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民国八美图 > 第69章 物资充足势力稳固(第1页)

第69章 物资充足势力稳固(第1页)

入秋的临城,天高气爽,澄澈的蓝天下,连绵的稻田翻涌着金色的波浪,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禾秆,空气中弥漫着谷物成熟的醇香。保安司令部的后院里,几株桂树开满了细碎的黄花,香气清甜,随风飘散。马小丑身着一身深灰色便装,与林婉清、苏玉婷并肩站在观景台上,望着远处繁荣的市集、规整的农田和训练有素的军营,眼中满是欣慰。自苏玉婷推行经济展计划以来,不过半年光景,临城便从一个偏安一隅的小城,蜕变成了物资丰裕、人心凝聚的一方乐土,他的势力也随之根基渐稳,如同这秋日的大地一般,厚重而坚实。

“司令,这是本月的物资储备报表,请您过目。”后勤部长赵老栓捧着一本厚厚的账本,快步走上观景台,脸上堆着掩饰不住的笑意。赵老栓是临城本地人,以前在粮铺当伙计,因擅长账目管理和物资调度,被苏玉婷提拔为后勤部长,如今把粮仓、武器库、医疗库打理得井井有条。

马小丑接过账本,随手翻开,一行行清晰的数字映入眼帘:粮仓储备稻谷十万石、小麦八万石、玉米五万石,另有豆类、杂粮三万石,足够全城军民食用三年;武器库现存改良步枪三千支、机枪五十挺、火炮二十门、手榴弹一万枚,弹药充足,可支撑大规模战役;医疗库储备药材五千斤、纱布两万匹、酒精三千斤,还有从天津采购的西药一百箱,足以应对伤病救治。

“不错,比上月又有增长。”马小丑合上账本,递给林婉清,“这都多亏了玉婷的经济政策,还有赵部长的悉心打理。”

苏玉婷浅笑摇头:“我只是制定了计划,真正的功劳是百姓们的辛勤耕种和商户们的诚信经营,还有赵部长将物资管理得滴水不漏。”

赵老栓连忙摆手:“苏夫人太谦虚了!若不是您取消苛捐杂税、兴修水利,粮食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收成;若不是您展贸易、开办工厂,咱们也没钱采购这么多武器和药材。现在咱们的粮仓堆得像山,武器库满满当当,医疗库啥都不缺,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为了让马小丑更直观地感受物资储备的充足,赵老栓提议道:“司令、两位夫人,不如去粮仓、武器库看看?正好让您瞧瞧咱们的家底!”

马小丑欣然应允:“好,就去看看。”

一行人率先来到城南的粮仓。粮仓由青砖砌成,高达三丈,墙壁厚实坚固,屋顶覆盖着青瓦,防潮防水。远远望去,三座巨大的粮仓并排而立,如同三座小山,庄严肃穆。粮仓门口,两名士兵荷枪实弹地守卫着,见到马小丑等人,连忙立正敬礼。

推开粮仓的大门,一股浓郁的谷物香气扑面而来。粮仓内部宽敞明亮,地面铺着干燥的草木灰,防止粮食受潮霉。稻谷、小麦、玉米被分门别类地堆放着,堆得足有两人高,形成了一道道金色的“长城”。几名粮官正拿着木耙,翻晒着靠近门口的粮食,确保通风干燥。

“司令您看,这些稻谷都是今年的新粮,颗粒饱满,出米率高。”赵老栓指着一堆稻谷,拿起一把捧到马小丑面前,“咱们临城的农田,经过水利设施改良后,亩产比去年提高了三成。加上今年风调雨顺,又是一个大丰收。除了留足百姓的口粮,剩下的都运到了粮仓储备。另外,通过贸易从邯郸、邢台运来的粮食,也都存放在这里。”

马小丑捻起几粒稻谷,放在手心揉搓,饱满的谷粒硌着手心,带着阳光的温度。他笑道:“民以食为天,粮足则心定。有这么多粮食储备,就算遇到灾年或者战事,咱们也不用慌了。”

林婉清走到粮仓角落,看着墙上悬挂的温湿度记录表,点头说道:“赵部长管理得很细致,温湿度每天都有记录,粮食也定期翻晒,这样能有效防止霉变。”

“夫人过奖了。”赵老栓笑道,“苏夫人特意交代过,粮食是重中之重,半点马虎不得。咱们还在粮仓周围挖了排水沟,设置了防火沙,确保万无一失。”

离开粮仓,一行人又前往城西的武器库。武器库建在半山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沿途每隔五十步就有一名士兵站岗,警惕性极高。武器库的大门是厚重的铁皮门,上面镶嵌着铆钉,看起来坚不可摧。

打开铁皮门,一股铁器特有的冰冷气息混合着机油味扑面而来。武器库内部灯火通明,货架整齐排列,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武器。改良后的步枪整齐地挂在墙上,乌黑的枪管泛着冷光;机枪被安置在特制的枪架上,枪口指向地面;手榴弹装在木箱里,一箱箱堆叠得整整齐齐;火炮则排列在武器库的另一侧,炮身锃亮,炮口高昂,气势十足。

“司令,这是上个月兵工厂新生产的一百挺机枪和五门火炮,已经全部入库。”武器库管理员李铁匠上前汇报,他是苏玉婷招募的工匠之一,因手艺精湛,被任命为武器库管理员,同时负责武器的维护保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马小丑走到一挺机枪前,伸手握住枪身,冰凉的触感传来。他拉动枪栓,动作娴熟,“咔嚓”一声脆响,流畅顺滑。“这机枪的性能怎么样?”

