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凤栖梧龙玄澈 > 第88章 才人入宫(第1页)

第88章 才人入宫(第1页)

腊月刚过,年节的气氛尚未完全消散,一道突如其来的明谕旨,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后宫乃至前朝激荡起层层涟漪。

皇帝萧彻以“中宫虚位日久,六宫乏人主持,且为绵延皇嗣、兴旺宗室计”为由,下旨采选良家女子,充实后宫。旨意中言明,凡四品及以上京官及外官嫡出之女,年十四至十八,品貌端庄、通晓文墨者,皆在应选之列。由内务府会同礼部主持,皇后(虚位,故由高位妃嫔协理)最终裁定。

这道旨意,看似是皇帝一时兴起,或是遵循祖制惯例,但在波谲云诡的朝局中,却瞬间牵动了所有势力的神经。谁都知道,皇帝年事已高,龙体时常违和,此时选秀,绝非充实后宫那么简单。新入宫的妃嫔,若得圣宠,孕育皇子,便可能改变眼下微妙的权力平衡。即便不得宠,其背后的家族势力,亦是一股需要争取或防范的力量。

翊坤宫内,周贵妃气得摔碎了一套上好的官窑茶具。她虽因之前战事调度不利和谣言风波略失圣心,但多年积威犹在,协理六宫之权并未被完全剥夺。此刻,她艳丽的面容因愤怒而微微扭曲:“采选?陛下这是嫌后宫还不够乱吗?还是觉得本宫和哲儿碍眼了?”她心知肚明,皇帝此举,既有制衡太子之意,恐怕也未尝没有防备她周家势大之心。

“娘娘息怒。”心腹宫女连忙劝慰,“正因如此,娘娘才更该早做打算。此次采选,正是安插我们的人,巩固地位的大好时机。”

周贵妃冷静下来,眼中闪过厉色:“不错。你立刻传信给父亲和兄长,让他们在京官和外官中物色合适的人选,务必是家世清白、模样出挑,且……懂得感恩图报的。”“懂得感恩图报”几字,她咬得极重。她要的,是能完全掌控的棋子。

与此同时,永寿宫中,一向低调的张昭仪也屏退了左右,与儿子三皇子萧景哲密谈。

“哲儿,你怎么看?”张昭仪语气平静,手中捻着一串佛珠。

萧景哲斯文的脸上带着惯有的温和笑容,眼神却深邃难测:“父皇此举,意味深长。既是为了平衡,也是为了……冲喜吧。毕竟,太医院那边传来的消息,父皇的旧疾,今年开春以来似乎又重了些。”

张昭仪叹了口气:“是啊。对我们而言,这既是机会,也是风险。周贵妃定然会全力安插她的人。我们若不动,便是坐以待毙。”

“母妃放心。”萧景哲成竹在胸,“儿臣已让李阁老暗中留意。不必寻找家世最显赫的,那样目标太大,易引猜忌。可选那些门风清正、家道中落或有志难伸的官员之女。此类女子,往往更知进退,懂得依附强者才能生存的道理。只需许以重振家声的承诺,不难收服。”

张昭仪点头:“此事你斟酌着办,务必谨慎,不可留下任何把柄。”

“儿臣明白。”

东宫自然也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书房内,景琰将谕旨抄本递给林夙,眉头微蹙:“果然来了。冯静的消息,倒是灵通。”

林夙快浏览一遍,沉吟道:“殿下,此事利弊参半。弊在引入变数,若周贵妃或三皇子安插得力之人,日后后宫恐更不太平。利在……水既已浑,我们或可趁机摸鱼。”

“摸鱼?”景琰看向他。

“正是。正如我们昨日所议,主动物色,结个善缘。柳先生那边,可有消息?”

景琰从案几抽屉中取出一封密信:“柳文渊昨日递来的。他提及一人,觉得或可留意。”

林夙接过信笺展开,上面是柳文渊清瘦挺拔的字迹:“……清河崔氏女,名婉如,年方十六。其父崔进,原任翰林院侍讲,清流中人,因十年前一桩科场旧案被牵连,贬为地方学政,后郁郁而终。家道中落,唯余一兄崔明远,与文渊有同窗之谊,现为国子监助教,品性端方,颇有才学,然仕途蹉跎。闻其妹婉如,幼承庭训,通诗书,明事理,性情温婉坚韧……此次亦在采选之列。”

“清河崔氏,曾是书香望族,虽已没落,门风犹存。”林夙放下信,分析道,“其父因科场案被贬,想必对朝中结党营私、倾轧清流之风心存不满。其兄怀才不遇,正是我东宫可施恩结纳的对象。此等家族出来的女子,识文断字,心中有沟壑,绝非寻常庸脂俗粉可比。若她入选,因其家世不显,初期必不受重视,反而便于我们暗中观察和接触。”

景琰若有所思:“崔明远……孤似乎有些印象,是个有真才实学的,只是不善钻营。若其妹真如柳文渊所言,倒是个合适的人选。只是,如何确保她能入选,又如何让她心向孤?”

