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浮世双娇传金夫人是谁 > 第170章 往事如烟俱消散(第2页)

第170章 往事如烟俱消散(第2页)

用餐时,云儿几次欲言又止。慕容绾察觉到了,笑问:“有什么话,直说便是。”

云儿放下筷子,小心翼翼地问:“姑娘,我瞧见院中有烧过东西的痕迹您没事吧?”

慕容绾微微一笑:“烧掉了一些旧物,也烧掉了一些旧念想。我从未像现在这般好过。”

饭后,慕容绾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即回房,而是提着一盏灯笼,信步走向村外的溪边。

秋夜已有些凉意,溪水潺潺,映着天上那轮将圆未圆的月亮。她在常坐的那块大石上坐下,听着水声、风声和远处偶尔传来的犬吠,心中一片宁静。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她回头,见是李大夫提着药箱从邻村出诊归来。

“慕容先生也在赏月?”李大夫笑着打招呼。

慕容绾点头:“李大夫才回来?辛苦了。”

李大夫在她不远处坐下,放下药箱,长舒一口气:“邻村有个孩子高热,我去看了看,现已无大碍。”说着,他取出烟袋,点上,深深吸了一口。

二人沉默片刻,慕容绾忽然问道:“李大夫,您行医三十余载,见过那么多生死病痛,可曾有过怨恨命运不公的时候?”

李大夫有些惊讶地看了她一眼,随即了然一笑:“原来先生今晚在想这些问题。”他吐出一口烟,望着袅袅升起的烟圈,缓缓道:“自然是有的。特别是内人去世那阵子,我恨老天无眼,恨自己医术不精,恨那些健康快乐的人那种恨,像毒蛇一样啃噬着我的心。”

“那后来是如何放下的呢?”

“时间,和时间里的他人。”李大夫磕了磕烟斗,“在行医的过程中,我见到了太多比我不幸的人。有一个妇人,接连夭折了三个孩子,却依然精心照料病重的婆婆;有个年轻人,进山采药摔断了腿,再也站不起来,却学会了编织手艺,养活了一家人见得多了,就明白苦难是人生常态,而如何面对苦难,才是衡量一个人品格的标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顿了顿,继续道:“再说,怨恨除了折磨自己,还有什么用呢?内人若在天有灵,定不愿见我那般自苦。她生前最是乐观爱笑,我若终日愁苦,才是真正对不起她的在天之灵。”

慕容绾静静听着,心中颇有触动。

李大夫看了她一眼,意味深长地说:“慕容先生,您来我们村三年了。刚来时,您眉眼间都是化不开的愁郁,如今却日渐舒朗。这是好事啊。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何必与自己过不去呢?”

“是啊,何必呢”慕容绾轻声重复。

又坐了一会儿,李大夫起身告辞:“天色不早了,先生也早些回去吧,夜深露重,当心着凉。”

送走李大夫,慕容绾又在溪边坐了片刻。她伸手入袖,取出一个小小的护身符。这是前几日村里孩童送给她的,说是能保平安。粗糙的布料,歪歪扭扭的针脚,却是她近年来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这一刻,她终于明白,生命中的得与失,从来不是简单的加减法。她失去了锦衣玉食、权势地位,却获得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她失去了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却获得了更广阔的人间真情。

往事如烟,终将消散。而那些在时光中沉淀下来的,才是生命真正的馈赠。

她起身,提灯往回走。灯笼在黑暗中划出一圈温暖的光晕,照亮前路,也照亮了她的心。

回到小院,云儿已备好热水。洗漱完毕,慕容绾推开窗户,让清冷的月光流泻而入。她坐在书案前,铺纸研墨,沉思片刻,提笔写道:

“人生一世,犹如浮萍随波,亦如晨露易逝。其间恩怨情仇,悲欢离合,当时只道是翻天覆地,过后思量,不过镜花水月。执着于恨,徒增苦恼;沉湎于怨,空耗年华。不如放下,不如看淡。让往事如烟消散,让心境如月明澈。自此,身自在,心自由。”

写罢,她轻轻吹干墨迹,将这张纸仔细折好,收入匣中。这不是为任何人写的,而是为自己立下的心境凭证。

吹熄油灯,月光更加明亮地照进屋内。慕容绾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明月,忽然想起苏轼的词句:“回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是啊,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切的激烈,终将归于平淡;所有的执着,都会随风而散。这不是悲哀,而是生命的必然,也是生命的智慧。

她闭上眼睛,很快进入了无梦的安眠。

这一夜,是她三年来睡得最沉、最稳的一夜。没有噩梦纠缠,没有仇恨啃噬,只有如水的平静和安宁。

次日清晨,慕容绾醒来时,天刚蒙蒙亮。她披衣起身,推开房门,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院中的草木挂着晶莹的露珠,远处的鸡鸣此起彼伏。

她深深呼吸,感觉整个身体都轻盈了许多。

早课过后,孩子们陆续来到学堂。看着一张张天真烂漫的脸庞,慕容绾的心中充满了柔软的情感。她今天讲授的是《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解完毕后,她让学童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一个扎着双髻的小女孩举手说:“先生,就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对别人做。”

慕容绾点头微笑:“说得对。比如你不喜欢被人欺负,就不要去欺负别人;不喜欢被人误解,就不要随意误解他人。”

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抢着说:“我娘说,要将心比心!”

“说得很好,将心比心。”慕容绾赞许道,“如果我们都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想一想,这世间的许多纷争就可以避免了。”

课后,慕容绾站在学堂门口,目送孩子们嬉笑着离去。阳光洒在他们身上,镀上一层金边,美好得让人移不开眼。

“慕容先生。”一个温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慕容绾回头,见是村里的陈婆婆,手里提着一个小竹篮。

“婆婆有事?”她迎上前去。

陈婆婆笑着打开竹篮,里面是几个红艳艳的柿子:“我家院里的柿子熟了,甜得很,特地给先生送几个尝尝鲜。”

慕容绾连忙推辞:“这怎么好意思,您留着卖钱吧。”

“哎,几个柿子值什么钱。”陈婆婆硬把篮子塞到她手里,“先生教孩子们读书识字,辛苦着呢。我们没什么可报答的,这点心意先生一定要收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