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的雨下得绵密,像扯不断的线,把云狄的天空织成块灰蒙蒙的布。陆承宇站在“共田”的茶丛边,手里捏着把受潮的炒米,米粒黏在掌心,像块化不开的愁。刀疤脸蹲在晒盐场的石碾旁,往麻袋里倒着最后几捧盐粒,布袋底磨出个小洞,盐粒漏在地上,像串碎掉的星。
“粮仓的糙米只够吃三天了,”刀疤脸的声音被雨泡得沉,像块浸了水的盐晶,“盐仓更糟,上次黑风寨偷袭时被烧了大半,剩下的这点,连腌菜都不够。”他往矿洞的方向看,那里的兵卒正用茶籽粉代替盐炒菜,烟里飘着股生涩味,像没熬透的药。
陆承宇往鹰嘴崖的方向瞅,雨雾把崖顶裹得严严实实,往年这个时候,山外的粮商该来送粮了,可今年过了惊蛰还没动静,怕是被黑风寨的残余势力堵在了山道上。“让巡山的弟兄再去探探,”他往怀里摸,掏出张揉皱的粮票,是去年跟山外换的,边角都磨圆了,“实在不行,就去灵泉下游的石屋看看,我爹当年在那儿藏过些红薯干,说不定还能找到点。”
刀疤脸往麻袋上踹了脚,盐粒漏得更欢了:“那石屋早被雨水泡塌了,去年我去看过,只剩堆烂木头,像群死了的蛇。”他往学堂的方向看,孩子们正蹲在屋檐下分炒米,每人手里攥着小半把,嚼得格外慢,像在数米粒,“总不能让娃们饿着,要不……去采点观音土?”
“不行!”陆承宇的声音像块冻硬的盐晶,“观音土吃了胀肚子,上次矿洞塌方时有人试过,差点出人命。”他往药圃的方向走,“去问问老秀才,药圃里有没有能当粮的草,像蒲公英的根,血珠草的块茎,总能顶几天。”
药圃的泥被雨水泡得稀软,踩上去“咕叽”响,像在嚼没煮透的红薯。老秀才正蹲在血珠草丛边,用竹刀挖着块茎,红得像团小玛瑙,他往竹篮里扔时,块茎上的泥溅在脸上,像朵没洗干净的花。“这东西能吃,”他往陆承宇手里塞了块,“煮熟了面面的,有点甜,像红薯,就是有点涩,得用灵泉水多泡几遍。”
林晚秋背着药篓从灵泉边回来,篓里的薄荷被雨水打得蔫蔫的,像群垂头丧气的娃。“灵泉的水涨了,”她往渠边指,浊黄的水流漫过石埂,把药圃的边边角角都淹了,“渠得赶紧修,不然血珠草的根要烂了,像去年被水泡坏的茶苗。”她往陆承宇手里看,“这是……要挖块茎当粮?”
陆承宇把块茎往嘴里塞了点,涩得直皱眉:“粮仓空了,山外的粮商没来,只能先凑活几天。”他往学堂的方向看,奶奶正把孩子们手里的炒米收起来,混在一起重新分,像在分块舍不得吃的糖,“你奶奶知道了?”
“刚才去送药时听见了,”林晚秋往药篓里掏,拿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几块干硬的艾草饼,“这是上次剩下的,能顶顿饿,像奶奶说的,‘饿极了,草都能当肉’。”她往栓柱的方向喊,“栓柱哥,别挖荨麻了,那东西的根有毒,得用草木灰泡三天才能吃!”
栓柱正蹲在荨麻丛边,手里的竹刀被泥糊得看不清刃,他往竹篮里看,挖好的根须上还带着刺,像堆没拔干净的针。“俺记着爹说过,荨麻根能吃,”他往灵泉边走,“俺去用草木灰泡泡,说不定能行,总比让娃们饿着强。”
奶奶拄着拐杖从学堂走来,手里的布包里裹着最后半袋糙米,她往石桌上放时,布袋“哗啦”响,像串心碎的声。“把这个煮了吧,”她的声音比雨水还凉,“掺点血珠草的块茎,能多熬几碗粥,像当年闹饥荒时,俺们就用茶籽粉掺米糠,也熬过来了。”
林晚秋往布袋里看,糙米里混着不少砂石,是上次晒盐场被雨水冲进去的,她往筛子里倒时,砂石“叮叮当当”落在石桌上,像串敲碎的希望。“我去烧火,”她往灶房走,衣角扫过湿漉漉的石凳,“奶奶您去歇着,这点活俺们来就行,像您说的,‘饿不死的云狄人’。”
灶房的烟混着雨雾飘不出去,在屋里打着转,像群没头的苍蝇。栓柱往灶膛里添着湿茶枝,火苗“噼啪”地跳,总也烧不旺,烟呛得他直咳嗽,眼泪混着灶灰往下淌,像在哭。“俺去灵泉边拾点干柴,”他往门口走,“湿柴烧不着,粥煮不熟,娃们更饿。”
林晚秋往他手里塞了把艾草饼:“拿着,路上吃,”她的指尖碰着他的手背,凉得像块冰,“灵泉边的崖洞有干茶枝,是去年晒干的,俺爹以前总往那儿存,说以备不时之需。”她往他护腰上看,茶油布被雨水泡得黑,“护腰湿了,回去换块,别让疤再疼了,像这阴雨天,啥病都爱找上来。”
