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凤栖梧龙玄澈 > 第94章 暗渡陈仓(第1页)

第94章 暗渡陈仓(第1页)

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敲打在书房窗棂上,如同密集的鼓点,敲在人心头最焦灼的地方。景琰颓然坐在椅中,面前摊开着那封来自北境的密信,字里行间透出的绝望气息几乎要将他吞噬。杀马为食,将军伤重,援军百里之外按兵不动……每一个字都像淬了毒的针,扎得他五脏六腑都在抽搐。

林夙站在一旁,沉默地将飘落在地的信纸捡起,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他的脸色在烛光下显得近乎透明,肩胛处的旧伤在阴雨天里隐隐作痛,但他此刻浑然未觉。比起身体上的不适,朔风城的危局和朝堂上的暗箭更让他心力交瘁。

“记录……记录下这些又有何用?”景琰的声音沙哑,带着一股浓重的无力感,“等我们收集够证据,朔风城早已化为焦土,秦岳和数千将士的尸骨都寒了!”

“有用。”林夙的声音不高,却异常坚定,他走到景琰面前,将信纸轻轻放在案上,“殿下,记录下的,是周勃拖延的铁证,是二皇子党罔顾边关将士性命的罪状。现在或许无用,但将来,这就是斩向他们最利的刀。但眼下,我们确实不能只等着收集罪证。”

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光芒:“周勃靠不住,朝廷的渠道被他们把持,那我们……就自己来!”

“自己来?”景琰抬起头,困惑地看着他,“我们还能如何?那支小队只有二十人,杯水车薪……”

“不是那支小队。”林夙打断他,压低声音,“殿下可还记得石虎?”

“石虎?”景琰一怔,那个虎背熊腰、面带刀疤的市井游侠头目的形象浮现在脑海中,“你是说……”

“对。”林夙点头,“官方渠道走不通,我们就走民间渠道。江湖有江湖的路子,虽然风险更大,但未必不能成事。北狄大军围城,注意力必然集中在官道和主要关隘,对于一些险峻难行的小路、或是伪装成商队民夫的零星队伍,未必会投入太多精力防范。”

景琰的眼睛微微亮起,但随即又黯淡下去:“此法太过行险!且不说能否穿过敌军封锁,就算能送到,区区民间筹集的一点物资,对于一座被数万大军围困的城池,又能起到多大作用?”

“殿下,哪怕只能送去几车药材,几石粮食,甚至只是一封告知他们‘朝廷未忘,太子未弃’的信,对于城内坚守的将士而言,都是莫大的鼓舞!”林夙的语气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认真,“这不仅是物资输送,更是士气的输送!是让秦将军知道,他并非孤军奋战!而且……”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我们不需要运送足以支撑全城的物资,那也不现实。我们只需要送去关键的东西——比如,程太医精心配制的金疮药和救命药材,重点救治秦将军和重伤员;比如,少量高能量的肉干和盐,维持最精锐士兵的体力。这些东西体积小,价值高,正是民间渠道有可能成功运送的。”

景琰被说动了。他知道这希望渺茫,如同在狂风巨浪中投放一叶小舟,但正如林夙所言,有希望,总比坐视绝望降临要好。这不仅仅是救朔风城,更是他作为太子,对忠诚部将的一份交代,是对自己内心无力感的一种反抗。

“需要多少银钱?”景琰直接问道。东宫用度一向节俭,但此刻不是吝啬的时候。

“奴才这些年,通过芸娘和一些私下经营,略有积蓄。”林夙平静地说,“加上冯静公公偶尔提供的‘信息费’,凑出一笔款子不难。石虎那边,讲的是义气,但也不能让兄弟们白忙白死,必要的安家费和打点费用需要准备。”

景琰深深看了林夙一眼。他知道林夙所谓的“略有积蓄”和“私下经营”意味着什么,那是在深宫之中,一个太监所能挣扎出的全部生存资本。如今,他却要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牵挂,毫不犹豫地投入这九死一生的冒险中。

“不够。”景琰斩钉截铁,“东宫再艰难,也不能用你的钱办这等大事。我会让苏婉如从我的份例中支取,不够的部分……我去求母后留下的旧人。”他提到早逝的母后,声音微微涩了一下。

林夙没有推辞,他知道这是景琰的心意,也是太子的责任。“谢殿下。事不宜迟,奴才这就去安排。”

“小心。”景琰看着他单薄而挺直的背影,忍不住叮嘱,“你的伤……”

