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沉默了片刻,目光落在案上的《新政十年计划》上——这是江兰去年亲手写的,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有她改的农种推广路线,有她算的通商关税明细,还有她画的医馆分布图。他想起江兰初入京城时,不过是个提着玉米种的包衣丫头,却凭着自己的本事,解决了漕运淤塞、粮荒、肺痨这些难题,哪里需要靠什么宠信?
“朕准了。”胤禛拿起朱笔,在案上的空白纸上写下“准江兰辞去御前行走职衔”,语气带着几分感慨,“但你要记住,朕对你的信任,从不是因为‘宠信’,是因为你能办实事,能为百姓做事,能替朕扛起新政的担子。往后你与军机处议事,若有官员故意刁难,若有宗室从中作梗,尽管来告诉朕——朕虽免了你的职衔,却不会让你独自面对这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臣谢皇上!”江兰躬身行礼,心里像卸下了一块重石——胤禛的通透,让她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离开御书房时,苏培盛送她到宫门口。寒风卷着雪粒,吹得江兰的披风猎猎作响。苏培盛从袖中掏出个暖手炉,递给她——这是皇上用的银质暖手炉,里面的炭火还热着。
“姑娘,老奴跟在皇上身边二十八年,”苏培盛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几分郑重,“皇上年轻时,处置过不少借‘宠信’谋私的人,所以对‘亲信’二字格外谨慎。可他对您不一样——去年您在江南赈灾,粮船被扣,皇上一夜没睡,让老奴每隔一个时辰就去问消息;今年您研出肺痨药方,皇上亲自让人把药方抄给太后,说‘这是江兰为百姓做的好事’。皇上对您的信任,是把您当能托付新政的人,不是什么‘宠信’。”
江兰接过暖手炉,指尖触到温热的银壁,心里满是感激:“多谢苏公公告知。臣明白,只是……越是这样,臣越要避嫌。新政是大清的新政,不是臣一个人的,也不是皇上一个人的,得让所有人都信它、护它。”
苏培盛点点头,看着江兰的马车消失在街尽头,才转身回宫——他知道,江兰的选择是对的,这不仅是为了她自己,更是为了新政能走得更远。
回到瑞祥号时,院子里一片热闹。大嫂正带着大宝、小宝在扫雪,大宝手里拿着个小铲子,把雪堆成了个小城堡;江王氏站在廊下,手里拿着件刚缝好的棉衣,是给伊犁的江柱子准备的;江老实则坐在堂屋,跟老周核对西北木材的招标清单,桌上摊着三家木商的报价单——分别是山西的“恒昌木行”、河北的“裕丰木铺”、京城的“同顺记”,每家的木材种类、价格、运输时间都写得清清楚楚。
“兰丫头回来了!”江王氏最先看到她,连忙迎上来,接过她手里的暖手炉,“快进屋暖和暖和!刚才大嫂还说,要给你包你爱吃的白菜猪肉馅饺子,庆祝破了八爷党的阴谋!”
大嫂也放下扫帚,笑着说:“是啊,兰丫头,你可算回来了!大宝刚才还问,‘姑母什么时候回来教我们种玉米’,这孩子,就惦记着你说的生玉米呢!”
大宝跑过来,拉着江兰的衣角:“姑母,我听先生说,你帮皇上破了坏人的阴谋,是不是真的?以后再也没人敢说你坏话了吧?”
江兰蹲下身,摸了摸大宝的头,笑着说:“坏人被处置了,但姑母以后要更专心推新政,教更多人种玉米,建更多医馆。大宝要好好读书,将来也帮姑母推新政,好不好?”
大宝用力点头:“好!我要像姑母一样,让百姓都有饭吃,都能看病!”
