭的技术教导似乎渐入佳境,但付出的代价是贾东旭日益憔悴的脸色和眉宇间难以化开的郁气。饿着肚子进行高强度脑力与体力结合的技术学习,榨干了他的精力。

易中海的心思几乎全扑在了“培养接班人”和自身冲击技术巅峰两件事上,贾东旭基本进入易中海预演的角色后,而傻柱已经不怎么能往家里带东西后,这段时间他对傻柱的关注明显减少,仿佛那已是一枚失去价值的闲棋。

一大妈看着贾家几个面黄肌瘦的孩子,叹息着,还是从自家本就不宽裕的年货里又分出了一点粮食和一小条肥肉,让秦淮茹带回去。贾家的棒梗也开始上小学了,慢慢要到最能吃的时候了。

傻柱今年可谓是“财肉双全”。卖了大部分野猪换来的钱票让他手头宽裕,自留的肉和帮林墨熏好的、油光亮的腊肉更是让他这厨子有了用武之地。

他家屋里整天飘出炖肉、炸丸子的浓郁香气,勾得全院的孩子都扒在他家门口流口水。何雨水跟着哥哥忙前忙后,小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傻柱一边嘚瑟地显摆手艺,一边也没忘给后院聋老太太端去满满一大碗肉菜,老太太乐得直夸“傻柱子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许大茂家是院里最扎眼的存在。新婚第一个年,娄家底子厚,各种稀罕年货源源不断地被娄晓娥拿过来:成盒的精美点心、腊肠、火腿、风干鸡、甚至还有难得一见的糖果和巧克力。

许大茂忙里忙外,脸上是掩不住的春风得意,娄晓娥在旁边好奇看着他干着家务。娄晓娥虽不擅长家务,但也努力学着操持,只是那堆满桌案的丰盛年货,与院里其他人家形成了过于鲜明的对比,引来不少羡慕又复杂的目光。

刘海中在拿到高小的毕业证后再也不愿意去夜校被老师数落,更不想看到两个逆子看笑话的表情。不过刘海中家今年格外重视年货。

二大妈忙里忙外在打扫,刘海中指挥着刘光天、刘光福兄弟俩到处排队、打听,想方设法多弄点鸡蛋、红糖之类的营养品,因为今年他的好大儿刘光齐要回来,而且二大妈也到处说他家的大儿媳怀上了,他们刘家要有长孙了。

闫埠贵家依旧是精打细算的典范。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每一分钱、每一张票都要用在刀刃上。年货置办得量少样多,追求的是个“有”和“仪式感”,至于丰盛,那是谈不上的。闫解成的相亲依旧没着落,闫解放还是那副游手好闲的样子,让三大爷愁眉不展。

院里其他住户的年货,普遍比往年更差。孩子们玩闹的声响都小了许多,往年必不可少的鞭炮,今年也稀稀拉拉,显得有气无力。

林家今年则是个“闷声小财”的景象。林墨带回了野猪肉和傻柱帮忙熏制好的、香气醇厚的腊肉,工坊空间里还有之前“周墨”交易得来的粮食和油。他和林贤又去供销社,用攒下的票证和钱,买了些粉丝、糖果、花生、一副新对联和几张年画。

程秀英将这些物资妥善归置,心里踏实无比。饭桌上,隔三差五就能见到点荤腥,林巧的小脸明显圆润了些。虽然林墨一再嘱咐要低调,但屋里飘出的肉香和偶尔晾晒的腊肉,还是让邻居们知道,林家这个年,过得不会差。

夜幕降临,零星有鞭炮声响起,打破冬夜的寂静。各家灯火下,人们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做着最后的准备。食物的香气、忙碌的身影、以及对新一年的模糊期盼,交织成这个困难年代里,四合院特有的年关烟火气。

一九六零年的农历除夕,在物资匮乏的阴影下,悄然降临南锣鼓巷号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