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书磕了磕烟袋锅子,沉声道:“这事不怪年轻人毛躁,说到底,还是咱们有些老观念没扭过来。总觉得地里的东西,收不完,糟蹋点没啥。现在不一样了,合作社的家业大了,一点浪费,聚少成多就是大数目。这事得常抓不懈,会上讲,地头说,得让每个人都入心入脑。”
秦建国点头表示同意:“老支书说得对。我看,明天开始,各屯成立质量检查小组,由老把式担任,巡回检查收割和脱粒质量。同时,宣传队也要动起来,把‘爱惜粮食、颗粒归仓’的口号喊响,把今天三屯的例子(不点名)拿出来说道说道,让大家都有个警醒。”
王彩凤补充道:“后勤这块,我看妇女们除了送饭送水,也可以组织起来,负责一些边角地块的复收工作,她们心细,肯定能干好。”
孙卫东也提出:“运输队晚上也可以帮着场院倒垛、通风,加快晾晒度。”
会议在务实高效的氛围中结束,一个个问题和解决方案被提出、讨论、落实。窗外,是灯火通明的场院和弥漫着粮食香气的夜晚;窗内,是合作社带头人们为守护这丰收成果而殚精竭虑的身影。
秋收工作持续了十多天。当最后一片庄稼地被收割完毕,最后一个粮囤被装满封顶,所有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洋溢着疲惫却无比满足的笑容。
经过紧张的称重和统计,最终的产量数据出来了:全合作社五个屯子,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单干时平均水平提高了整整三成!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数字,是集体力量与科学种田结合结出的硕果!
消息传来,整个靠山屯合作社都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意味着,除了上交国家的公粮,留足集体的种子、饲料和储备粮,分到每家每户的口粮将比往年充裕得多,而且,年底的分红也将更加可观!
秋收的硝烟刚刚散去,合作社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年终分配的准备。算盘噼啪作响,账本翻飞,沈念秋和会计们日夜不停地核算着每一个社员的工分、各家各户应得的粮食和现金。与县供销社签订的山货合同,第一批货款和定金已经到位,为合作社的现金流注入了活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靠山屯合作社召开了隆重的年终总结暨分配大会。会场设在最大的场院上,人头攒动,气氛比过年还要热闹。
秦建国先总结了合作社成立以来的工作,从山货联合经营到成功抵御阴雨天气,从县交流会的扬名到秋收战役的胜利,一桩桩、一件件,都凝聚着全体社员的心血和汗水。他特别表扬了在各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老支书、沈念秋、王彩凤、孙卫东等都受到了表彰。
接着,是最激动人心的分配环节。会计开始宣读各屯、各户的粮食分配清单和预估分红金额。当听到自家分到的粮食数量远远出预期,并且还能拿到一笔不菲的现金时,台下不断爆出惊呼和喜悦的笑声。一些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一辈子土里刨食,从未想过能收获这么多的粮食和钱。
“还是合作社好啊!”
“这下娃的学费、过年的新衣裳都有着落了!”
“开春还能添置点新农具!”
……
人们议论着,憧憬着,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空前强烈。
然而,就在这一派欢欣鼓舞的气氛中,沈念秋却保持着冷静的思考。晚上,她在合作社办公室找到了秦建国和老支书。
“建国哥,老支书,今年咱们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我总觉得,不能就此满足。”沈念秋摊开她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她的观察和想法。
“哦?念秋,你说说看。”秦建国给她倒了碗水,示意她坐下说。
“你看,”沈念秋指着本子说,“第一,咱们的粮食产量虽然提高了,但主要还是靠扩大面积和增加投入,在提高单产和抗风险能力上,还有很大潜力。比如,种子改良、更科学的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这些我们做得还不够精细。”
“第二,山货经营,我们现在还停留在初级加工和原料供应上。就像我上次在交流会上提到的,如果能进行深加工,比如把榛子去壳取仁,把蘑菇做成调味粉,甚至将来条件允许了,建个小罐头厂,那附加值能翻好几倍!”
“第三,这次秋收也暴露出我们农业机械的不足。拖拉机还是太少,适合坡地的小型机械几乎没有,很多重体力劳动还是依靠人力。这不仅效率低,也限制了咱们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第四,”她顿了顿,声音低沉了些,“我注意到,虽然整体收入增加,但各屯之间、社员之间因为劳动力、技能差异,收入差距也开始显现。如何更好地体现按劳分配,又照顾到弱势群体,防止内部矛盾,也是我们需要提前考虑的问题。”
老支书听着,不住地点头,吧嗒着烟袋,眼中流露出赞许的光芒:“念秋这孩子,想得深,看得远啊。这些问题,确实都是咱们下一步要啃的硬骨头。”
秦建国也陷入了沉思。丰收的喜悦几乎让他有些松懈,沈念秋的话像一剂清醒剂,让他看到了成绩背后隐藏的挑战和展的瓶颈。
“你说得对,念秋。”秦建国抬起头,目光坚定,“合作社这杆大旗扛起来了,就不能倒下,还得越走越稳,越走越好。你的这些想法,都是金点子!咱们得好好规划规划。”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静谧的村庄和远处朦胧的山峦,缓缓说道:“等忙完分配,咱们就召开管委会扩大会议,专门讨论明年和更长远的展规划。种子、技术、加工、机械,还有分配制度,一样一样来研究。咱们靠山屯合作社,不能只满足于吃饱饭,还得想着怎么让日子过得更好,更有奔头!”
寒冷的夜风吹拂着窗纸,出轻微的声响,但办公室里,却因为对未来的热烈憧憬而显得暖意融融。秋收的硕果已经入库,但靠山屯合作社前进的脚步,却从未停歇。在黑土地上,关于集体、关于奋斗、关于希望的新故事,正等待着他们继续书写……接下来的冬天,他们将围绕新的目标,展开学习、讨论与规划,为来年的春耕和更长远的展,积蓄力量。脚下的路,在集体的车轮下,正向着更远方延伸。
喜欢重生秦建国请大家收藏:dududu重生秦建国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