堂屋里,江老实把木材招标清单递给江兰:“兰丫头,你看看这三家木商——恒昌木行的木材最便宜,可运输时间要十五天;裕丰木铺的木材耐冻,运输只要十天,就是贵了两成;同顺记是京城的,运输快,可木材量不够。老周说,想听听你的意思。”
江兰接过清单,指尖划过“裕丰木铺”的名字:“选裕丰的。伊犁冬天冷,木材耐冻最重要,不能因为便宜就用劣质的——医馆要管很多年,得扎实。另外,让户部派个官员跟着去山西,监督木材的挑选,确保没有以次充好,所有账目都要公开,让所有人都能看到。”
老周点点头:“姑娘考虑得周全!我这就去给山西分铺写信,让他们明天就跟裕丰木铺对接。”
傍晚时分,兰馨学院的陈太医派人送来消息——江南的肺痨药方推广,已经培训好了三十名医工,每人都掌握了药方的煎制方法,还学会了如何给百姓讲解“防风寒、勤洗手”的卫生知识,只等太医院的指令,就能出去江西。
江兰坐在西厢房,拿起《江南肺痨药方推广计划》,在上面写下“医工出前,需与太医院医正共同考核,合格者方可前往;推广期间,每五日向户部递一次进度折,附治愈患者名单”。她看着纸上的字迹,心里满是坚定——按规制办事,公开透明,这样才能让新政的根基更稳。
而此刻的御书房,胤禛看着江兰递来的“辞去御前行走职衔的奏折”,在上面批下“准奏”二字,朱笔落下,力道十足。他拿起案上的《各省新政进度册》,在“江西”一栏写下“肺痨药方推广,着江兰与张廷玉协同办理”,在“伊犁”一栏添上“医馆建设,由江兰监督,户部拨款需专款专用”——他要为江兰铺路,让她在规制的框架内,更有底气地推新政,让所有人都看到她的能力,而非所谓的“宠信”。
刑部大牢里,钱明远瘫坐在稻草堆上,面前放着最后一顿饭——一碗糙米饭,一碟咸菜。他拿起筷子,手却抖得厉害,米饭撒了一地。看守的侍卫进来,冷冷地说:“明日午时行刑,你的家人已经来见过你了,别再挣扎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钱明远抬起头,眼里满是悔恨:“我不该贪那五千两漕运银,不该听胤禩的话,不该跟江兰作对……”可再多的后悔,也换不回重来的机会。
年忠则被关在另一间牢房,手脚都戴着镣铐。他看着墙上的影子,嘴里反复念叨着“年将军”,却没人知道,他是在后悔背叛朝廷,还是在怨恨自己没能扳倒江兰。
十二月十三的午时,西市挤满了百姓。钱明远被押上刑场时,人群里响起一片唾骂声,有人扔了烂菜叶,有人喊着“贪官该死”;年忠行刑时,更是没人同情——百姓都知道,这个人不仅参与诬陷,还想灭口证人,死有余辜。
江兰没有去刑场,她在兰馨学院给学生们上课。课堂上,她拿着一株玉米苗,对学生们说:“新政不是靠谁的一句话,不是靠谁的宠信,是靠咱们一穗穗玉米种出来的,是靠一张张药方救出来的。往后你们去了各省,要记住,不管遇到什么流言,什么刁难,只要咱们办实事,百姓就会信咱们,新政就会走得稳。”
学生们齐声应道:“弟子记住了!”声音响亮,在教室里回荡,像一颗颗种子,预示着新政的未来。
夜色渐深,江兰站在兰馨学院的药圃前。雪已经停了,月光洒在刚种下的川贝幼苗上,泛着淡淡的银光。她想起胤禛的话,想起家人的支持,想起学生们的誓言,心里满是坚定——只要她坚持按规制办事,坚持为百姓做事,就永远不会成为别人的靶子,新政也会在她的推动下,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御书房内,胤禛看着窗外的月色,手里拿着江兰送来的《江西医工考核清单》,嘴角露出笑意。他知道,江兰的成长,是新政最大的幸运;她的清醒,是大清最大的福气。有这样的人在推新政,有这样的团队在护新政,大清定能实现“百姓安康、国库充盈”的心愿,定能走向更强盛的未来。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dududu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