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浮世经 > 第197章 传奇流转在人间(第2页)

第197章 传奇流转在人间(第2页)

陈远步出茶馆,心潮澎湃。他原本赴京应试,一心求取功名,听完这个故事,却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漫步至城郊,忽见一老农在田间歇息,陈远上前搭话,偶然提及沈墨言与林素问的故事。老农笑道:“客官说的是沈公与林神医啊!我祖父当年曾在边疆受他们恩惠。说起来,我们这一带的灌溉水渠,还是按沈公当年绘制的图纸修建的呢!”

陈远惊讶不已,这才知那传奇中的人物,竟与寻常百姓的生活有如此深的联系。

继续前行,至一医馆前,见门上匾额题着“素问医馆”四字。陈远入内,与坐堂大夫攀谈。那大夫年约六旬,须皆白,言谈间颇有见识。

“老夫年轻时曾有幸得林神医指点三日,受益终身啊。”老大夫捋须笑道,“林神医常说,‘医者,意也。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她不仅教我们医术,更教我们医道。”

陈远好奇问道:“何为医道?”

“林神医曾说,医道即是人道。治病不难,难在治心;救人易,难在渡人。她与沈公相知相守一生,便是最好的医道——相互疗愈,彼此成全。”

老大夫见陈远似有所悟,继续道:“年轻人,我看你像是个读书人。你可知沈公晚年常说什么?他说,人生在世,不过是一场修行。位高权重时修的是定力,落魄困顿时修的是耐力,平淡日常修的是心力。而最重要的,是无论在何种境遇,都要守住本心。”

陈远躬身谢道:“晚辈受教了。”

辞别老大夫,陈远心绪难平。他想起自己苦读多年,为的是金榜题名,光耀门楣。如今听了沈林二人的故事,方知人生价值不在官位高低,而在是否真正利益众生。

是夜,陈远在客栈灯下,将日间所闻所思一一记下。他忽然明白,为何沈墨言与林素问的故事能流传至今,不仅因为他们的爱情感人至深,更因为他们的一生,是对世人最好的警示与启迪。

“权势会消散,钱财会散尽,唯有精神与德行,能穿越时空,永驻人心。”陈远在日记中写道,“我若他日有幸为官,必以沈公为楷模;若不幸落第,也当效仿林神医,以所学济世。”

窗外,月华如水。陈远想起老先生讲述的沈墨言临终诗句:“红尘一梦终须醒,留取丹心照古今”。他忽然理解了那种脱与坦然——人生虽如梦,但只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便不负此生。

此后数月,陈远在准备科举之余,常去沈林二人曾居住的旧宅——如今的“墨言书院”拜访。他在那里读到了沈墨言着的《浮生悟》手抄本,书中字字珠玑,皆是人生智慧。

“少年时,以为天下无不可为之事;中年时,方知人力有穷尽之时;老年后,才懂顺其自然方为大道。”

“与人交往,重在一个‘真’字;处理世事,贵在一个‘中’字;修养自身,求在一个‘静’字。”

“看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遇事不顺心,是自己智慧不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陈远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只觉得这些道理比圣贤书更贴近人生。他终于明白,为何这故事能流传不衰——因为它不仅是爱情传奇,更是一部人生教科书。

科举放榜那日,陈远高中进士。在众人祝贺声中,他却异常平静。当晚,他在日记中写道:“今日虽侥幸得中,然想起沈公故事,知此非终点,而是。往后为官之路,当时时以沈公为镜,不忘为民初心。”

次日,陈远受邀参加琼林宴。席间,众进士高谈阔论,多有炫耀才学、攀附权贵者。唯陈远静坐一隅,不卑不亢。有同榜问他为何如此低调,他微笑道:“方才路过一品香茶馆,听闻沈墨言故事,有感而——功名如浮云,转瞬即逝;唯有德行业绩,能长留人间。”

众人闻言,有的嗤之以鼻,有的若有所思。

不久后,陈远被任命为江南某地知县。赴任前,他特地绕道至沈墨言与林素问墓前拜祭。墓碑朴素无华,却洁净如新,显然常有人打扫。墓周围松柏苍翠,花香淡淡。

陈远焚香敬拜,默默立誓:必以沈公林神医为榜样,做一名清正爱民的好官。

在江南任职期间,陈远始终牢记自己的誓言。他轻徭薄赋,鼓励农桑,兴办教育,惩治豪强。遇到难题时,他常回想沈墨言的故事,从中汲取智慧。

有一次,当地豪强联合抵制新政,陈远不慌不忙,效仿沈墨言当年改革之法,循序渐进,分化瓦解,最终顺利推行政令。面对下属的敬佩,他谦逊道:“这不是我的智慧,是前人的经验。”

又有一年,瘟疫流行,陈远亲赴疫区,组织救治。他按照林素问医书中记载的方法,设立隔离区,分药剂,最终控制住疫情。百姓感念他的恩德,送来了“爱民如子”的匾额。陈远却道:“我不过是效仿前人罢了。真正该感谢的,是那些为后世留下宝贵经验的人。”

时光荏苒,陈远官至巡抚,始终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每年回京述职,他都会去一品香茶馆听一段《墨言素问传》。虽然已听了无数遍,但每次都有新的感悟。

晚年致仕后,陈远也学着沈墨言,开办书院,教书育人。他常对学子们讲起沈墨言与林素问的故事,并将自己的一生感悟融入其中。

“先生,这故事是真的吗?”有学生好奇地问。

陈远抚须微笑:“真与不真,有何重要?重要的是,这故事中的道理是真的。它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为官,如何面对顺境与逆境,如何看待生与死。”

又一年的春天,陈远在书院海棠树下为学子讲述《墨言素问传》。说到动情处,满园寂静,唯有花瓣悄然飘落。

“所以,诸位要记住:人这一生,不在于你当了多大的官,赚了多少钱,而在于你为这世间留下了什么。沈公与林神医留下的是精神,是智慧,是警醒后世的故事。我们普通人,虽不能如他们那般光芒万丈,但也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分光,散一分热。”

学子们听得入神,眼中闪烁着领悟的光芒。

陈远望着这群年轻的学子,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他忽然明白,传奇之所以能够流转人间,不仅因为故事本身的魅力,更因为一代又一代的人,从中汲取智慧,并将其精神践行于自己的生活之中。

暮色渐起,课程结束。学子们散去后,陈远独坐园中,看着西沉的落日,脸上露出平静的微笑。

他想,明天,又会有新的听众坐在一品香茶馆里,听着那百听不厌的传奇;又会有新的学子,在某个书院里,领悟着那亘古不变的人生真谛。

而这,正是传奇流转人间的方式——不在书页中,不在口耳间,在每一个被它改变的生命里。

清风拂过,满树海棠簌簌作响,仿佛在回应他的思索。

喜欢浮世金钗录请大家收藏:dududu浮世金钗录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