“回司令,比之前的型号威力更大,射更快,有效射程能达到八百米。”李铁匠自豪地说道,“咱们的科研小组还改良了机枪的散热系统,连续射击半小时也不会卡壳。火炮的射程也提升了,最远能打到三公里外,精准度也提高了不少。”

苏玉婷补充道:“兵工厂现在的产能越来越稳定,每月能生产步枪五百支、机枪二十挺、手榴弹两千枚、火炮两门。而且通过贸易,我们从外地采购了大量的钢铁和火药,原材料充足,完全能满足部队的需求。”

马小丑点点头,拿起一枚手榴弹,掂量了一下重量:“好!有这样精良的武器,再加上训练有素的士兵,咱们的部队就能所向披靡。”他转头对身边的张大壮说:“通知下去,下周开始,组织部队进行新武器实战演练,让士兵们尽快熟悉新装备的性能。”

“是,司令!”张大壮沉声应道,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作为部队的将领,他比谁都清楚,精良的武器对战斗力的提升有多大作用。

最后,一行人来到城北的医疗库。医疗库分为药材区、器械区和急救区,布局合理,干净整洁。药材区的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中药材,如当归、黄芪、党参、甘草等,分类明确,标签清晰;器械区存放着手术刀、镊子、绷带等医疗器械,都经过了严格的消毒;急救区则放置着担架、急救箱、氧气瓶等设备,随时准备应对突情况。

“司令,两位夫人,咱们的医疗库现在物资充足,不仅有本地采购的中药材,还有从天津、上海采购的西药,像盘尼西林、阿司匹林这些稀缺药品,咱们也储备了不少。”医疗负责人陈大夫说道。陈大夫是前清的御医后代,医术高明,之前一直在乡下隐居,听说马小丑善待百姓、重视医疗,便主动前来投奔。

林婉清走到药材区,拿起一包当归,闻了闻气味:“这些药材都很新鲜,保存得很好。”

“回夫人,我们按照您的吩咐,将药材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定期晾晒,还在库房里放置了防虫防潮的草药,确保药材不会变质。”陈大夫说道,“现在部队里有专门的医护队,每个营都配备了两名医生和四名护士,士兵们受伤后能得到及时救治。而且咱们还在城里开办了惠民医馆,百姓们看病买药都能享受半价优惠,深得民心。”

马小丑看着医疗库里充足的物资和完善的设施,心中十分欣慰。他知道,在乱世之中,不仅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还要有充足的医疗保障,才能让士兵安心作战,让百姓安心生活。

离开医疗库时,夕阳已经西斜,金色的余晖洒在大地上,为临城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马小丑一行人沿着田埂漫步,沿途的农民们正在收割稻谷,看到马小丑,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热情地打招呼:“马司令好!”“两位夫人好!”

马小丑笑着挥手回应,走到一位正在收割稻谷的老农身边,接过他手中的镰刀,帮他割了几束稻穗:“张大爷,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张大爷今年六十多岁,脸上布满了皱纹,却精神矍铄。他笑着说道:“托司令和苏夫人的福,今年的收成太好了!每亩地能收三百多斤稻谷,比去年多了一百多斤!而且赋税减免了三成,咱们能留下更多的粮食,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旁边的几位农民也纷纷说道:“是啊,以前种地,既要交繁重的赋税,还要担心土匪恶霸,收成再好也留不下多少。现在好了,赋税轻了,治安好了,还有水利设施,种地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了!”“我家小子还进了工厂做工,每月能拿二两银子,比种地强多了!”“还有学堂,我家孙女也能上学读书了,这都是司令和夫人给咱们带来的好日子啊!”

马小丑听着百姓们的称赞,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百姓的支持是他势力稳固的根本。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他们才会真心实意地拥护自己,才能在这乱世之中站稳脚跟。

林婉清走到一位抱着孩子的妇人身边,温柔地摸了摸孩子的头:“孩子多大了?有没有上学?”

妇人笑着说道:“回夫人,孩子三岁了,明年就能上学了。咱们临城的学堂太好了,不仅不收学费,还管午饭,真是为咱们穷苦人家着想啊!”

苏玉婷说道:“以后还会开办更多的学堂,让更多的孩子能读书识字。只有让孩子们接受教育,临城的未来才会更有希望。”

妇人连连道谢:“多谢苏夫人!您真是咱们的大恩人啊!”

一行人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临城的市集。此时正是市集最热闹的时候,街道两旁的商铺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商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有本地生产的棉布、铁器、粮食,也有从外地运来的食盐、药材、丝绸、茶叶,还有各种新奇的玩意儿,让人目不暇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司令,两位夫人,快尝尝我家的包子!刚出锅的,热乎着呢!”卖包子的张老板看到马小丑一行人,热情地招呼道,递过来几个热气腾腾的包子。

马小丑接过包子,咬了一口,皮薄馅大,香气四溢。“张老板,生意不错啊!”

“托司令的福,生意好得很!”张老板笑着说道,“以前每天也就卖几百个包子,现在每天能卖上千个,不仅有本地人买,还有不少外地来的商户和旅客,我打算再开一家分店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