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的「调和启明」在低年级学员中取得了轰动性的成功,如同在一潭死水中投下了巨石,激起的涟漪迅扩散至整个学院。曾经因根基不稳而停滞不前的学徒们,纷纷突破了瓶颈,顺利踏入「织法境」,或者为即将到来的晋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院的低年级区域,往日弥漫的沮丧和焦虑被一种焕然一新的活力和期待所取代。清晨的庭院里,傍晚的夕阳下,随处可见盘膝而坐,闭目调整呼吸,感受自身“生命韵律”的学员,这已成为艾瑞蒙德学院一道新的风景线。
然而,旧的困境刚被撬开一角,新的、更复杂的挑战便接踵而至。
实践大厅内,一批刚刚通过「调和」法门稳固了「启明境」,魔力输出变得稳定而顺畅的学员,正兴奋地、摩拳擦掌地准备构建他们人生中第一个正式的法术模型——零级戏法“法师之手”。这是从单纯能量引导迈向真正法术构建的关键一步,标志着他们从「启明境」正式向「织法境」跨越的开始。
埃利奥特导师站在大厅前方,照例进行着示范。他伸出右手,精神力集中,魔力随之流转,一个半透明、泛着微光的模糊手形轮廓在他身前迅凝聚成形,灵活地做出了抓取、移动等动作。
“集中你们的意念,观想‘手’的形态,引导魔力按照这个形态进行编织和固化……”埃利奥特重复着教授了无数遍的、堪称经典的传统教程。
学员们屏息凝神,努力模仿。他们调动起刚刚被“调和”得温顺了许多的魔力,开始笨拙地尝试“编织”。
结果却是一片混乱。
尽管他们的魔力输出稳定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忽明忽灭、四处溅射,但在将这股稳定的能量流编织成特定、复杂的法术模型时,依然显得力不从心,笨拙不堪。
一个棕男孩憋红了脸,他身前的魔力凝聚成了一团不规则的光晕,像一团扭曲的橡皮泥,完全看不出手的形状,反而因为结构极不稳定而微微颤抖着,仿佛随时可能溃散。
旁边一个高个子的女生,倒是勉强凝聚出了一个类似手的轮廓,但五指模糊不清,结构扭曲,能量节点定位完全错误,这个畸形的“法师之手”颤巍巍地向前飘了不到半米,就“噗”的一声轻响,如同肥皂泡般破裂开来,消散在空气中,留下女孩一脸挫败。
更多的学员,则陷入了各种千奇百怪的困境:有的模型结构东倒西歪,无法维持基本形态;有的能量流动在模型内部互相冲突、湮灭,导致模型瞬间崩溃;还有的虽然模型勉强成形,但维持时间极其短暂,消耗的精神力却大得惊人,仅仅几秒钟就让他们脸色白,额头见汗。
大厅里充斥着魔力失败的低沉嗡鸣、模型破裂的轻微爆响,以及学员们压抑不住的沮丧叹息和焦躁的嘟囔。刚刚因为“调和”而建立起来的信心,在这看似简单实则艰难的“编织”面前,又开始摇摇欲坠。
埃利奥特导师穿梭在学员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个别指导,声音已经有些沙哑:“注意形态!观想!要用你的意志去塑造它!……能量节点,对,就是那里,要稳定住!……别分心!”
但他的指导往往流于抽象和模糊。“观想”、“意志塑造”、“感觉那里”,这些词汇对于初学者来说,太过依赖个人的悟性和某种难以言传的“感觉”,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步骤。往往一个学员在他的亲自引导下勉强找到了点“感觉”,一旦他离开,那种感觉就如指尖流沙般迅消失,一切又回到原样。
“见鬼,这比单纯引导魔力难太多了!”那个棕男孩泄气地坐在地上,揉着胀的太阳穴,“我感觉我的魔力听话了,但它就是不肯变成我想要的形状!”