栓柱把艾草饼往兜里揣,饼渣掉在地上,他蹲下去捡时,看见灶台下藏着个小陶罐,里面盛着点炒盐豆,是上次盐穗娘给的,他认得罐口的裂痕,是桥生摔的。“这还有点,”他往林晚秋手里倒,“够给粥添点味,像老秀才说的,‘盐是百味娘’,没盐啥都不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晚秋把盐豆往粥里撒,手抖得像片被风吹的药叶,盐豆落在锅里,溅起的水花烫在手上,她却没躲,像不觉得疼。“够了,”她往锅里搅着,“省着点吃,说不定能撑到粮商来,像盼着灵泉的水,总有流到的时候。”
晌午的雨小了点,屋檐的水珠串成帘,把学堂遮得像座孤岛。孩子们围着石桌坐,手里捧着粗瓷碗,粥稀得能照见人影,血珠草的块茎沉在碗底,像颗颗小红石子。盐穗用勺子把块茎往桥生碗里拨,说:“俺不爱吃甜的,给你,你长得高,得多吃点。”桥生又往石头碗里拨,说:“石头最小,该你吃。”
奶奶往每个娃碗里添了勺糙米:“都吃,都吃,”她的声音像块泡软的棉絮,“吃完了有力气,等雨停了,咱们去采蘑菇,灵泉边的松树底下多的是,像老天爷赏的粮。”她往栓柱碗里看,他正把自己碗里的块茎往林晚秋碗里夹,像在藏什么宝贝。
“你咋不吃?”林晚秋往他碗里推,“你挖了一上午,比谁都累,像头拉磨的驴,得多吃点。”
栓柱往嘴里扒了口粥,涩得直咧嘴:“俺不饿,”他往药圃的方向看,“等雨停了,俺去鹰嘴崖那边看看,听说那儿的石缝里长着野燕麦,能磨成粉,像俺爹当年采过的。”
陆承宇端着碗粥从矿洞回来,军靴上的泥蹭在门槛上,像条黑蛇。“巡山的弟兄回来了,”他往粥里吹了吹,热气模糊了眉眼,“山道被泥石流堵了,粮商过不去,黑风寨的人在山外晃悠,怕是想趁火打劫,像饿狼盯着受伤的羊。”
老秀才往碗里倒了点薄荷水,说:“别怕,”他的手指在碗沿画着圈,“当年黑风寨的老巢被淹时,他们也想抢云狄的盐,结果被咱们用硝石炸得屁滚尿流,如今咱们有药有盐,还有栓柱配的火药,怕他们干啥?”他往药圃看,“倒是这粮,得想个长久法,总不能一直吃块茎。”
雨又大了起来,“哗啦啦”地砸在屋顶,像要把房子掀翻。栓柱往灵泉边去拾柴,崖洞的干茶枝堆得像座小山,他往背上捆时,看见洞角藏着个麻袋,上面绣着个“陆”字,是陆承宇爹的。他把麻袋拽出来,里面的东西“哗啦”响,倒在地上一看,是袋野燕麦,黄澄澄的,像堆碎金子。
“俺找到粮了!”栓柱的喊声在雨里炸响,像道惊雷,“是陆叔藏的野燕麦,够咱们吃几天了!”他往学堂跑,燕麦的壳蹭在脸上,痒得像有小虫子爬,可他却笑,笑得像个捡到糖的娃。
学堂里的人听见喊声,都往门口涌,陆承宇接过麻袋时,手抖得像筛糠,他往燕麦里抓了把,壳上还带着崖洞的潮气,却香得像新米。“爹当年总说,‘云狄的山饿不死人’,”他往灶房走,“晚秋,快煮了!让娃们吃顿饱的,像过年!”
林晚秋往锅里倒燕麦时,眼泪“吧嗒”掉在锅里,像滴进粥里的盐。“俺就知道,”她往栓柱看,他的头还在滴水,脸上却亮得像落了光,“云狄的人,就像这野燕麦,再难也能在石缝里扎根,像奶奶说的,‘饿极了,石头都能开花’。”
奶奶往灶膛里添了把干茶枝,火苗窜得老高,映得她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像朵被熨平的花。“看,”她往孩子们的方向指,他们正围着麻袋数燕麦粒,笑声像串被雨洗过的铃铛,“天无绝人之路,就像这灵泉的水,看着要干了,一场雨就满了,日子也是这样,苦一阵,甜一阵,总得接着过。”
燕麦粥煮好时,雨停了,太阳从云缝里钻出来,照在粥上,泛着层金辉。孩子们捧着碗,吃得“呼噜呼噜”响,嘴角沾着粥渣,像群偷嘴的小雀。栓柱往林晚秋碗里盛了勺稠的,里面的块茎煮得面面的,甜得像红薯,他突然觉得,所谓日子,大概就是这样,有苦有涩,却总能在石缝里找出点甜,像这野燕麦,藏得再深,也能被找见,熬出香来。
陆承宇往矿洞的方向走,要去给兵卒们分粥,他的军靴踩在积水里,溅起的水花映着阳光,像撒了把碎银。他回头往学堂看,炊烟混着药香飘在半空,孩子们的笑声裹在风里,甜得像野燕麦的香,他知道,云狄的粮或许会断,但人心不会,像这雨后的太阳,总会出来,把湿冷的日子晒得暖烘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