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穿越神雕收杨过为徒 > 第440章 忽必烈的降表(第3页)

第440章 忽必烈的降表(第3页)

蒙古人又回来了?!

还是那个凶名赫赫的忽必烈!带着几十万大军?!

恐慌,如同瘟疫般,瞬间在边境地区,乃至整个帝国蔓延开来。

茶馆酒肆中,人们交头接耳,面露忧色。

田间地头,农人停下劳作,忧心忡忡地望向西方。

朝堂之上,即便如文云孙等深知杨过布局的核心将领,面对如此庞大的敌军数量,也不禁眉头紧锁。

毕竟,忽必烈如今已非吴下阿蒙,他是统一了西方、拥有庞大地盘和军队的蒙古大汗!

他的归来,是善意还是恶意?无人能知。

“父亲,听说忽必烈带了几十万蒙古兵回来,我们还能打赢吗?”

一个半大的孩子,扯着父亲的衣角,怯生生地问,眼中充满了对记忆中蒙古铁骑的恐惧。

他的父亲,一个经历过战乱的中年汉子,紧紧握住孩子的手,嘴唇翕动,却不知该如何回答,只能将担忧的目光投向北方,投向那座象征着帝国权力与希望的城市,汴梁。

边境的守军更是紧张到了极点,烽燧日夜不息,信使往来穿梭,军队频繁调动,构筑防线,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所有人都严阵以待,准备迎接一场可能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惨烈的大战。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支庞大的蒙古军队,在进入河西走廊,接近大宋实际控制区后,并未展现出任何攻击性。

他们行军缓慢,纪律严明,甚至主动避让城镇,与沿途宋军哨所也保持着克制的距离。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生了。当大军行进至原西夏故地,距离大宋西北重镇兰州不远时,忽必烈派出了阵容极其豪华的使团,携带着并非战表,而是一封以蒙古大汗兼“汉高祖苗裔”名义,呈递给大宋天子与天下兵马大元帅杨过的《归义降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使团由忽必烈麾下最具声望的汉臣,由刘秉忠和姚枢领头,以及位高权重的蒙古宗王组成。

他们身着庄重礼服,手捧以汉、蒙两种文字精心书写的降表,态度恭谨至极,一路畅通无阻地被护送至汴梁。

当这封降表在汴梁皇宫大殿之上,由礼官当着宋理宗、杨过以及满朝文武的面,高声宣读出来时,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种近乎诡异的寂静,落针可闻!

降表的内容,石破天惊!

开篇并未以武力相胁,而是追根溯源,提出“蒙古与汉,本出同源”之论。

文中声称,蒙古黄金家族,实乃汉高祖刘邦之后裔!

昔年汉匈和亲,刘氏血脉流入草原,繁衍生息,遂成今日之蒙古。

此为忽必烈根据杨过当年在邢州时给予的理论依据加以挥,也是有真有假。

因此,蒙古人与汉人,实为兄弟手足,血脉相连,本是一家!

接着,降表回顾了忽必烈与杨过的渊源,称自己为:昔年愚昧,屡犯天威,于襄阳城下,邢州之地,得遇杨过元帅,始知天外有天,人外有神,元帅武学通神,仁义无双,更兼胸怀寰宇,智深似海,烈虽化外野人,亦为之慑服,心向往之。

然后,降表笔锋一转,叙述其西征历程:烈承蒙元帅点拨,感念天恩,遂率部西行,历经数载,赖元帅之神威庇佑,侥幸平定西方诸国,收服蒙哥、阿里不哥等悖逆,今已囊括欧罗巴之大部,中东万里疆土,尽入版图。

这番话,看似在表功,实则将西征的巨大成功,也归功于杨过的神威庇佑和点拨,毫不居功,把姿态放得极低。

最后,是降表的核心,也是最具冲击力的部分:然,天下之势,分久必合,烈深知,草原游牧,终非长治久安之道,华夏文明,方为天下正朔。

今烈愿率蒙古全部部落、所有疆土、数十万兵马,重归华夏正统,永为中原臣属!自烈以下,所有蒙古贵族、军民,愿弃旧俗,习汉礼,读汉书,行汉制,融入中华,千秋万世,永不背叛!

伏请天子与杨过元帅,念在同出一脉,准予归化,使四海归一,天下大同!

(oo万了,纪念一下)

喜欢神雕杨过:我获得了签到系统!请大家收藏:dududu神雕杨过:我获得了签到系统!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