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还是太年轻,老人的手皮糙肉厚,厚厚的一层茧子堪比遁甲,在冬天吹得更皴裂,摸在小儿娇嫩的皮肤上能拉出一道道红印。
这样的手自是不怕区区滚水的,只要能吃肉,别说就着热水拔鸡毛,就是把手伸到油锅里,那也是肯的,哪有那麽矫情。
热水舀干了,杏娘抓一把米煮稀饭,团年饭吃得迟,早饭还是要吃一点垫肚子的,要不然可撑不住。
米粒开花时天色已大亮,小夫妻两个分头合作把三只小懒虫刨出被窝。伺候他们洗干净手脸,盆里的两只鸡已完全变了个模样。
光秃秃不见半根鸡毛,长长的脖子垂在木盆里,养得可真肥啊!肚子上的肉圆滚滚的,两只鸡爪肉乎乎,鸡腿也是遒劲有力。
要不怎麽说农家散养的鸡好吃呢,米糠丶虫子加杂草喂养长大,吃不完的南瓜丶冬瓜都进了它们的嘴巴,时不时还能叼到一丶两条蜈蚣加餐,自然长得膘肥体壮,油多肉厚。
两个老人眯缝着眼睛还在拔绒毛,两双老眼快眯成一条线了,仍是看不清细小的毛茬,手掌在皮上胡乱摸索丶扒拉。
杏娘喊二老吃饭:“爹丶娘,先吃早饭,等吃过了我跟七哥拔绒毛。”
陈氏率先放弃,气馁地放下肥鸡,“老了老了,真是不中用了,明明看见白生生的皮上有小黑点,手一摸过去怎麽都对不准地方,老眼昏花的,不服老不行啊!”
“咱们还算好的。”丛三老爷在盆里洗干净手,又拿井水冲一遍。
“我听说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到了夜里就是睁眼瞎,点了油灯且不中用,眼前黑乎乎一团。只有白天才能看得见,做得了事,晚上走不了一步路,只能早早上床睡觉。”
到底有个神棍爹,杏娘还是知道一星半点的:“照我爹的说法,其实老人跟孩子差不多,都需要保养,吃喝上不能马虎。吃得好劳累少的老人比同龄人能有十来岁的差距,光是面貌上就能轻易看出来。”
拿李老爷子说事就很有说服力了,他老人家虽说五十好几了,除了头发丶胡子皆白能看出来上了年岁,整个身子骨丶精神状态都很饱满。
李家人本就体格子大,李老爷子腰不塌背不驼,依旧肩宽体阔,挺拔似杨柳,一口气能走四丶五里路不带喘气的。一场丧事下来走的路也不止五里,由此可见他老人家的旺盛精力,比之他的三儿子也不遑多让。
真要说起来,李老三自打断了腿,不看头发,苍老丶憔悴的面容看上去比他爹还像爹。
这跟李老爷子平日里的保养是分不开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日早起打一套拳,饭食虽不精致但花样多,五谷杂粮丶瓜果蔬菜四季不断,每顿饭吃七分饱不死撑。
家里农活量力而行,从不下死力气干,要不怎麽会被三儿媳钱氏看不上眼,却又拿人家毫无办法。
老两口有自个的挣钱营生,不用朝儿子伸手要钱,自然是想吃什麽买什麽,活得潇洒恣意,随性而为。
比之村里人,老两口也就在吃食上抛费了些许,日常穿戴丶住的屋宅等并不如何突兀。故而在乡下地方并不十分显眼,在旁人眼里最多说一句嘴巴刁钻罢了。
李老爷子深知枪打出头鸟的道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要想活得好就得入乡随俗,安平乐道。
“那你还给我们两个老的吃那麽多苕?”陈氏心里的话差点脱口而出,紧要关头咬到了舌尖,让这句话胎死腹中。脑子里过了一遍才知道後怕,她要敢把这句话说出来,杏娘绝对敢撒泼搅了这个年关。
今时不同往日了呀,自打小儿媳去了镇上摆摊,打交道的人多了,人模狗样的见了不知凡几。
性子一日比一日强势丶果断,口舌更是伶俐了不少,再不是那个笨嘴拙舌,气得自个半死的憨厚少女。如今倒成了巧言令色,见人三分笑模样,说翻脸就翻脸的狠角色。
买苕的那一档子事好容易揭过去不提,她要是敢再翻出来说嘴,且本就是她的过错,保不齐今天的团年饭都不用准备了。
还准备什麽哟,一顿红薯焖饭不用一炷香的时间就做好了,快得很,不费半点心思,杂物房里的红薯能吃到正月结束。
不用怀疑,以她小儿媳如今的心性绝对能做出此等惨绝人寰的事,她还是不要赌得好。
大过年的,她又不是好日子过够了,何必老虎头上抓虱子,自找没趣。
识时务者为俊杰嘛,陈氏虽说是个混不吝,可遇上了更刺头的儿媳,那也得三思而後行。日子不好过呀,儿媳当家婆婆且要靠後,一山不容二虎,总有一头败下阵来俯首称臣。
陈氏如此唏嘘感慨是有缘由的,就在昨天晌午後不久,她跟老五家的坐在墙根底下做针线活。她亲眼看到大儿媳提着半只鸭子进了屋,那只鸭子瘦巴巴干扁的很,陈氏瞟了一眼就没了兴致。
这种肉一看就很干硬,她老人家的一口老牙可咬不动,犯不着眼馋。
过了还没一盏茶的时间吧,陈氏无意间一扭头又看到林氏提着半只鸭子走出来。跟之前不同的是,她的腰肢似乎受了伤,扶着腰杆子一瘸一拐往自家走。
当时陈氏心里就打了个激灵,她这是跟谁干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