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哭嚎的几人眼神明显有了些许变化,不过他们的演技还算过关,因此并没有叫其他人看出什么破绽。与之前在城中偶遇时表露出来的蛮不讲理不同,此刻的赵家人怎么看怎么像“弱势群体”。
“锦书啊,我们知道当初是你们母女俩救了小回,这份恩情我们老赵家是肯定不会忘的,可你们毕竟是外人,咱们家的事你们还是别来掺和吧!”赵老太太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一边哭还不忘将锦书摘出去,看起来大约是怕她从中搅事吧!
锦书气笑了,正打算继续开口,然而还不等她出声,赵回便先一步张嘴说道:“我不是赵家人,也不认识你们,你们找错人了!”
一不做二不休,装作不认识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锦书忍不住在心里给赵回点了个赞。反正赵回的户籍早就和锦书母女俩放在一起了。说起这事儿,当初锦书也是花了些钱,在衙门疏通关系后才搞定的。
过往的事
锦书一回忆起当初的情形,心里的气顿时就起来了。夏国的户籍管理制度虽然不像现代那样严格,可该有的规矩还是有的。你要出门做什么事,要是没有点身份证明那就相当于现代的黑户。
因此当叶氏决定收留赵回的时候,锦书便想着将赵回的户籍迁过来,这样在律法上他们才算得上一家人。而且之后也就不用再和赵家那边牵扯不清。不过当时的赵回还小,所以迁移户籍就必须得长辈同意,因此锦书那时候还烦恼了一阵儿。
她不想去面对赵家人,之后就想着看能不能通过衙门直接把问题解决了,大不了就花点儿钱好了。谁知当她为这事儿去衙门的时候,才知道赵家人竟然以赵回已经去世为由,将他的户籍抹去了。
那时候赵回已经被他们赶出家门几年了,他们便以失踪为借口定了赵回的命,觉得他肯定是死在外面了。而赵回那时候也小,因此并不懂得这些事,加上他每天要想办法让自己活下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又怎么会又精力去管这些事呢?
锦书当初也还是个小娃娃,但是在衙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整个人差点儿就炸了。她虽然知道赵家人奇葩,却也没想到这家人会这么无耻。可以说,无耻都不足以形容这家人的所作所为。这也是为什么锦书一提起赵家人就开始沉不住气。她对这家人的厌恶,远远比对李家人的厌恶要深许多。
明明这十几年过去了,锦书都把这事儿忘了,赵回也开始了新的生活。可赵家人却偏偏在这个时候来找麻烦,根本就没有想过他们一家三口的感受,所以锦书也没打算给他们留什么面子。
“老太太,他和你孙子虽然同名同姓,但你也不能就因为这个断定他就是你孙子啊。要说他是你孙子,你总要拿出证据来啊,证据呢?”锦书极少板着脸,但当她露出这样的表情时,看上去还是有几分吓人的。
她这么一说赵家人都开始支支吾吾起来。原因很简单,想一下嘛,这么多年了,他们肯定早就把这个孙子忘到九霄云外了,至于那些能证明他们关系的证据,现在恐怕一条都找不出来了。这家人肯定是打听到了赵回目前的生活状况,觉得他身上有利可图,所以才死乞白赖地找了过来。否则,恐怕到死都不会记起赵回。
锦书有恃无恐。反正夏国有没有什么亲子鉴定之类的手段,只要赵回不认,这家人就休想赖上来。然而锦书显然低估了这家人不要脸的程度。赵家那两个老的反应极快,愣了几秒之后又迅速放声哭嚎了起来。
“小回啊,你可不能不认奶奶啊!你身体里流的可是我赵家的血啊,你这么做如何对得起你死去的爹娘啊……”
“是啊,你可不能这么绝情啊!我们真的知道错了,你就给我们一个机会吧!不然你就说说吧,究竟要怎么样才能原谅我们?难道真要我们两个老的去死才行吗?”
赵回不为所动,毫无起伏的眼神仿佛再说:要死就去死,死远点儿,别在我面前碍眼。
自作自受
赵回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不是那些心思天真的小朋友,因此也不会这么轻易地就被赵家人打动,更何况赵家人的这些行为根本就不是出自真心的,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曾经他也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天真孩子,曾经他也期待过亲情。可惜父母意外去世后,赵家人的所作便断了赵回内心的这份念想。现在的他,眼里除了锦书和叶氏外,还有几人能真的走进他的心里呢?
赵家人现在就算再怎么卖惨哭嚎,在赵回眼里他们也不过就是几个跳梁小丑,徒在这里惹人笑话罢了。他们如今已经激不起他内心的半点波澜,只是想到这家人如今给锦书和叶氏造成的困扰,赵回还是觉得非常生气。
之前在县城偶遇那次,若不是不想惹麻烦,赵回绝对会当场就结果了这几个人。明明给了他们机会,可看样子这几个人完全不懂得珍惜,赵回觉得这一次自己大概可以“斩草除根”了。
不过……如今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他也不好直接动手。毕竟夏国的律法森严,杀人偿命,为了这家无耻的人搭上自己的性命,赵回觉得一点儿都不划算。所以他已经在心里盘算,如何尽快将这些人打发了,然后找机会让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
他想得有些出神,因此并没有注意到锦书看过来的目光。凭着多年的默契,锦书一眼便看出了赵回的不对劲。只是她到底不是赵回肚子里的蛔虫,所以就算知道他心里装着事儿,也不能猜到他具体在想什么事。只是锦书大约猜到了,这事儿恐怕还是与赵家人有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