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浮世双娇传金夫人是谁 > 第95章 宦海浮沉谁为主(第3页)

第95章 宦海浮沉谁为主(第3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编纂过程中,沈青君查阅了大量卷宗,见识了各式各样的贪腐案件。有的官员初入仕途时清正廉明,却在诱惑面前逐渐堕落;有的官员一边大肆敛财,一边装作两袖清风;更有甚者,贪墨赈灾款项,致使灾民流离失所

每看一桩案例,沈青君都对“贪必被捉”这四个字有更深的理解。

这日,她正在书房整理案例,云袖引着一人进来。来人须皆白,衣衫朴素,却气度不凡。

“老朽李光地,特来拜访沈姑娘。”老者拱手道。

沈青君连忙起身还礼。李光地是朝中元老,为官四十载,清廉自守,深受敬重。如今年事已高,致仕归乡。

“李大人光临寒舍,不知有何指教?”沈青君恭敬地问。

李光地微笑:“老朽即将离京,临行前特来与姑娘一叙。”他看了看案上的《廉政录》草稿,点头赞许,“姑娘编纂此书,功德无量。”

沈青君谦道:“晚辈才疏学浅,唯恐有负圣恩。”

李光地摇头:“姑娘过谦了。老朽为官四十载,见证无数官员起落,深知官场浮沉,皆系于一字。”他长叹一声,“那些贪官污吏,总以为自己的罪行无人知晓,却不知举头三尺有神明。即便侥幸逃过法网,也难逃良心谴责,日夜不安。”

“大人说得是。”沈青君深有同感。

李光地继续道:“为官者,当时刻牢记二字。不贪非分之财,不谋不义之利,不负君王之托,不负百姓之望。如此,方能俯仰无愧,心安理得。”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手稿:“这是老朽多年为官心得,名曰《清廉录》。如今赠与姑娘,或可助你编纂《廉政录》。”

沈青君郑重接过,只见扉页上写着:“宦海浮沉谁为主?清廉正气自为舟。”

她反复品味这两句话,只觉字字珠玑。

送走李光地后,沈青君将《清廉录》仔细研读。书中记载了李光地为官四十年的经历与感悟,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清官的风骨与智慧。

其中一段尤其令她动容:“或问:清廉者贫,何以为继?答曰:清茶淡饭,可养浩然之气;粗布简居,能育高尚之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青史留名,胜家财万贯。”

沈青君将这段话抄录下来,准备收入《廉政录》中。

《廉政录》编纂完成那日,皇上亲临国子监,主持行仪式。朝中百官齐聚,聆听皇上训诫。

皇上手持《廉政录》,对众臣道:“此书虽薄,却重如千斤。其中记载的,不仅是贪腐案例,更是为官者的警示。朕希望诸位爱卿时时翻阅,警醒自己:宦海浮沉,谁为主?不是权力,不是金钱,而是清廉正气!”

他看向沈青君:“沈青君虽为女子,却明辨是非,疾恶如仇。此次肃贪,她功不可没。特赐忠正廉明匾额,以资鼓励。”

在百官的注视下,沈青君跪接匾额。她抬头望向众人,清晰说道:“臣女谢皇上恩典。但愿朝中诸位大人,能以此为鉴,牢记为官之道,在于清廉自守,一身正气。莫贪婪!贪必被捉!天道轮回,纵然一时得逞,也不长久!”

她的话音在殿堂中回荡,不少官员面露愧色,暗自警醒。

仪式结束后,沈青君与赵琛并肩走出国子监。

秋风拂面,带来阵阵凉意。赵琛看着沈青君,眼中满是欣赏:“今日你在殿上那番话,掷地有声,想必能唤醒不少人的良知。”

沈青君却无喜色,只是轻叹:“若能唤醒一二人,便是功德。只怕大多数人,今日警醒,明日便忘。”

“那你为何还要如此尽力?”赵琛问。

沈青君望向远方,目光坚定:“因为我相信,善政如风,德教如草,风行草偃,终究会改变这个世界。纵然不能杜绝所有贪腐,但只要多一个人坚守清廉,这世间就多一分正气。”

赵琛握住她的手:“我愿与你一同,守护这世间正气。”

二人相视而笑。

此时,宫墙外传来百姓的欢呼声。原来,《廉政录》已行至民间,百姓们争相传阅,无不称颂皇上圣明,朝廷清正。

沈青君听着那欢呼声,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想起李光地《清廉录》中的话:“民心如镜,照见是非;民意如秤,衡量轻重。为官者清廉自守,自然赢得百姓爱戴。”

是啊,为官之道,看似复杂,实则简单——清廉自守,一心为民。如此,方能在这宦海浮沉中,不为风浪所动,不做随波逐流之人。

夕阳西下,将两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沈青君回头望去,只见国子监的金匾在夕阳下熠熠生辉,上面的“廉政录”三个大字,如同明灯,照亮着这座古老帝都,也照亮着每一个为官者的前路。

她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只要坚守正道,秉持清廉,终会迎来朗朗乾坤。

因为,宦海浮沉,清廉为主;天道轮回,善恶有报。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喜欢浮世金钗录请大家收藏:dududu浮世金钗录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