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金戈好不好 > 第32章 英布叛楚归汉(第2页)

第32章 英布叛楚归汉(第2页)

南方震动:项羽的怒火与战略失衡

英布叛楚的消息如巨石投入楚地政坛,引连锁反应。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虽未公开叛楚,却纷纷以“防备百越”为由按兵不动,断绝了对西楚的粮草支援。项羽在齐地的战事顿时陷入被动,原本依赖灵渠运输的粮草供应锐减三成,士兵们开始以野菜充饥,士气大跌。

“必须夺回灵渠!”项羽在军帐中咆哮,霸王煞气失控般扩散,帐内的青铜灯盏尽数炸裂。他任命项伯为“南征大将军”,率破阵骑主力回师,势要将英布碎尸万段。但这个决定遭到范增的强烈反对:“项王,齐地未平,若分兵南征,田荣必卷土重来;刘邦在荥阳虎视眈眈,随时可能西进。此时应先灭田荣,再回师收拾英布,方为上策。”

项羽却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亚父老了!英布背叛是奇耻大辱,不诛他难平我心头之恨!”他不仅拒绝范增的建议,反而削减了齐地的兵力,将原本用于攻齐的“玄甲铁骑”调往南方。范增看着项羽偏执的背影,算天筹在掌心微微颤动,卦象“孤阳不生”清晰浮现,他知道,西楚的战略平衡已被打破,危机正在逼近。

楚军的南征进展缓慢。项伯虽勇,却不善水战,面对灵渠的锁江阵束手无策。玄铁桩上的破舟符能引动水流冲击船底,楚军的灵船多次尝试突破,都被暗流掀翻,损失惨重。英布的玄铁营则趁机炼制“灵犀弓”,箭簇涂有“化灵毒”,楚军修士中箭后灵力溃散,根本无法靠近阵眼。

更致命的是粮草短缺。失去灵渠运输后,楚军的粮草只能从陆路长途转运,沿途要穿越百越瘴气区,十成粮草能送到前线的不足五成。项伯在给项羽的奏报中哀嚎:“军中粮草只够十日,士兵多染瘴气之病,恳请大王援兵!”但此时的项羽正被田荣的残部牵制在齐地,根本无力支援,只能眼睁睁看着南方防线崩溃。

荥阳的汉军却因灵渠打通而焕活力。刘邦收到第一批经灵渠运来的蜀中灵粮,当即下令全军加餐,士兵们的体力和灵力迅恢复。韩信趁机率军反击,在“京索之战”中大败楚军追兵,稳住了防线。“英布归汉,如断项羽一臂。”刘邦对张良笑道,“接下来该轮到陈平出场了。”

陈平的谋划:反间计的铺垫与暗流

陈平在汉军大营的“筹谋室”里,正对着楚将名单逐一标注。这位以“奇计”闻名的谋士,手中握着刘邦拨付的“黄金五万斤”,任务是“离间楚君臣,断项羽羽翼”。当得知英布叛楚成功,陈平眼中闪过精光:“项羽多疑,英布叛逃必加剧他对身边人的猜忌,此时行反间计,事半功倍。”

他的目标很明确——项羽的“亚父”范增。这位七十岁的老谋士是楚军的智囊,项羽虽有时不听劝谏,却始终倚重他的战略眼光。“除去范增,项羽便如无头苍蝇。”陈平对刘邦说,“臣需在楚军将领中散布‘范增通汉’的流言,再伪造范增与汉军的密信,让项羽亲眼所见。”

刘邦全力支持:“黄金、人手任你调用,只要能除去范增,花再多钱也值。”陈平立刻行动,派细作携带黄金潜入楚营,联络那些对范增“主和”策略不满的年轻将领,尤其是项伯、龙且等人的部下。“范增与刘邦暗中联络,劝项羽缓攻荥阳,实则给汉军喘息之机。”“亚父收受汉军黄金万两,故意拖延齐地战事。”这些精心编造的流言很快在楚营传开。

英布叛楚的余波成了流言的“催化剂”。楚军士兵本就对异姓诸侯的背叛心有余悸,听闻“范增通汉”,顿时人心惶惶。项伯在南征途中收到“密报”,称范增曾派亲信与英布联络,“劝其暂观形势”,当即添油加醋上报项羽:“亚父与英布早有勾结,否则英布怎敢如此轻易叛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项羽的猜忌心本就因英布叛逃而达到顶峰,见到项伯的奏报,顿时怒火中烧。他想起彭城之战前范增“缓攻刘邦、先平齐地”的建议,越想越觉得可疑:“难怪亚父总劝我少用兵,原来是与刘邦暗通款曲!”他当即下令:“收回范增的‘参赞军务’权,凡军机要务,无需再报亚父。”

范增在齐地得知消息,气得浑身抖。他拄着拐杖闯入项羽大帐,将算天筹掷在地上:“项王!老臣追随您多年,忠心耿耿,您怎能因小人谗言怀疑老臣?”项羽却冷眼相对:“亚父还是安心休养吧,军中之事,孤自有决断。”范增看着眼前这个被猜忌蒙蔽的霸王,心中最后一丝希望破灭:“竖子不足与谋!老臣告老还乡!”

