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宫里接生婆叫什么 > 第269章 双生记(第3页)

第269章 双生记(第3页)

而那病童颈后,有一道新愈的烙印。

沈知微指尖一颤,听诊器几乎脱手。

血晶在触到那道新愈烙印的刹那骤然炽亮,蓝光如沸水翻涌,蜂巢结构疯狂旋转,一段被尘封十余年的画面强行灌入脑海——

烟雨迷蒙的古道边,两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幼童蜷缩在泥地里,生得一模一样,额角皆有一点朱痣,相对而生。

一个瘦弱些的被铁链锁着脚踝,撕心裂肺地哭喊:“哥——别走!娘说好一起回家的!”

另一个已被披上锦袍,小脸惨白,被人硬生生拖进轿中。

稳婆面无表情翻开玉牒册,朱笔轻点:“庚子年五月廿三,东宫侧殿产男一名,状貌端正,承嗣正统。”

而角落阴影里,一名老医者低头记录:“双生犯忌,其一必替。此谓‘血脉矫正’,三代沿袭,宗人府主理。”

记忆戛然而止,但那句话却如雷贯耳,在她颅内炸开三重惊涛。

不是个案。

不是权贵私欲。

这是写进制度骨髓里的窃命之法!

她猛地抽回听诊器,颈后烙印上的皮肤竟微微焦黑——血晶过载反噬。

指尖麻,冷汗顺着脊背滑下,可她眼中燃起的火,比任何一场焚天烈焰更烈。

阿卯从来不是什么“意外存活的替身”。

他是被选中留下的影子,是这套吃人体制精心豢养的备用躯壳。

而阿巳……那个本该承欢父母膝下的真长子,早已在十岁那年“病逝”于永安别邸,尸骨无存,只余一纸虚名供人顶替。

她缓缓闭眼,再睁时,眸底已无悲愤,只剩决绝。

“他们用玉牒改命,我便用血书揭谎。”

当夜,奉医司偏院灯火不灭。

沈知微取出母亲遗留的那方旧印泥盒,檀木沉香犹存。

她咬破指尖,以血代墨,在素白绢帛上写下第一行字——

《玉牒旁注·卷一》

每落一笔,便将一枚录有血晶记忆的微型晶石嵌入灯芯,制成九盏特制灯笼。

她召来曾被她救活、通晓水性的痊愈渔夫,低声吩咐:“顺江放灯,每十里停一盏,点燃即走,不可回头。”

子时三刻,江风骤起。

九盏幽蓝灯笼自城南渡口次第启航,随波逐流,宛如亡魂引路。

每至一处码头、村落、渡口,灯芯自燃,血晶共振,那段被抹去的画面便在夜空中投影而出——幼童哭喊、锦袍加身、玉牒落笔……声画交织,清晰如现。

“你们的孩子,还在吗?”

女医清冷之声回荡江面,如刀割夜。

一夜之间,沿江百里哗然。

渔村妇人抱紧熟睡孩童泪流满面;乡绅惊觉族中“早夭”嫡子竟与画中儿相似;连京畿戍卒都在营帐中窃语不断——我们供奉的宗庙礼法,究竟埋了多少白骨?

天未明,谢玄亲信疾驰而至,面具染霜:“霍廷岳已下令焚毁地下密档,拟于祭祖大典前公开处决阿卯,罪名‘妖言惑众,乱宗祧之序’。”

屋内众人变色。

唯有沈知微静坐灯下,手中听诊器轻轻摩挲着最后一枚血晶,仿佛抚过千千万万个未曾开口的冤魂。

她抬眼,目光扫过左右,“他们烧书,我们就讲故事;他们杀人,我们就救人。”

然后,她将染血的绢帛收入怀中,吹熄烛火。

黑暗中,她的声音轻得像一句祷告,却又重得足以撼动山河:

“这一夜,我们替死人写字。”

窗外,风雨渐歇。

东方微白,太庙钟声隐隐可闻。

喜欢我,接生婆,掌中宫尺请大家收藏:dududu我,接生婆,掌中宫尺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