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是“从中斡旋”那么简单?可以说,自辽国使节团登上大宋以来,肃儿可就一直在起作用了。即使在他不知道的时候,也一样。
若非云州由苏轼、王安石造出的先声,狠狠磋磨了辽国皇太弟的锐气?,他未必会正视肃儿、乃至大宋。当然?,前?几日的阅兵式之后,他更加不敢不正视,甚至隐隐仰视了。
官家把这些在心中过了一圈儿,一时间感慨万千。他看向范仲淹,定定道:“肃中居功甚伟,堪称首功?”
什么?原来山前?七州也是太子殿下的功劳啊。那没事了。那很合理。
刚才还在恍惚中的朝臣们,此刻竟然诡异地接受了这一点。心情也渐渐平静。毕竟么,他们这些年经受的太子殿下的洗礼太多,已经?什么都?能接受了。
但这些本以为说服自己的人,在五日的仪式之后还是忍不住发懵。直到两国的太子和太弟用宋辽两国语言宣读了一遍国书,又在众目睽睽之下签上名字,按上印玺后,终于?红了眼?眶,一颗心却沉甸甸地落地。
眼?前?的一切都是真的。十六州真的已经?是他们大宋的掌中之物?了。
众目睽睽之中,象征着百余平方公里的土地归属变更的印章,明?晃晃地盖了下来。
盖上这个印章,仿佛用尽了耶律重元全身的力气?,他仿佛一部分生机都被眼前的国书夺去。日光打在他脸上,照出一片灰气来。
但毕竟是两国邦交的重要场合,输了土地不能再输面子。签完国书以后,耶律重元身子晃了晃,咬了下舌尖,总算没有当场倒下。
这一幕落在一直暗中观察的扶苏眼?里,他终于?松了口气?:看来不用给人叫太医了。
他从担忧的情绪中走出来,扫视了和耶律重元脸色相反的百官,又开心了起来。程度和他第一次听说“山前?七州”收复时,几乎没有消减。
这分明?是天大的喜事,仅仅高兴过一次,怎么足够呢?当然?得多高兴几次。还要请人来和自己一起高兴才对?。
对?了,让沈括准备好的日报头条,现在发了么?百姓和士兵们能看到么?
答案当然?是发了。毕竟他们加班了几日,可不是吃白饭的。此刻,宣告着故土收复的《求知报》已经?发往了大街小巷,像一颗鱼雷一般掀起了千层浪花。
“山前?七州收复了!”
“大宋大捷,辽国怯战,遣使割让国土!”
就连卖报郎们,吆喝头条的声音也比平日更洪亮一点。而听闻之人无不侧目,在最初的懵然?之后,纷纷围上来想要掏出铜板,一探究竟。
报纸以飞快的速度消失,小臂厚的报纸,往往只能管住一个街道的好奇心。以至于?卖报郎们不得不频繁地往返书局和街市之间,补充存货。
但他们是开心的,脸上是挂着笑的。一来,谁作为大宋人,看到这个消息会不开心呢?二?来,因这份头条,他们毫无疑问可以大赚一笔。
到了晚上,甚至有商家贴出告示:“为庆祝故土收复的大好事,本店推出优惠活动?若干。凡进店消费者均可享受……”
门口看告示的秀才还没读完,就感受到强烈的推背感。再定睛一看,店门前?的门槛都?要被热情的顾客们踩烂了。
其?他商家亦不甘示弱,效仿着第一个吃螃蟹的店家,打出优惠活动?来。一时间竟然?惹得汴京的人流和消费再创新高。
整个汴京,全然?沉入了欢庆的海洋。
此时,一道册封苏氏长女?苏轸为郡君、划定食邑若干的圣旨,就显得不那么起眼?了。从撰写到批准都?显得无比丝滑,就连最讲究最难搞的司马光都?没提出什么异议。
“幸亏了眼?下的时机,不然?就得迟好久才能送到你手中。不过,现在嘛,我当称您一声郡君了。”
扶苏对?苏轸说道。
-----------------------
作者有话说:还有几个剧情点就正文完结啦[撒花]这周内应该可以写完
对于?“郡君”这个称呼,苏轸一瞬间睁大了眼?睛,也不知是觉得不可思议、还是感官上尚未完全适应。片刻后,她回过神来,对着扶苏深深地鞠了一躬:“皆是仰赖殿下的抬举。”
扶苏眉毛耷了耷拉。
对于?苏轼这位长姐,他的印象一直很不错,唯一不适应的地方就是她太守礼、太客气了。和苏轼简直是两个极端。也不知道家中是怎么?把她教成这样的呢?
“还是别谢我了。”扶苏说。
苏轸惊异地抬头?,就看到这位年纪和他幼弟相差仿佛的小太子眨了眨眼?:“若是你礼数周全谢尽了情分,我以后还拿什么?要挟苏轼呢?”
苏轸万万没?想到,小太子会这般回答。她嘴角压抑不住上扬,甚至泄露了一丝笑?音来,旋即以手覆嘴,方知自己失礼了。
但小太子却完全没?注意到似的,径直从她身边走过了:“你和家里人说好了么??等会儿出门受采访的事情。”
“都?说好了,家父也点了头?。”苏轸咬了下唇。
“那就走吧。”扶苏一眼?看出了苏轸的不自在。他表示十?分的理解:就算是官家得知自己即将登上报纸头?条,供天下人阅览时,也会不由自主?紧张起来的。
但该说的话还得说:“报纸的主?编,姓沈名括字梦溪。一会儿见了他你尽可轻松些。他可是日夜盼着见你呢。”
日夜盼着……见我?
苏轸脸上露出浓浓的不解。但她并?未十?分放在心上。可能殿下是为了不让她紧张,特意说的托词吧?《求知报》的主?编,怎么?想都?是忙碌的大人物,怎会盼着名不见经?传的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