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仁殊的确有经世之才。
可恨可叹的唯有一点,她是女子身。
不说姜国建立以来,就是推至几百年前,也从未有过女子当权称帝的先例,王凭就怕一朝选错了主,往後楚後倒台,政权归还,祸连己身。
相较而言,王上血统正规,嫡子称帝,名正言顺,而王家此次回京,也是受了王上恩泽,不该刚才进京,便这般不念恩情,投奔楚後。
再说王上失势,并非是自己做错了什麽,而是王後母家一群窝囊废连累,若是将这腐败的一支砍掉,此後王上未尝不会在党派之争中占了上风去。
百般纠结之下,王凭虚与委蛇,看过卷宗後,便将其归还,言明婵娥属查办的已然详尽至极,实在不需要他再做些什麽,若是接下这一桩案子,反倒是不义之举,抢了她人的功劳。同楚後道,可直接凭婵娥属所递交的证据,下了惩处。往後若有别处用得上他,他定赴汤蹈火。
楚後不依不饶,又问他该如何处置才好。
王凭推说自己是武将,处罚判刑不及廷尉,还请楚後莫要折煞,便折腰告退。
他转身离去时,楚後在他身後冷冷道了一句,“王将军的骨头,真是被南疆的潮湿瘴气给泡软了。”
王凭立住,五脏百骸战栗不已。
门外投射进来的阳光,将王凭脚下这条路照的无比光亮,满身蹒跚风雪却叫他感受不到阳光的丁点暖意,殿外巍峨奢靡的千层白玉石阶梯反射出刺眼的白光,恍惚间,那白光中走来一位少年郎。
那是他第一次捧着玉笏上朝,朝气蓬勃,满心憧憬,见得他,王凭一时间失神,随着那少年郎轻盈的步伐缓慢转过身,面向那百年不变,高高在上的冰冷王座,那少年郎跪地行礼,只是匍匐下去以後,那佝偻的脊背如枯木腐朽转瞬苍老,再擡头,所见非王非权,郝然变成了两方冰凉的青灰色石碑。
于是王凭也低低地弯下了腰,郑重行礼,道不出一个分明的字来。
所以,今日听得王後母家又有犯事者,且行的还是刺杀之事,王凭一个头变作两个大,怕楚後又要逼他借此事表明立场。
江抚明知晓了前因後果,却无有妙计。
这党派之争,从来无分对错,只看立场。
凭一两件刑狱之事而逼人站队,无异于将王家架在火上烤,两头为难,无论偏袒哪一方,也定得受另外一方发难,所以就算王凭有了心属的阵营,眼下也并不是做抉择的好时机。
江抚明想到段休瑾的承诺,她宽慰王凭道:“既然如今楚後和王上还未曾找来,祖父便不急着应对,且先看吧。”
王凭叹气。
也只能如此了。
这时,巧巧从门外进来,端来汤药。
长孙见山上前从巧巧手中接过汤药,坐到江抚明床边,舀起一勺要喂她。
长孙见山很周到,喂药之前,先细心吹过,只是江抚明不太习惯别人喂自己,而且中药要是一口一口喝,真是不如杀了她。
江抚明拒绝,捧来碗一口闷了,还是苦得想吐舌头。
下一刻,长孙见山便不知从哪掏出来一块饴糖。
江抚明很欣喜,将他剥开的糖放在嘴里,不亦乐乎。
长孙苍凝看在眼里,冲王凭使了使眼色,王凭盯着长孙见山的背影,若有所思。
_
第二天一大早,江抚明又出了门,不过因为昨日那档子事,长孙苍凝说什麽不肯让她一个人出去,要派一堆小厮跟着,江抚明嫌弃这太大张旗鼓了,不肯依。
长孙苍凝转而说,既然你不肯让小厮跟着,那相熟的长孙见山与你同行总可以了吧。
江抚明说人家得准备科考,别烦人家。
长孙见山却不知道从哪冒出来说他可以,他的功课都已经复习得差不多了,休息半天出去逛逛,倒是能叫下午学习时更加神清气爽。
江抚明没办法狡辩了,只好妥协,这才成功出了大门。
但江抚明是要去见段休瑾,问他讨承诺的,长孙见山跟着终归是不方便。
于是江抚明先带着他辗转了几个地方,去逛了书铺,胭脂铺,最後寻了个饭馆落脚,点了一桌子菜,还没吃几口,江抚明就不停倒酒说要敬他。
长孙见山是个不能喝酒的,拒绝了几次之後,江抚明仍是不依不饶,叫他看出不对劲。
在江抚明拎着酒壶又要往他酒盏里倒时,长孙见山一把挡住了酒杯,开门见山,“抚明,你是不是要避开我去做什麽?”
“没丶没有。”江抚明没料到自己将人支开的功夫这般蹩脚,而长孙见山居然会这般毫不留情地拆穿,愣了愣,辩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