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四合院木质 > 第119章 引荐与达标(第1页)

第119章 引荐与达标(第1页)

七月底,"双抢"的硝烟渐渐散去。田野里,早稻已颗粒归仓,晚稻秧苗也在水田中绽开新绿。红星公社的社员们虽然疲惫,但看着一年的口粮和希望有了着落,脸上都带着踏实和期盼。

支农劳动结束前夕,五一生产大队队长李老栓和红星公社书记王振山特意找到了林墨。两人脸上都带着郑重和些许急切。

"林墨同志,双抢马上就要结束了,这次真是多亏了你们这些大学生来支援!"王书记握着林墨的手,语气诚恳,"你上次提的那个想法,我跟公社其他几位领导反复商量了,都觉得非常好!”

“这是给我们农村展指了一条新路啊!你看,能不能尽快帮我们引荐一下轧钢厂和龙成厂的领导?我们想抓紧时间去拜访学习,看看能不能把这个事情真正推动起来。"

李老栓在一旁搓着手,补充道:"是啊,林技术员!队里都盼着呢!大家伙儿听说有可能跟大厂子换材料、卖鸡蛋,干劲都足了不少!"

林墨看着两位基层干部眼中热切的光,深知此事对他们、对社员们的重要性。他点头应承下来:"王书记,李队长,你们放心。我回去就尽快联系李厂长和聂厂长,约好时间就通知你们。不过,具体怎么谈,能谈到哪一步,还得看双方的需求和条件。"

"哎!哎!这个我们懂!能有个门路去谈谈,就是天大的好事了!"王书记连连点头。

支农队伍返回学校后的第二天,林墨没有休息,先是去了红星轧钢厂。

在李怀德副厂长的办公室里,林墨将红星公社的困难和合作意向委婉地提了出来。

他重点强调了公社能提供的"计划外"农副产品对于稳定厂里职工后勤供应、丰富食堂菜谱的潜在价值,以及用工业边角料、废旧物资进行交换,对厂里来说是"变废为宝",同时也能支援农业建设,是一项双赢的工农协作。

李怀德听着,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眼中精光闪动。经历了这两年的物资极度紧张,他太清楚一个稳定的、额外的副食品供应渠道意味着什么了!

这不仅能改善职工生活,更是他重要的政绩和掌控后勤实权的砝码。至于那些堆在仓库角落占地方的边角料、废旧钢管、淘汰下来的旧工具?那根本不算成本!

"好!小林啊,你这个想法很好!很有大局观!"李怀德脸上露出了笑容。

"支援农业建设,是我们工业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样,你让公社的同志下周直接来厂办找我,我让后勤和工会的同志一起碰个头,具体谈谈他们能提供什么,需要什么,咱们争取把这个好事落到实处!"

离开轧钢厂,林墨又骑车赶往龙成家具厂。

聂怀仁厂长听到林墨的建议,同样十分感兴趣。龙成厂虽然效益好,但木材原料供应始终是个需要未雨绸缪的问题。

如果能扶持一个公社作为潜在的原料培育基地,提供技术指导,约定未来优先收购权,这无疑是为厂里开辟了一条长远、可控的原材料渠道,符合企业展的根本利益。

"嗯,这个思路不错!因地制宜,绿色展,还能帮助公社增加收入,是件大好事!"聂厂长赞许地点点头。

"你让公社的同志过来吧,我让技术科的老陈跟他们详细聊,去看看他们那边的坡地适合种哪些生树种,怎么养护。只要他们愿意干,技术指导这块,我们厂可以支持!"

牵线搭桥的任务顺利完成,林墨将消息反馈给了望眼欲穿的王书记和李老栓。两人喜出望外,立刻开始准备土特产、组织材料,摩拳擦掌地准备去叩响工厂的大门。

而林墨,在忙碌完这些"分外之事"后,便再次将全部身心沉浸到他那浩大的"木制动机"工程之中。

暑假的校园比平时安静许多。汽车楼里更是人迹罕至,只有林墨和偶尔过来巡查的王师傅。

工作室里,仿佛时间都变得粘稠而缓慢。只有刻刀划过木料的细微沙沙声、锉刀打磨的节奏声,以及林墨时而凝神观察、时而屏息运刀的细微动静。

之前的粗加工只是塑其"形",现在的精加工才是琢其"魂"。

每一个零件都需要投入巨大的耐心和精力。曲轴上的每一个轴颈、每一个平衡块,都需要反复刮削、测量,确保圆度、圆柱度、同轴度;

凸轮轴上那复杂精妙的凸轮轮廓,需要他用最细的刻刀一点点雕琢出来,再用水砂纸蘸油,打磨出光滑如镜的曲线;气缸体和气缸盖上的水套空腔、进排气道,更是考验着他的空间想象力和纵深雕刻技巧,often需要自制特殊的弯头刻刀和微型刮刀,伸入狭小的空间进行作业。

精度,是唯一的追求。游标卡尺、千分尺、角度尺、半径规各种量具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每一个尺寸都必须无限逼近图纸上的理论值,配合公差必须计算得恰到好处。常常为了修正一丝(o毫米)的误差,他需要花费数小时进行极其微小的调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汗水浸透了他的背心,木屑沾满了他的头和睫毛,但他乐在其中。每一次将零件放入自制的小型测量夹具,看到量表指针稳定地指向预期的范围;每一次将两个配合件尝试组装,感受到那恰到好处的过盈或间隙,都会给他带来巨大的满足感。

王师傅有时会溜达过来,默默地看上一会儿,然后摇摇头,嘟囔一句"魔怔了",却又会悄悄帮他把工作室的风扇调大一点,或者留下一壶凉白开。

时光在刀尖悄然流淌。窗外,蝉鸣声嘶力竭,宣告着盛夏的酷热。窗内,林墨心无旁骛,仿佛与世隔绝,只在手中的木料和那些冰冷的尺寸数字之间构建着一个属于工匠的微观宇宙。

那台完全由木头构成的、凝聚着心血与智慧的动机,正在他手中,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逐渐从图纸走向现实,向着那毫厘之争的巅峰,稳步迈进。

牵线红星公社与轧钢厂、龙成厂的事情,林墨并没有隐瞒。返校后,他主动找到刘辅导员,将事情的缘由、经过和自己的角色做了简要清晰的汇报。

他强调这源于支农时听到的实际困难,自己只是利用之前的人脉关系帮忙搭个桥,具体合作能否成、如何运作,完全由公社和工厂双方自行商定。

刘辅导员听完,推了推眼镜,脸上露出了极为赞赏的神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