“埃利奥特导师说的‘观想’,到底要怎么观想啊?我脑子里有手的样子,可魔力根本不听指挥!”高个子女孩也苦恼地附和。
混乱和低效,弥漫在整个实践大厅。
林可和杨华站在大厅入口处的阴影里,已经观察了许久。老院长奥尔加斯和卡尔文也悄然来到他们身后,面色凝重地看着眼前的景象。
“看来,‘调和’解决了能量源的问题,就像是给一台机器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力。”林可抱着她那本厚厚的、写满了各种公式和推论的笔记本,眉头微蹙,低声道,“但没解决‘编程’的问题。机器有了电,但不知道该如何按照我们的指令运行特定的任务。”
“编程?”卡尔文对这个充满异界色彩的新词极为敏感,立刻追问。老院长也投来疑惑的目光。
“一个来自我们世界的比喻。”林可解释道,目光依旧没有离开那些struggg的学员,“构建法术模型,就像是在编写一段让魔力如何运行的‘程序’。魔力是硬件和能源,法术模型是软件和指令集。”
她顿了顿,进一步阐述,语气冷静而充满分析性:“传统的学习方法,相当于只给学徒看一段模糊的、未经注释的‘源代码’——也就是导师通过精神演示所展现的那个成品模型。然后让学徒去死记硬背、去盲目模仿。整个过程,缺乏标准化的‘语法’规则、清晰的‘函数库’(基础模型构件)和有效的‘调试工具’(错误检测与纠正机制)。学习效率自然极其低下,而且极度依赖个人的天赋、悟性和运气。容错率太低,任何一个微小的理解偏差或操作失误,都会导致整个‘程序’崩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院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活了几百年,见过太多天赋迥异的学员,有些人一点就透,有些人则穷尽心力也难以寸进,传统的口传心授、意念模仿模式,确实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
杨华轻轻叹了口气,眼神中带着怜悯:“我能感觉到他们的焦躁和无力。他们的‘通道’顺畅了,但‘道路’该怎么走,却依旧模糊不清。就像给了他们一副好嗓子,却没教他们乐谱,他们只能凭感觉乱唱。”
“那么,林可女士,依你之见,该如何解决这个‘编程’的问题?”卡尔文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而充满探究欲。他本身就是一位痴迷于魔法本质和结构的研究者,林可的“编程”比喻,仿佛在他面前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林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迈步走进了嘈杂的实践大厅。她的脚步声在墨曜石地板上清晰可闻,吸引了部分学员的注意。
她径直走到那个坐在地上、一脸沮丧的棕男孩面前。男孩看到这位传说中的“异界贤者”走向自己,有些慌乱地想要站起来。
“没关系,坐着就好。”林可的声音平静,不带太多情感色彩,却奇异地有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她蹲下身,与男孩平视,“你叫安德烈,对吧?我看过你的‘调和’进度报告,你的魔力稳定性和内耗率改善非常显着。”
安德烈没想到贤者竟然知道自己的名字和进度,受宠若惊地点点头:“是,是的,林可女士。可是……可是我还是构建不了模型……”
“不是你的问题,是方法的问题。”林可肯定地说,然后伸出右手食指。她的指尖,微光亮起,并非直接演示一个完整的“法师之手”,而是开始凌空,极其缓慢而清晰地勾勒起来。
她没有描绘那个模糊的手形轮廓,而是先勾勒出了一个非常标准、稳定的等边三角形。
“看,这是‘法师之手’模型最核心的‘基础能量架构’,或者说,‘基座’。”林可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附近每个学员的耳中,“任何结构,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基础。这个三角基座,负责接收、分配和稳定从你体内输出的魔力流。它是整个模型的‘地基’。”
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强调着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和三条边线:“构建模型的第一步,不是先去想‘手’的样子,而是必须先构建这个‘三角基座’。确保它的三条边能量强度均匀,三个节点稳固。这是标准步骤一:定基座。”
安德烈,以及周围不自觉围拢过来的学员,都瞪大了眼睛。他们从未想过,一个看似简单的零级戏法,其内部竟然存在着如此清晰、标准的几何结构!传统的教学,只会让他们去观想那个整体的“手”!
接着,林可的手指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延伸出三条柔和而流畅的弧线,它们在三角基座上方约一掌处交汇于一个虚拟的点。
“第二步,构通路。”林可继续讲解,手指沿着三条弧线缓慢移动,“这是魔力从基座流向模型外部形态的主要通道。注意,这三条通路不是随意的,它们的曲率、长度和能量承载能力,都有最优解。要保持流均匀,不能有的快有的慢,否则模型就会扭曲甚至撕裂。”
最后,她在三条弧线交汇的那个点,以及弧线上某几个特定的位置,用更亮的光点点亮。
“第三步,聚节点。”林可的指尖在那些光点上稍作停留,“这些是关键的能量汇聚和功能点。这个顶端的中心节点,负责模型的整体稳定和宏观操控;这几个次级节点,则对应着‘手指’的灵活运动和‘抓取’力场的生成。你需要将魔力精准地聚焦在这些节点上,赋予它们特定的‘功能’。”
整个讲解过程,林可没有使用任何“观想”、“感觉”之类模糊的词汇,取而代之的是“基座”、“通路”、“节点”、“曲率”、“流”、“聚焦”等精确的术语。她甚至在虚空中用光的线条和数字,标注出了构建的先后顺序()和能量流向的箭头指示。
一个原本依赖个人领悟和模糊模仿的复杂过程,被她拆解成了三个清晰、可执行、可验证的标准化步骤!
“现在,安德烈,忘记那个‘手’的样子,暂时忘掉埃利奥特导师的演示。”林可看向依旧有些懵的男孩,“只按照我刚才说的三个步骤,重新尝试。第一步,先在脑海中构建,然后用魔力构建那个‘三角基座’,确保它稳定。”
安德烈深吸一口气,努力摒弃之前混乱的观想,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构建一个完美的能量三角形上。因为经过了“调和”,他的魔力输出稳定,这个过程竟然出乎意料地顺利!一个稳定、光芒均匀的三角基座,在他身前迅成形!
“很好!保持住!”林可的声音带着鼓励,“第二步,构建三条主能量通路,注意我刚刚强调的曲率和均匀流!”
安德烈依言而行,引导魔力沿着三条最优的弧线路径流淌。虽然还有些生涩,但相比于之前一团乱麻般的尝试,此刻的构建过程显得有条不紊得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三步,聚焦节点!先稳定中心节点,再激活次级节点!”
安德烈全神贯注,将魔力精准地输送到那些关键点上。随着最后一个次级节点被点亮,奇迹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