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阿筠那样的人,或许一辈子都很难主动去关注他人,更莫说对谁倾心相待了。只要自己在她身边陪伴她,假以时日,还愁不能让她敞开心扉吗?
她身份公开後,朝中规则随之发生改变,其中尤为独特的一条,便是准许女子参政。
反对之词衆多,可支持的人也数量可观。
在性别限制取消之後,首先响应的就是高门贵族精心培养出的大家闺秀们。一开始,她们只是担任一些并不重要的职位,但出乎意料的是,她们总能做的很好。于是,越来越多的女子走出了家门。
质疑声仍然存在,但小了很多。
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然後,兰绬入京了。
阿筠并没有向赵瞻提起过兰绬,但二人关系密切,总是待在一处,要知道她们的过往并不是难事。
赵瞻怀着感激之情召见了兰绬,因为如果没有兰绬和她的父母,他恐怕再也没有机会重新见到阿筠。
他看得出来,阿筠是真的把兰绬当成家人,也是因为她,赵瞻第一次在阿筠的脸上看到了人间烟火气。
赵瞻在为阿筠高兴之馀,也觉得有些泄气,什麽时候自己也能被阿筠视为家人呢,哪怕只是兄长也是好的。
兰绬是武举出身,文也不差,为人处世一看就是出自阿筠的教导。于是,秉着爱屋及乌的心态,他把兰绬送上了她向往已久的战场,又嘱托亲信在战场上对她多加看顾,务必保她性命。
令人惊喜的是,兰绬并非花拳绣腿之徒,她屡建奇功,很快便能独当一面,竟是一个可以安邦定国的将才。
赵瞻十分欣慰,当即封她为旌西将军,执掌三军。
阿筠与兰绬亲近,他便也情不自禁地将她视为自己的妹妹,虽然他知道这种想法或许有些自作多情。
在此姐妹二人的表率之下,东丘展现出了一副新的气象,甚至隐隐有了中兴的趋势,阿筠作为第一功臣,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女丞相。
那之後,阿筠第一次主动求见赵瞻,向他谢恩。
但赵瞻知道,她意不在此。
她想问的是子桑家的事。
子桑文林被杀时就是丞相,兜兜转转,她又回到了原地,丞相之位对她来说实在是意义重大。
赵瞻隐隐约约地发觉,他似乎已经抓住了她重返京城的真实目的。
是为了不辜负自己的天分,实现自己的价值?
是为了站在高处,享受权力与荣华?
通通不是。
还有那所谓的,光明正大丶堂堂正正地以女子身份出现在世人眼前,都仅仅只是铺垫罢了。
她没有那麽大的志向,多年来忍辱负重丶寒窗苦读,想要的不过是为自己的家族平反,为自己的父亲沉冤昭雪。
原来,阿筠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般超凡脱俗丶不入尘世,她也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寻常的女子。
“当年子桑丞相的事,朕已经掌握了不少证据。”赵瞻有些怜爱地看着兰筠,“朕会帮你,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为何?”兰筠不解地问道。
“你现在在朝中的势力还没有稳固,刚当上丞相便要做如此大的动作,难免惹人争议。”赵瞻劝道,“你也知道,现在百姓们是如何猜测和议论你同朕的关系的。”
兰筠只是低着头,沉默不语地站着。
“子桑丞相德高望重,从小就是朕最尊敬的长辈,为他平反也是朕一直以来的夙愿。”赵瞻道,“朕不想让他的清白之身被一层暧昧不清的绯色所玷污,朕觉得,阿筠你应该也不想。”
兰筠沉默了半晌,道:“是。”
赵瞻当年为了子桑文林惹怒过先帝多次,这件事,满朝文武尽皆知晓,兰筠虽然心中仍存疑惑,但对赵瞻也不是全无信任。
“阿筠,你已经等了十四年,不要急于这一时。”
兰筠深深一礼:“多谢陛下提点。”
但反对兰筠封相的声音是不可避免的。
有人秘密上书,忧心忡忡地提及,如今阿筠与兰绬,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彼此间又情同亲姐妹。她们在朝堂与军中各自都拥有为数衆多的追随者,倘若任由这般发展下去,很容易发展成一家独大的态势,这向来是作为君主最应当忌讳的局面。
更何况,她们二人都是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