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贵摸摸头:“蔬菜价格波动也大,就拿莴笋来讲,早晚市价格普遍更高,以至于有时一日三变,连青云小白菜以月份为单位涨价,都成优秀代表。”
罗学云道:“既然青云菜如此受欢迎,就争取把它卖到每家每户手里,保证每个市场都有咱们的青云菜买,明天跟我一起去北城,找个市场坐一下。”
辛贵点头称是。
翌日,两人携手前往北城各街道村子,自形成的菜市场。
没想到,菜贩的热情高涨,一听说青云菜要来北城售卖,争相报名合伙。
给出的条件教罗学云目瞪口呆,分成比例减少,愿意自己去批门市进货,保证优先售卖青云菜,菜款给付绝不拖欠……
“青云菜成网红产品了?”
实地调查一番后,罗学云弄清楚其中缘故。
经过一年的展,自由菜市场自形成较为专业的菜贩子,小一点的就自产自销,大一点的已经懂得去收购再来卖。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教育他们懂得招牌的重要性,无论是待客态度好,让顾客有良好购买体验,还是菜品丰富,从不缺斤短两,抑或是每天都在,招徕熟客。
总之各种经验,或者说是套路手段,逐渐丰富起来。
市场就是这样,永远少不了竞争,等你的套路我的套路,大家都学会,开始卷起来,日子就没法优哉游哉。
毕竟蔬菜公司卖菜不积极,是人家有工资,旱涝保收,你卖菜少挣两毛钱,就少一斤白面没得吃。
这种情况下,青云菜便成为异军突起的标杆,实打实引客流、立招牌、增加营业额的利器,有青云白菜卖不,这句话北城很多菜摊耳朵都听出茧子。
罗学云可不是来普度众生的,菜贩条件越低,他越有挑选的余地。
“选品行名声好的,不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其次是能长久坐班,起码早市他得在……”
罗学云很快罗列出条件:“另外,菜贩需要接受我们的代销合作,我们推荐的菜,即便不是青云菜,也要帮忙卖。”
青云菜业施行的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以核心产品构建平台是必须要做的事,否则青云菜再如何红火,也将是空中楼阁,一触即散。
辛贵担忧道:“以南城的经验看,菜贩虽然会同意,但卖别人家的菜,总是积极性不高,习惯性想先卖完自家的,倒不是他们真有坏心思,只是……”
“我了解,自个种的菜卖出去,钱都在自己腰包,卖别人的,只有一点佣金。”
罗学云微笑道:“可以换个思路,在挑选上,就着重那些自家种的不多或者根本不种的菜贩,这将大大增加他们的依赖性,菜卖不出去就没钱,他们还有心思计较这菜是哪里来的?”
辛贵道:“现在卖菜的,少有自家不种的。”
罗学云道:“这就要用第二个方法,每个菜市场看规模大小,安排两到三个合作伙伴,定期考核,不符合要求的就换人。
你知道的,这要求由我们定。”
辛贵点头。
“其次,换个思路,他们种的菜多,一时间卖不出去,难道就不会动脑筋,想一想跟我们合作?我可从来没说,青云菜业代销的蔬菜,非得是去不了城里的乡下蔬菜,或者是我罗某人介绍来的。”
辛贵眼睛越来越亮。
第153章扎根,准备一统菜市
辛贵虽然说不出,听君一席话省我十本书的骚话,可对罗学云的佩服,却是真真切切。
这愈让他惶恐,感觉自己和罗学云的差距,不可计量。
原来很多举措,都有深意,自己只会生搬硬套地施行,别说举一反三,连为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在推行策略的时候,辛贵就显得格外专注和小心。
为了保证较好践行罗学云的战略,他动亲朋好友,去菜市场做调查,询问顾客反过来调查菜贩,严格审核经常检查。
细心程度让罗学云咋舌不已,把他划入实干型人才。
即便在如此严格的要求下,菜贩们还是积极性不减,这就是生意场打滚的老油条,和黄岗村民的差别,前者已经认识到能赚钱,干什么都行,受点委屈不算什么。
就这样,青云菜业以御雕掠空,迅猛飞的姿态,扎根进陈清每处菜市场,除自销青云小白菜和堂哥五佬刚上市的辣椒外,也在积极拓展菜贩之间、乡下零散菜农的代销。
玉兰饭店,经理钱凯扭动胖胖的身躯,把罗学云迎进包间。
“我对罗老弟真是佩服地五体投地,你说就普普通通的小白菜辣椒,从你手中种出来,咋就这么与众不同呢。”
餐桌上,摆放着上罗坡新上市的辣椒。
和其他辣椒相比,它个头大且规整,外形饱满,颜色鲜艳,闻起来有淡淡清香,可以说先天就与别人家的辣椒拉开距离,根本不需要任何防伪标识。
将它归入青云系列,叫一声青云辣椒,绝对不为过。
罗学云淡淡笑道:“这就叫专业。”
钱凯哈哈笑道:“罗老弟说话还是这么有意思,不开玩笑,咱俩老熟人,老弟种的好菜可一定得给饭店留份。”
“随行就市,自无不可。”罗学云道。
钱凯酸溜溜道:“我懂,青云菜不愁卖,该是我求人的时候。”
罗学云不为所动:“钱经理可别装委屈,别的饭店我就不说,单是你玉兰饭店,我给你带过多少客人来,连我自己,只要两人以上吃饭,都来订你的包间。
你怎么没说给我个贵宾卡,给我打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