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我靠菜谱 > 第78章 你算粮价我算人命能活几顿(第2页)

第78章 你算粮价我算人命能活几顿(第2页)

她当众展陈米样——转运司账上写的是“新米上等,颗粒饱满”,而百姓手中所食,却是陈谷霉粒,甚至掺杂砂石。

她将两碗米并排置于台前,阳光下,真假立判。

“你们吃的,是陈谷。”她声音平静,却如惊雷滚过广场,“他们账上的,是新米。”

人群死寂,继而沸腾。

可苏晏清并未煽动,只转身,轻轻拍了拍沈婆子的肩。

老人会意,默默从怀中取出那本粗麻封面的“活命账本”,又从包袱里捧出三日来百姓工分总录、换粮明细、米源对照表——厚厚一叠,墨迹清晰,条分缕析。

十名老农走上前来,皆是账上有名、以劳换粮的百姓代表。

他们衣衫褴褛,却站得笔直。

苏晏清望着他们,轻声道:“带去吧。”

沈婆子点头,领着十人,捧着账本与录册,缓缓朝转运司方向而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身后,是数千双燃烧着愤怒与期待的眼睛。

而苏晏清,立于高台之上,望着那支沉默前行的队伍,指尖轻抚腰间银勺。

转运司门前,朱漆大门紧闭,府兵持戟列阵,寒甲映日,森然如林。

百姓止步于三丈之外,却无人退却。

他们不是来抢粮的,是来讨一个“理”字。

一个老妇抱着空米袋跪在最前,嘶声哭喊:“我儿修渠七日,换不来半斗净米!你们账上写着放粮八千石,可我们吃的,是喂猪都不吃的陈谷!”哭声如针,刺破铁甲与官威,直扎人心。

而此时,苏晏清并未现身于人群之中。

她立于义粥棚后巷高处,目光沉静地望着那座被怒潮包围的官衙。

她知道,愤怒若无方向,终将化为暴乱;而暴乱之后,只会是更大的镇压与更深的绝望。

“去吧。”她轻声道。

沈婆子带着十名老农,捧着“活命账本”与“双账录”,穿过人群侧翼,步履沉重却坚定地朝城西御史台驻地走去。

粗麻账册被油纸层层包裹,像一封不容轻慢的陈情书。

苏晏清亲笔所附简帖,仅二十三字:“民非乱,政失其信;粮非少,道塞于贪。”

风起于青萍之末,而她要的,是让这风,吹进宫墙。

当夜,御史台灯火未熄。

监察御史翻阅账册,手微微抖。

那不是恐惧,是震惊——如此细密工整的记录,每一笔换粮、每一份工分、每一粒米的来源对照,竟如律法条文般无可辩驳。

更令他心头震动的是,百姓自查错退粮、孩童主动归还多领的半碗粥票……这般秩序,竟出自一个女子私设的“账台”。

次日五更,八百里加急奏报送入京城。

“江南赈务,实赖膳使维系。活命有道,信义可托。若夺其权,恐失民心。”

与此同时,转运司书房内,烛火幽微。

周怀瑾独坐案前,手中正翻着苏晏清呈上的“活命账本”副本。

他原以为不过是些琐碎记账,却不料越看越深,越看越痛。

账页之间,竟夹着一张孩童所画的灶台图:歪歪扭扭的锅,冒着热气,旁边一行稚嫩小字:“苏使君的锅,煮的是命。”

他的手指猛然一颤,几乎捏不住纸角。

烛光摇曳,墙上影子被拉得极长,竟与记忆深处那个画面重叠——多年前寒冬,父亲跪在官衙门前,怀里抱着瘦如枯柴的弟弟,求一勺热粥而不得。

那时他也曾仰头望着高门,问:“官老爷吃的是什么米?我们为什么不能吃一样的?”

他闭上眼,喉头滚动,终是低语一句:“我本想控局,却忘了……我也曾是饿过的人。”

窗外夜风穿廊,阿根正伏在账台边,就着油灯抄录新一批粮道名单。

笔尖停在“周怀瑾”三字上,顿了顿,又添一句小注:“或可劝。”

他不知道的是,就在城南之外,一骑快马自东南方向疾驰而来,马蹄溅起泥水,骑手怀中密报尚未拆封——南乡大旱更甚,井河干裂,百姓已掘观音土为食。

喜欢我靠食谱当上女宰相请大家收藏:dududu我靠食谱当上女宰相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