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心里压力山大。
祁同伟一听王亮不是来要工人回去的,脸色立马缓和了下来:
“你早说嘛!”
“走走走,中午就在这吃吧,前两天从你们村里收了头野猪,咱们正好打个牙祭!”
王亮一脸无奈:
“那头野猪还是我卖给你们的!”
“祁镇长,我是来找你谈点事的。”
祁同伟笑着说:
“只要不是让我让工地停工,别的事都好说。”
王亮眼睛一亮:
“就是这事,我们村也想修条路!”
祁同伟一口赞成:
“要致富,先修路,路通了啥事都好办。”
“流水县虽然穷,县城里还是有些大户人家,他们想吃点干菜、河鲜、黄鳝什么的,咱正好可以供应。”
王亮连连点头:
“对对对对,我就是这么想的。”
“祁镇长能这么想,真是太对我的心思了!”
“二王村现在已经算是脱贫了……”
祁同伟打断他:
“脱贫?还早得很!”
“你看看后面的那些房子,屋顶还都是茅草。”
“等哪天换成瓦房,家家户户有摩托车、洗衣机、电视机、电风扇,再说脱贫的事吧!”
王亮听得差点下巴都掉了:
“这哪是脱贫啊,这都快奔小康了!”
祁同伟淡淡地说:
“我来二王村一趟,总得给村子留下点东西。”
“不然我来的时候一个样,走的时候还是老样子,那我不是白来了?”
“现在还不行,再等三年,到时候你就知道不一样了!”
这话听起来挺大,但王亮一琢磨,还真有可能成!
王亮苦笑:
“祁镇长,我没你这本事,只能围着二王村转转,让我们小王庄也沾点光。”
祁同伟斜着眼看他:
“老王,你们沾的光还少吗?”
王亮苦笑:
“还真是不少!”
岂止不少。
二王村建了农机厂、农机培训中心,还有一堆工程,自然需要大量肉类供应。
光靠一个二王村的产量,哪能撑得起这么大的消耗?
要是二王村自己就能满足,它也不会是贫困村了。
更重要的是,祁同伟特别重视教育和青少年的健康。
每个孩子每天一个鸡蛋、一杯牛奶,是硬性规定。
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也一样,鸡蛋牛奶每天不落。
谁敢不照做,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