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像凤霞和那几个孤寡老人,因为没有工分,那肯定就没有这样的好事了。
要不然哪还有公平一说,你啥都不干,还和那些玩命干一大年的人一样分口粮?
不过各村都有孤寡老人,有的村子还有一些没人愿意领养的孤儿。
对于这些人,陆元策和温毅商量后,决定由队伍上负责照顾,每人每月多少斤口粮,到时按月给大家发放下去。
至于凤霞,那只能是先借给她一些口粮,然后她明年必须要和大家一样出工,挣来工分还给村里。
这还多亏了她后来主动把那些工分给退回去了,否则,她不但拿不成那些工分,还有可能连借口粮的资格都得被取消。
在这里,谁都没有特权,谁都甭想白吃粮食,就是陆大队长,你看他哪天闲着了?
凤霞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这几天一直在琢磨,要不要干脆找个人嫁了?
那样不就有人养着她了,要不然她这双手,哪是干农活的手。
她咋想的没人去关心,反正她嫁谁都嫁不成陆元策,就她那个臭名声,估计也就能在村里找一个了。
粮食都发放完了,忙了一大年的人,终于都可以歇一歇了。
在别人都闲下来的时候,谢如令却变得忙碌起来。
这几天她正在给陆元策打毛衣,这东西她是真不会啊,可陆大队长还偏要让她来织这件毛衣。
你说那人是不是有病,队伍上那么多小姑娘,别人不说,就白云那毛衣织的多好。
她可是亲眼瞧见的,白云不但给自己织了一件毛衣,还教会很多人。
当然,她是不屑和白云去学的,实际就算她去,白云也未见能教她。
那姑娘和她算是结下梁子了,这段时间没啥必要,她们俩都绕着对方走,实在绕不开的时候,就算走个碰头,都不带说句话的。
所以谢如令只能去求教别人,好在她家三姐谢招娣是个心灵手巧的,学东西比较快。
因为队伍上那些毛线都分给了小队长级别以上的干部,她家那位三姐夫李大牛自然也分到了一件毛衣的毛线。
谢招娣之前生活在乡下,你说让她做点针线活,那就没有她不会的。
可要说织毛衣,她肯定是不会啊。
不会就学呗,听说白云和李淑芳都会织毛衣,谢招娣过来请教两回,就学的可好了。
然后谢如令就整天抱着毛线往李大牛谢招娣这个小家里跑,俩人坐在一起,一边织毛衣,一边唠嗑,这小日子过的还怪有意思的。
今天谢如令刚跨进院子,抬起的脚还没落下,就听见屋里传来了争吵声。
跟着跑进来的小黑比主人慢了一步,听见争吵声,嗖嗖就跑去了门口,抬起爪子就嗷嗷的扒起了门。
这家伙每次来,她三姐都热情招待,有啥好吃的都没落下过小黑。
还行,是个有良心的,这是以为有人在欺负她三姐,都没用她发话,小黑就冲上去了。
实际谢如令已经听清楚屋里的人是谁了,所以她是不着急的,毕竟以她三姐的战斗力,逼急了,六亲不认也不是不可能。
屋里的母女俩听见门上传来的动静,都住嘴不喊了。
谢招娣走过来打开门,看见小堂妹,委屈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劈里啪啦的往下落。
“咋了这是?谁胆子这么大,居然还敢欺负李大牛同志的夫人。”
谢如令实际没进来之前,就听出了另一个人的声音是李仙花。
这段时间她这位二伯娘虽然没做出啥太过份的事,但打着李大牛的旗号,在村里耀武扬威的事那肯定也是没少干。
还有动不动就过来,让谢招娣帮她干活,这样的事,那更是天天都在上演。
好在谢招娣早有准备,到是也不把这种事太当回事,她说自己就权当没有嫁出去,干点活不算啥。
既然她都说了不算啥,那她就更不会说啥了。
至于李大牛,比如劈柴砍柴这种力气活,他知道了,自然都要揽过去。
但他不知道的时候,他家媳妇肯定也没少干这种力气活就是了。
咋整,他那位老丈母娘,虽然人越来越精神,谁都看不出有啥毛病,可就是不能干活。
嗯,这人现在就剩下这一个毛病了,不能干活的病。
所以谢如令听出另一个人是李仙花,就猜这母女俩争吵的如此激烈,应该是发生啥大事了?
走进屋,看见坐在炕上,红光满面的李仙花,谢如令故意啊了一声,“原来是二伯娘啊,我还以为是……”外人的话,谢如令故意又咽了回去。
虽然老三家帮自己养着儿子,而且越养越好,那孩子现在已经和正常孩子没啥两样了,可李仙花依旧很讨厌谢如令。
这姑娘说话没老没少都养成习惯了,每次看见她,都会阴阳怪气的说上几句。
真是讨厌死了。
“是小令来了?你这,咋又没去上班?不是我说你小令,你现在也是队伍上的人了,这言行举止,可得注意着点,要不然你三姐夫也难做人不是。”
谢如令:她啥时候让李大牛难做人了?她上不上班,与李大牛有半毛钱关系。
“二伯娘,您胡涂了吧?我三姐今天为啥在家,我就为啥没上班。”
谢如令以为自己这样说,李仙花就能明白她们今天都休班,可谁想到,听了她这话,李仙花突然就瞪大了眼睛,上一眼下一眼的打量着她,“咋?你也有了?”
当了多年的大夫,谢如令就算没结婚,也明白这个有了是啥意思,也瞬间明白过来咋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