林夙道:“确保入选不难。采选初筛由内务府和礼部低阶官员负责,冯静名单上恰有此类人员,打点一下,让崔婉如通过初选并非难事。至于最终能否留下,以及留下后如何……关键在于她入宫后的遭遇和引导。若她入宫后,现周遭尽是势利眼,唯有东宫暗中给予一丝尊重和帮助,这份雪中送炭之情,远比锦上添花更令人铭记。”他顿了顿,补充道,“况且,据柳先生信中所言,崔明远对其妹颇为爱护。若东宫能对其兄稍加照拂,投桃报李,崔才人想必也能体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景琰权衡片刻,终是点头:“好,就依此计。联络柳文渊和冯静那边的事,由你负责。切记,分寸拿捏好,不要显得东宫过于急切。”

“奴才明白。”林夙躬身领命。

采选的旨意一下,整个京城都为之骚动起来。家有适龄待选女儿的官员们,心思各异。有的摩拳擦掌,期盼借此机会攀龙附凤,光耀门楣;有的则忧心忡忡,不愿女儿卷入深宫是非,却又不敢违逆圣意。

内务府和礼部迅忙碌起来,设立专门的办事衙门,接收各地呈报上来的秀女名册和画像。初选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不断有女子被筛下,也有女子凭借家世、容貌或才华脱颖而出。

在这股暗流中,东宫的触角悄然延伸。林夙通过冯静的关系,subty地打点了内务府负责初选登记的一名主事。那主事收了好处,心领神会,在审核清河崔氏女的材料时,自然是“秉公办理”,顺利放行。同时,林夙也通过芸娘,向宫外传递消息,让柳文渊设法接触崔明远,言语间透露东宫赏识其才学,愿在适当时候予以举荐之意,但并未明言与其妹入选有关,只说是惜才。

崔明远骤然得知太子殿下竟知晓自己这个微末小官,且有意提携,自然是又惊又喜,虽一时摸不着头脑,但对东宫的好感已悄然滋生。他对即将参选的妹妹更是千叮万嘱,深宫似海,万事谨慎。

数月后,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有三十余名秀女得以入住京城西苑的储秀宫,接受最后的宫廷礼仪培训和甄选。崔婉如的名字,赫然在列。

储秀宫内,气氛微妙。这些来自不同家族、怀着不同心思的少女们,表面上姐姐妹妹相称,暗地里却早已根据家世背景分成了不同的小圈子。家世显赫者,如某位总督之女、尚书之侄女,自然成为众人巴结的中心,气焰不免骄矜。而像崔婉如这般家道中落的官家女,则大多沉默寡言,谨小慎微,被安排在最偏僻的住处。

崔婉如人如其名,婉约清丽,眉宇间带着一股书卷气,虽衣着朴素,但行止从容,不卑不亢。她谨记兄长教诲,每日只是安静学习礼仪,闲暇时便独自在窗前看书习字,很少与其他秀女扎堆闲聊。这份与众不同的沉静,反而引起了负责教导礼仪的严厉嬷嬷的些许注意,但也仅此而已。

这一日,秀女们被带领至御花园一角学习赏花品茗的礼仪。恰逢周贵妃带着宫女在园中散步,秀女们连忙跪地行礼。

周贵妃凤目扫过这一张张青春娇艳的脸庞,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年华逝去的嫉妒,更有对这些潜在威胁的警惕。她缓步走过,目光在几个家世最好的秀女身上停留片刻,微微颔,算是给了背后家族面子。当她的目光掠过跪在人群后方的崔婉如时,见其衣着寒素,姿色虽清丽却非绝艳,便毫不在意地移开了视线。

然而,这一幕,却被不远处凉亭中假借核对宫务之名、实则观察秀女情况的张昭仪看在眼里。张昭仪心思细腻,她注意到崔婉如虽然跪着,但背脊挺直,姿态从容,面对贵妃的威仪并无惧色,反而有种然物外的平静。

“那个穿月白衫子的,是哪家的姑娘?”张昭仪低声问身边的宫女。

宫女早已备好功课,低声回道:“回娘娘,是已故翰林侍讲崔进之女,清河崔氏的,名叫婉如。其兄现任国子监助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