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浮世经 > 第197章 传奇流转在人间(第1页)

第197章 传奇流转在人间(第1页)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意外巧合)。

寒来暑往,岁月如梭,转眼间沈府庭院里的海棠花已开了又谢了二十余回。

那个曾经权倾朝野、又历经沧桑的名字——沈墨言,如今已化作街头巷尾的说书人口中一段传奇。而与他命运纠缠一生的女子林素问,也成了这传奇中最动人的篇章。

京城最大的茶馆“一品香”里,已是座无虚席。今日说书的老先生要讲的,正是那脍炙人口的《墨言素问传》。

“诸位客官,今日咱们不说那三国英雄,不讲那隋唐好汉,单表一对痴情儿女,他们一个是当朝辅,权倾朝野;一个是医女出身,悬壶济世。二人相知相惜,历经三朝更迭,看尽人间荣辱,最终参透生死,留下无数警世箴言”

老先生醒木一拍,满堂寂静。角落里,一个青衣书生独坐一桌,听得格外专注。他名唤陈远,是今科新中的举子,慕名来听这京城最负盛名的传奇。

“话说那沈墨言,年少时便胸怀大志,十六岁中举,二十岁入仕,不出五年便官至三品。先帝曾赞他‘才堪大用’,赐他尚方宝剑,准他先斩后奏。那时的沈大人,何等意气风!”

老先生声音抑扬顿挫,将沈墨言的早年仕途说得绘声绘色。堂下听众无不屏息凝神,仿佛亲眼目睹那个年少得志的沈墨言如何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

“然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沈大人位极人臣之日,也是他危机暗伏之时。朝中宵小嫉妒他的才华,诬陷他结党营私、图谋不轨。先帝听信谗言,一纸诏书,将沈大人打入天牢”

陈远听得入神,手中的茶凉了也浑然不觉。他想起自己寒窗苦读十余载,如今好不容易中举,将来是否也会面临这般仕途险恶?

“诸位可知,沈大人在狱中三月,受尽酷刑,却始终不屈不挠。他于牢狱壁上以血书诗:‘铁窗寒月照孤忠,一片丹心向日月’。此等气节,令狱卒都为之动容啊!”

堂下一片唏嘘之声。陈远也不禁暗自赞叹:这般风骨,确非寻常人可比。

“好在天理昭彰,沈大人冤情得雪,官复原职。经此一劫,他性情大变,不再汲汲于功名,转而体恤民情,改革弊政。这便是沈大人人生的第一重境界:从追逐功名到心怀天下。”

老先生话锋一转,开始讲述沈墨言与林素问的相遇。

“那一日,沈大人微服私访,在江南一小镇偶遇一场瘟疫。眼见百姓疾苦,当地官员却束手无策。正当此时,一位白衣女子飘然而至,她便是后来名满天下的神医林素问。”

“这林姑娘不过双十年华,却医术高,更难得的是仁心仁术。她不顾自身安危,日夜不休地救治病患。沈大人见她十指因煎药而溃烂,衣衫因奔波而褴褛,却依然笑对病患,不由心生敬意”

老先生将二人如何并肩抗疫、如何相知相惜娓娓道来。说到动人处,堂下不少女客已悄然拭泪。

“沈大人回京前夕,向林姑娘表明心迹。诸位猜那林姑娘如何回应?”老先生故意一顿,待众人好奇心被吊足,才继续道:“她说:‘君心我知,我心君晓。然天下病患甚多,素问不敢为一己之私,弃众生而去。’竟是婉言相拒!”

台下一片惋惜之声。陈远也不禁为这对有情人未能早日相守而感慨。

“此后数年,沈大人在朝中推行新政,林姑娘在民间行医济世。二人虽天各一方,却书信不绝。沈大人每遇难题,林姑娘必以医理喻政道,点拨于他。譬如她曾说:‘治国如医病,急症当用猛药,沉疴需以缓图’。沈大人依此理推行改革,循序渐进,终见成效。”

陈远听得此言,茅塞顿开。他原以为治国只需雷厉风行,如今方知还需懂得循序渐进之理。

十年光阴,弹指而过。老先生继续讲述:“直到那一年,朝中大变,奸佞当道,沈大人连上十二道奏折,直斥其非,惹怒龙颜,再次被贬至边疆苦寒之地。”

“此时的林姑娘,已是一代神医,名满天下。闻此消息,她毅然放弃如日中天的医馆,追随沈大人而去。有人问她为何如此抉择,她答:‘昔日不为私情弃众生,今日众生已得良医,而知己唯他一人。’”

堂下掌声雷动。陈远也深受震撼,这等情义,远才子佳人的俗套故事。

“沈大人在边疆三载,林姑娘不离不弃。她不仅照料他的起居,更在当地开设医馆,救治边民。边地苦寒,物资匮乏,她却甘之如饴。沈大人见她双手冻疮累累,心痛不已,林姑娘却笑言:‘皮肉之痛,何足挂齿?心之所安,便是归处。’”

老先生声音哽咽,堂下更是泣声一片。

“后来朝中奸佞伏诛,新帝登基,下诏召沈大人回京重任辅。此时的沈大人,历经沉浮,已看淡荣辱。他上表婉拒,只求一闲职,与林姑娘在边地终老。”

“然天命难违,边境突战事,沈大人临危受命,率军抗敌。那一战,他以少胜多,大败敌军,却也身负重伤,命悬一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先生将沈墨言重伤、林素问日夜不休救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说到林素问七天七夜不眠不休,终将沈墨言从鬼门关拉回时,堂下欢呼雀跃,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一场生死考验。

“经此一劫,二人终成眷属。成婚那日,没有凤冠霞帔,没有高堂满座,只有边地百姓自前来祝贺。沈大人题写喜联:‘历经生死心方定,看尽荣辱情始真’。这十四字,道尽了多少人生真谛!”

陈远默默记下这对联,只觉比那些风花雪月的诗句更有分量。

“婚后二人定居江南,沈大人虽居闲职,仍心系百姓;林姑娘开设‘济世堂’,免费为贫苦百姓诊治。他们将自己的宅院改为书院,亲自授课,教化乡里。曾有学子问沈大人何为君子之道,他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此乃古人之道。吾以为,不论穷达,皆当以济世为怀。’”

陈远闻言,如醍醐灌顶。他寒窗苦读,原为光宗耀祖,如今方知读书人当有更高远的志向。

“晚年沈大人患病,林姑娘亲自照料。病中沈大人着书立说,将一生感悟写成《浮生悟》一书。书中写道:‘权势如流水,名利似浮云。唯有真心与善行,可抵岁月漫长。’”

“临终前,沈大人握林姑娘手言:‘此生得遇知己,无憾矣。’林姑娘笑而答:‘君先行,我随后。’其情其景,令在场之人无不泪下。”

堂下寂静无声,唯闻唏嘘之音。

“沈大人去世后,林姑娘将他安葬在二人初遇之地,墓碑上刻着沈大人自题之诗:‘来时赤子去时真,不负苍天不负心。红尘一梦终须醒,留取丹心照古今’。”

“七日后,林姑娘无疾而终,如愿随沈大人而去。百姓感念二人恩德,将他们合葬一处。自此,每年清明,墓前总有无名鲜花,经年不绝。”

老先生醒木再拍,故事已了,堂下却久久无人离去,仍沉浸在故事的余韵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