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边,忽必烈的西征,将搅动整个欧亚大陆的格局,也为他的天下棋局,落下至关重要的一子。
接下来,该是把东北地区稳定下来,然后回师中原,整合内部,消化这前所未有的胜利果实。
同时,静观其变,等待西方传来的消息了。
天下归一,已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杨过负手而立,衣袂在朔风中飘飞,目光仿佛穿透了千山万水,看到了临安城中那几位翘以盼的妻子,看到了汴梁城中忙碌的文云孙,也看到了正在草原上点兵、野心勃勃的忽必烈……
他多年的积累展,终归是有了作用了!
东北的平定,顺利得乎想象。
这片广袤的黑土地,历经契丹、女真、蒙古的轮番统治与清算,早已地广人稀,统治结构松散如沙。
杨过深知,在此地推行如中原般细致的郡县管理,非但耗时费力,且短期内难见成效。他采取了更为务实而高效的策略。
大军所至,传檄四方。杨过明确宣告:凡愿归顺大宋,承认杨过元帅权威者,无论原为何职,是蒙古达鲁花赤,还是部落领,亦或是地方豪强,皆可留任原职,甚至依其表现与辖区重要性,加以封赏,纳入新朝体系。
此令一出,原本因蒙古势力收缩而惶惶不可终日的地方势力,大多如蒙大赦,纷纷携户籍图册、兵马名册前来投诚,宣誓效忠。
当然,总有例外。
一些深受蒙古恩惠,或自恃勇力、冥顽不灵者,试图挑战杨过的权威。
对于这些人,杨过处理得干脆利落。
在辽阳府,原蒙古委任的留守达鲁花赤,是个顽固的老派蒙古贵族,平日里鱼肉百姓自不必说,如今更是声称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聚集了千余亲信,闭门不纳。
杨过甚至未曾亲至,只派出一支千人规模的火器营。
一轮火炮轰击,将那达鲁花赤府邸连同小半段城墙化为齑粉,负隅顽抗者尽数灰飞烟灭。
消息传开,周边尚存观望之心的城镇,再无一丝犹豫。
亦有少数汉官或本地部族领,虽不愿归顺,但为人还算正派,在地方上素有清名,只是困囿于忠臣不事二主的迂腐观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于此类的硬骨头,杨过展现了难得的宽容。
他亲自或派使者与之谈话,若其坚持不肯效力,便收缴其官印兵符,剥夺其统治权,勒令其携家眷离开故地,南迁或西徙,不得再于北地聚居生事。
此举既避免了无谓的杀戮,也清除了潜在的不稳定因素,更彰显了新朝的仁德与气度。
至于那些平日里欺压百姓、贪腐成性的官吏,无论胡汉,一旦查实,杨过绝不手软。
他麾下的军法官与随后派出的巡察使,雷厉风行,接连在数处城镇,将民怨极大的贪官污吏当众明正典刑,抄没家产以充府库,部分用于赈济当地贫苦。
一时间,北地风气为之一清,底层民众拍手称快,对杨元帅的仁政感恩戴德。
恩威并施,双管齐下。
杨过以惊人的效率,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便完成了对东北主要城镇和交通要道的实际控制,建立了以归顺官员为主、辅以少量派驻军官和文官的过渡性管理体系。
他留下两万经历过战火考验、军纪严明的部队,分驻战略要地,一方面震慑宵小,另一方面协助地方维持秩序,开垦屯田,并绘制详尽的东北舆图,为日后彻底消化这片土地打下基础。
自中原誓师北伐,至平定燕云,再至底定辽东,将版图推至漠南边界,前后总计竟不足三个月!
如此神,莫说古之名将,便是史书所载之神话传说,亦不过如此。
喜欢神雕杨过:我获得了签到系统!请大家收藏:dududu神雕杨过:我获得了签到系统!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