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四合院木质 > 第107章 突破与过年(第2页)

第107章 突破与过年(第2页)

这或许是这个四合院有史以来最安静、最冷清的一个除夕夜。往年的这个时候,院里早就该是孩子们追逐嬉闹、鞭炮声零星作响、各家厨房飘出诱人炖肉香的景象。但今年,饥饿像一张无形的网,罩住了大多数的欢声笑语。

家家户户的烟囱冒出的炊烟,似乎都带着一股节省的意味。即便是过年,碗里的内容也比往年清减了许多。棒子面窝头能管够就算不错了,白面饺子成了稀罕物,多是掺了大量菜馅,肉星儿难得一见。

孩子们的新衣大多没了踪影,多是拆洗干净的旧衣服,补丁摞补丁,但浆洗得硬挺,也算是一种年节的体面。

傻柱家算是院里伙食最好的。他仗着厨艺和之前野猪换来的底气,好歹整治了几个像样的菜:一小盆猪肉白菜炖粉条,一盘炸咯吱盒,还有一小碟腊肉炒芥菜疙瘩。

香味飘出来,勾得左邻右舍肚里的馋虫直闹腾。他给聋老太太端去了一大碗菜,又给关系近的几户人家,包括林家,象征性地送了一小碗尝尝味。何雨水吃得满嘴油光,傻柱看着妹妹,脸上才有了点真切的笑模样。

许大茂家关起门来,享受着娄家送来的丰盛年货。火腿、腊肠、烧鸡摆上了桌,还有难得的水果和糖果。但即便是他们,也不敢太过张扬,窗户帘子拉得严严实实,吃喝说笑都压低了声音,生怕“资本家做派”的帽子扣上来。

贾家的年夜饭,唯一的一点肉都是易中海家接济的。一碗见点油花混着十几片肉的的炖菜,几个难得一见的二合面馒头,外加一碟水煮花生和一盘炖土豆。棒梗和小当眼巴巴地看着那点菜,吃得飞快。贾东旭闷头吃着馒头,脸色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更加灰败。

秦淮茹默默地把自己的馒头掰了一半,分给两个孩子。贾张氏难得没有抱怨,只是叹了口气,浑浊的眼睛里没什么神采。

闫埠贵家的年夜饭,堪称“计算”的典范。一小盘炒鸡蛋,一碟花生米,一盆白菜豆腐汤,主食是二合面的饺子,馅料以白菜为主,零星点缀着一点油渣。三大爷还特意开了个小会儿,强调“勤俭节约是美德”,孩子们听着肚子咕咕叫,却也无可奈何。

林家今年算是过了个踏实年。程秀英用林墨带回来的肉,精心做了一碗红烧肉,油亮酱红,香气扑鼻。又包了白菜猪肉馅的饺子,纯白面的,还有林墨拿出空间里的鸡,被林墨用前世粤省的浸鸡的方法做了白切配上姜汁,吃得林巧眉开眼笑。

还有傻柱送来的那碗炖菜,林墨带回来的腊肉炒了个蒜苗,桌上竟也摆了三四个菜。关起门来,一家人吃得温暖而满足。程秀英看着孩子们,眼里有光,这是艰难岁月里最珍贵的慰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有喧嚣的鞭炮,没有走家串户的热闹。吃过年夜饭,各家大多早早熄灯睡下,不是为了守岁,而是为了节省灯油,也为了抵御饥饿带来的虚弱和寒冷。四合院陷入一片罕见的寂静之中,衬得这个除夕夜格外漫长而清冷。

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四合院里才有了些微弱的动静。

依照老礼,院里的人们还是要互相走动拜年。只是今年的“过年好”、“恭喜财”听起来有些有气无力,少了往年那份热络和喜庆。大家心里都清楚,谁家日子都不宽裕,所谓的“财”更像是一种无奈的调侃。

孩子们依旧是最快乐的,穿着洗干净的旧衣服,挨家挨户地磕头要糖。但得到的回应大多令人失望,很多家只能抓出一把炒黄豆或者几颗干枣,能拿出几块水果硬糖的,都算得上是“大户”了。即便如此,孩子们还是嘻嘻哈哈地跑着,对他们而言,过年总是特别的。

林家还维持着往年的习惯。一大早,林墨就带着林贤和林巧,先给母亲程秀英磕头拜年。

“妈,新年好,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林墨带头说道。

林贤和林巧也跟着磕头,说着吉祥话。

程秀英穿着得干干净净的棉袄,连声说“好,好,都好”。她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三个红包,每个里面装着崭新的一块钱纸币,分给三个孩子。

“拿着,平平安安又长一岁。”

这是林家对传统的坚守。林墨郑重地接过,林贤和林巧则兴奋地捏着属于自己的压岁钱,这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很大的红包了。林墨也像往年给自己弟妹都了一个红包。

接着,林墨又领着弟妹去给聋老太太、易中海、刘海中、闫埠贵这些院里老人拱手作揖,说些场面上的吉祥话。易中海看着林墨,眼神复杂,勉励了几句“好好学习”;刘海中挺着肚子,摆着官威;闫埠贵则推着眼镜,算计着回礼的瓜子花生分量。

一圈拜年下来,大家便都默契地各回各家。院里很快又恢复了冷清。没有什么串门闲聊,家家户户那点年货都得紧着自家人,实在没有多余的能量用来社交。

大年初二,林墨依旧起了个大早。他先去给院里几位真正关心过林家的长辈,如王铁叔、赵山河师父、陈家老爷子和聂厂长等以前的领导拜了年,送上一点自己从学校带回的点心果子作为心意,还抽空到。剩下的时间,他便安心待在家里。

弟弟林贤上了中专后,性格开朗了许多,也有了同龄的朋友圈。过年期间,他更多是和同学相约出去逛逛庙会、或者去同学家玩,很少着家。家里常常只有林墨、母亲和妹妹。

林墨便利用这难得的清静时光,一边耐心辅导林巧功课,用他独特的、结合实践的方法帮她理解数理化的难点;另一边,只要得空,便进入“鲁班工坊”,继续磨练六级工技艺。雷万春师傅那里的经历让他打开了新的视野,他对精度、对结构、对材料的理解愈深刻。

程秀英看着儿子专注的样子很是欣慰。闲话家常时,她看着林墨已然成熟坚毅的侧脸,忍不住旧话重提:“木头啊,过了年,你就虚岁二十一了。眼瞅着就是大小伙子了……这大学也考上了,前程也算有了着落。是不是……该想想个人的事儿了?”

“院里跟你差不多大的,像许大茂都结婚了,傻柱虽说没成,但也相看了不少……妈知道你心气高,想先立业,但遇到合适的,也该留心留意。咱家这条件虽说一般,但我儿子有本事,是大学生……”

林墨放下手中的书,温和地打断母亲的话:“妈,我知道。这事不急,缘分到了自然就有。现在学业和厂里的事都刚起步,我想先集中精力把这些做好。等毕业工作了,稳定下来再说。”

他理解母亲的担忧,但在他的规划里,他年纪还小,没那么着急。未来的风浪尚未显现,他需要的是不断夯实自身的根基。

喜欢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请大家收藏:dududu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