九江新格局:英布的经营与汉楚对峙

英布在九江国迅巩固统治。他利用灵渠关税扩充军备,玄铁营的修士在化神丹的助力下,成功炼制出第一批“通灵灵刃”——这种刃身能自动吸收灵气的武器,砍在楚军符甲上如切豆腐般轻松。九江兵的装备焕然一新,战力较之前提升三成。

他还采纳薛公的建议,与南方百越部落结盟。百越擅长“巫蛊术”与“丛林战”,英布以灵渠关税的一成作为代价,换取百越出兵袭扰楚军南翼。百越战士如鬼魅般穿梭在山林中,多次截获楚军的陆路粮队,让项伯的南征彻底陷入停滞。

随何则留在九江,协调汉军与九江国的合作。他建议英布在灵渠沿线修建“聚灵站”,每隔十里设一处,站内储存灵脉石与疗伤丹药,既能保障粮船安全,又能为往来的汉军修士提供补给。这些聚灵站很快成了汉军南下的“生命线”,韩信在荥阳的军队再也不必为粮草愁。

英布的归汉不仅改变了南方战局,更在楚军中引了“信任危机”。将领们互相猜忌,作战时各怀心思,没人敢再提“劝谏”之事。项声在攻打九江时因怀疑副将“通汉”而延误战机,导致楚军损失惨重;龙且则因拒绝与项伯配合,被项羽斥责“抗命”,险些被罢官。这种内耗让楚军的战力大打折扣,原本对汉军的优势渐渐消失。

荥阳前线,刘邦看着陈平送来的“楚营流言汇总”,对张良笑道:“项羽已疑范增,下一步便是让他们彻底决裂。”张良点头:“范增一去,项羽便无智囊,届时我军可乘势反击。”两人相视一笑,杯中酒倒映着窗外的阳光,仿佛已看到西楚的末日。

英布站在镇水台上,望着穿梭的汉军粮船,玄铁灵刃的符文在阳光下流转。他知道,自己的背叛不仅保全了九江国,更在楚军中撕开了一道裂缝。而这道裂缝,终将在陈平的反间计下,变成吞噬西楚的鸿沟。灵渠的水声哗哗作响,如同在为即将到来的变局伴奏——范增的离去、项羽的孤立、汉军的崛起,这一切的序幕,都从他斩杀楚使、归汉的那一刻正式拉开。

伏笔暗藏:猜忌的种子与反间的温床

英布叛楚归汉的余波持续酵,最深远的影响是在项羽心中种下了“猜忌”的毒种。他开始对身边所有人都充满戒心,连最亲信的项伯、钟离眜都要暗中派人监视。楚军大营的气氛变得压抑,将领们见了项羽都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引来杀身之祸。

范增的辞官更让这种猜忌公开化。老谋士离开齐地时,项羽不仅没有挽留,反而派人搜查他的行囊,虽未找到“通汉证据”,却将范增的亲信全部贬斥。这个举动寒了楚军老臣的心,不少追随项梁起兵的老将私下感叹:“项王变了,再也不是那个听劝纳谏的少主了。”

陈平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机会。他命细作在楚营散布更具体的流言:“范增离营前,已将楚军的布防图交给汉军细作。”“亚父在途中与韩信的使者密会,约定里应外合。”这些流言有鼻子有眼,甚至编造了范增与刘邦“以鸿沟为界”的盟约细节,由不得项羽不信。

与此同时,英布在九江国的动作也成了反间计的“佐证”。他故意放缓对楚营的攻势,放出消息称“等待亚父消息”,让项羽误以为范增真的在暗中协调“楚汉议和”。项羽在齐地的军帐中,看着这些真假难辨的情报,气得砸碎了范增留下的“算天筹”,对左右怒吼:“若让我抓到范增通汉的证据,定要将他挫骨扬灰!”

英布的玄铁营则在此时炼制出一种特殊的“传讯符”,能模仿任何人的灵力波动送假消息。陈平派人用这种符伪造了范增给英布的密信:“楚军粮草将尽,可趁机攻项声部,我在齐地策应。”这封信“恰好”被楚军巡逻队截获,送到项羽手中。

看着信上模仿范增笔迹的字迹,感受着符纸上熟悉的灵力波动(玄铁营用特殊手法复制),项羽最后的信任彻底崩塌。他当即下令:“追杀范增!无论死活,务必将他带回彭城受审!”这个命令,为陈平的反间计画上了关键一笔,也注定了范增的悲剧结局。

灵渠的水依旧流淌,九江国的玄铁营炉火通明。英布站在窗前,望着北方的星空,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他的叛楚,不仅切断了项羽的南方粮道,更在楚营中埋下了猜忌的种子,而这颗种子,终将在陈平的浇灌下长成参天大树,彻底摧毁西楚的根基。

喜欢金戈玄秦请大家收藏:dududu金戈玄秦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