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入阁
秋试放榜日,长安城万人空巷。
武媚娘抱着穿戴一新的太平,与李治并肩站在贡院门楼之上。
小公主今日穿着鹅黄色的锦缎襦裙,领口缀着一圈雪白的狐毛,衬得她粉雕玉琢的小脸愈发精致。
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楼下熙攘的人群,藕节似的小胳膊从襁褓里伸出来,朝着金榜的方向挥舞。
(内心OS:我家太平今天这身打扮,放在现代绝对是网红宝宝!这颜值,随我!)
金榜高悬,墨迹未干的名字在秋阳下熠熠生辉——今科进士中,寒门子弟竟占了八成,这是开科取士以来从未有过的景象。
太平似乎也被这热闹气氛感染,咿咿呀呀地叫着,小脚丫在母亲怀里欢快地蹬动。
(内心OS: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年的教育投入终于见到成效了!看来我的义务教育理念在大唐也行得通嘛!)
李治凝视着金榜,目光在那些质朴的名字上流连,感慨道:"媚娘,你力排衆议推行的官学制度丶图书馆建设,当真改变了朝堂格局。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将成为历史。"
太平忽然伸出小手,抓住父亲腰间佩戴的龙纹玉佩,咿呀学语:"父。。。皇。。。"奶声奶气的呼唤让李治瞬间眉开眼笑。
李弘捧着厚厚的名册,仔细研究着上榜学子的籍贯分布:"母後请看,这些寒门学子多来自各地官学,且多在图书馆借阅过新政典籍。可见教育投入,确有回报。"
他今日穿着杏黄太子常服,神情严肃得像个小大人。
李贤得意地指着榜单第三行:"看!这个王学子,在策论中引用的就是儿臣参与编撰的《算术啓蒙》!听说他父亲只是个县衙书吏。"
他今日特意穿了件宝蓝色锦袍,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可惜领口已经被他扯歪了。
这时,怀中的太平忽然咿呀伸手,白嫩的小手指准确指向榜上"狄仁杰"三字。
说来也巧,这位出身太原狄氏的寒门学子,正是一甲头名。
更巧的是,他此刻正站在楼下,仰头望来,与太平的目光不期而遇。
小公主居然对着他露出一个无齿的笑容,嘴角还流下一道晶莹的口水。
(内心OS:这孩子认字的速度也太惊人了!难道真是天赋异禀?不过这流口水的毛病得改改,女神童的形象都要毁了!)
三日後琼林宴,武媚娘特意让工匠打造了一张铺着软垫的高椅,让太平坐在他们夫妇中间。
小公主今日梳着两个小揪揪,系着红色的丝带,活像年画里的福娃娃。
当狄仁杰上前敬酒时,小公主竟举起自己的蜜水杯,咿呀说着:"狄。。。好。。。"
虽然口齿不清,但那赞赏之意显而易见。
说完还自顾自地拍了拍小手,腕上的小金铃发出清脆的声响。
满座皆惊。
李治开怀大笑,声震殿宇:"连太平都知狄卿是治国良才!看来朕点你为一甲头名,实至名归!"
武媚娘趁势起身,怀抱太平,声音清越传遍宴席:"为广纳贤才,本宫欲在政事堂增设寒门参政席,专司漕运丶农政丶教育等民生要务。凡有真才实学者,不论门第,皆可参政议政。"
老臣们面面相觑,几位世家出身的官员欲言又止。
然而不待他们反对,李治已然准奏:"皇後此议甚善。狄仁杰,朕命你为首任寒门参政,即日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