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浮世惊情 > 第101章 权作磐石压心绪(第1页)

第101章 权作磐石压心绪(第1页)

腊月二十八,金陵城飘起了细雪。

王氏独自坐在空荡荡的陈家祖宅里,望着窗外雪花一片片落在枯荷上。不过三日光景,这座曾经车马不绝的宅邸,已是门可罗雀。

“夫人,赵府方才派人来”管家陈福立在帘外,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说是年关将近,来问那笔账目”

王氏的手指在袖中微微抖。那是去年为了打点丈夫升迁,向赵侍郎借的三千两银子。借据上明明白白写着“若逾期不还,以城西别院相抵”。

“知道了。”她尽量让声音平稳,“你去回话,就说三日内必给答复。”

陈福退下后,王氏慢慢走到梳妆台前。镜中人鬓角已现霜色,不过三十五六的年纪,眼角却爬满了细纹。她打开妆匣,里面还躺着那支南海珠金簪——丈夫落马前送她的最后一件礼物。

“夫人戴这簪子真好看。”那日陈青岩为她簪时这样说,眼底却藏着挥之不去的阴郁。

如今想来,那时他早已深陷泥潭。而她竟被这支金簪迷了眼,从未细问过银钱来路。

窗外传来孩童的嬉笑声。王氏走到窗边,看见儿子承志正带着小妹在院里堆雪人。两个孩子还不知道,明日他们就要搬出这座住了十年的宅院,搬到城南那座只有三间屋的旧宅去。

“娘!”承志看见她,高兴地招手,“来看我堆的雪人!”

雪人憨态可掬,用石子做眼睛,胡萝卜当鼻子。承志把自己的棉帽给雪人戴上,小脸冻得通红。

王氏忽然想起五年前的元宵节。那时陈家正值鼎盛,门庭若市。有个衣衫褴褛的老道士在门外化缘,她让下人给了两个馒头。老道士却盯着门楣看了许久,喃喃道:“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当时她只当是疯话,如今想来,竟是谶语。

夜色渐深,王氏点亮油灯,开始清点家中余财。

翡翠麒麟早已抄没入官,金银饰也变卖得差不多了。只剩下这支南海珠金簪,她始终舍不得。倒不是贪恋它的华美,而是这是当年陈青岩中进士那年,用第一份俸禄给她打的。

那时他握着她的手说:“阿瑛,往后我一定让你过上好日子。”

她当时怎么回的?好像是笑着说:“不求大富大贵,但求问心无愧。”

可什么时候开始,他们都忘了初心?是从陈青岩升任盐运使开始?还是从张百万第一次登门送礼开始?

王氏打开一个褪色的荷包,倒出几块碎银。这是她私下攒的,原本想等承志上学堂时,给他买一方好砚。

如今这些碎银,却成了一家人活命的指望。

“娘。”承志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我们真的要搬走吗?”

王氏招手让儿子过来,替他整了整衣领:“嗯,搬去小一点的房子。那里院子虽小,但有一株梅花,这个时节应该开花了。”

“那我的《论语》还能继续读吗?”

“能,娘教你。”

承志低头玩着衣角,半晌才问:“爹是不是再也回不来了?”

孩子的眼睛清澈如泉,王氏在这双眼睛里看见自己憔悴的倒影。她深吸一口气,尽量平静地说:“你爹做错了事,这是该受的惩罚。但你记住,无论生什么,娘都会陪着你。”

承志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忽然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这是爹去年给我的,说能保平安。娘拿去当了吧。”

王氏接过玉佩,指尖触及那温润的质感,眼泪终于忍不住落了下来。

翌日清晨,王氏带着金簪走进“周记当铺”。

当铺的周掌柜与她相熟,看见她来,不禁叹了口气:“夫人,这可真是”

“死当。”王氏平静地说。

周掌柜仔细验看金簪,在算盘上拨了拨:“这珠子成色极好,若是往常,值八百两。可如今”他压低声音,“赵府的人打过招呼,谁敢出高价,就是跟他们过不去。”

王氏的心沉了沉。赵侍郎这是要赶尽杀绝。

“您看三百两如何?”周掌柜面有难色。

三百两,刚好够还赵府的债。可还了债,他们母子三人往后靠什么生活?

王氏正要开口,门外忽然传来马蹄声。一个披着黑色斗篷的男子掀帘而入,声音清朗:“这簪子,我出一千两。”

王氏愕然回头,看见一张似曾相识的脸。

“程程先生?”

来人竟是程子砚,陈青岩年少时的同窗。当年程陈二人一同进京赶考,陈青岩高中进士,程子砚却名落孙山,从此游历四方,再未踏入官场。

程子砚微微一笑:“多年不见,嫂夫人可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