林夙脚步微顿,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嗯”了一声,便迅消失在雨幕中。

京城南市,一家不起眼的杂货铺后院。

油灯如豆,映照着几张神情凝重的面孔。石虎魁梧的身躯几乎占满了半张椅子,他听着林夙低声讲述朔风城的危局和那个大胆的计划,浓密的眉毛紧紧拧在一起。

“林公公,不是俺老石不讲义气。”石虎粗声开口,蒲扇般的大手摩挲着桌上的刀疤,“这事儿,太难了。北狄蛮子不是吃素的,围得跟铁桶似的。俺们这些兄弟,在市井里斗殴护院还行,真要穿过大军封锁往城里送东西,跟送死没啥区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夙早已料到他会这么说,神色不变:“石大哥,我并非要兄弟们去硬闯敌营送死。我们需要的是熟悉北境小路、胆大心细的向导,以及能伪装身份、通过盘查的经验。真正负责最后一段路渗透的,是赵怀安训练的那批人。”

他顿了顿,看着石虎的眼睛:“此事若成,不仅是救数千将士性命,更是泼天的功劳。太子殿下铭记于心,将来必有厚报。若不成……所有抚恤,双倍给付,其家人,东宫养之。我林夙,在此立誓。”

石虎盯着林夙,看着他苍白脸上那双清澈却执拗的眼睛。他想起当年自己落难时,是这位看似弱不禁风的小太监暗中施以援手,救了他和他一群兄弟的性命。江湖人,讲究个恩怨分明。

“妈的!”石虎猛地一拍大腿,震得桌上的油灯都晃了晃,“干了!老子这条命当年就是你救的,现在陪你赌一把!我知道有条采药人走的废弃小道,能绕到朔风城后山,虽然难走,但知道的人少。我亲自带几个最信得过的兄弟走一趟,负责把东西运到外围接应点。”

“石大哥……”林夙心中一热,想要劝阻他亲自冒险。

“别劝我。”石虎一摆手,“这种玩命的活儿,我不带头,兄弟们心里没底。再说了,老子也想看看,那帮吃里扒外的官老爷们不敢救的人,咱们江湖汉子能不能救下来!”

确定了石虎这边,林夙立刻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他通过芸娘的关系,秘密采购了大量程太医开出的急需药材,尤其是治疗箭伤和防止伤口溃烂的特效药。又通过可靠的渠道,购置了压缩肉干、盐块和少量糖,这些都是体积小却能快补充体力的东西。

所有物资都被仔细地打包,伪装成普通的山货和皮草,分装到几辆不起眼的骡车上。同时,林夙亲笔写了一封密信,言辞恳切,告知秦岳朝廷援军已(虽被拖延),太子正极力周旋,并鼓励他们务必坚守待援。这封信被用油纸包裹了数层,藏在一个特制的竹筒内。

另一方面,赵怀安虽然重伤未愈,但仍强撑着精神,通过秘密渠道联系上了已经抵达北境的那支死士小队,传达了新的指令:设法与石虎的队伍取得联系,接应物资,并寻找机会,看是否能将最关键的那部分药材和信件送入城中。

整个行动如同在钢丝上行走,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全军覆没。林夙坐镇东宫,如同一个精准的棋手,调动着每一枚棋子,同时还要分神应对朝堂上越来越密集的弹劾。

都察院那边,关于赵怀安“私自出京”的奏章虽然被皇帝留中,但二皇子党的攻讦并未停止。他们转而开始攻击太子“急于求成”、“好大喜功”,将边关危局的责任隐隐推到景琰主张救援的决策上。甚至有人暗中散播流言,说太子与边将秦岳交往过密,恐有拥兵自重之嫌。

这些言论恶毒而诛心,景琰在朝堂上据理力争,疲于应付。回到东宫,往往已是身心俱疲。只有看到林夙虽然忙碌却依旧沉稳的身影,他才能感到一丝心安。

“夙,若是……若是此举失败……”夜深人静时,景琰偶尔会流露出脆弱。

“殿下,”林夙总会适时地打断他,递上一杯安神的热茶,声音平静无波,“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尽了力,便无愧于心。即便失败,我们也让敌人看到了东宫的态度和力量。况且,奴才相信,秦将军和朔风城的将士,不会那么容易倒下。”

他的话语总是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景琰看着他灯下愈清瘦的侧脸,心中那份复杂的情感愈浓重。是依赖,是感激,或许还有更多无法言说的东西。他知道,林夙将他所有的智慧和生命力,都燃烧在了辅助他的这条荆棘之路上。

就在石虎的队伍带着物资秘密离开京城的第五天,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再次来到了东宫。

三皇子萧景哲。

他依旧是一副温文尔雅、忧国忧民的模样,带来的消息却让景琰和林夙心中同时一凛。

“太子兄长,”萧景哲屏退左右,压低声音,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忧虑,“小弟听闻,近日都察院那边对东宫颇多微词,尤其是针对赵统领之事……唉,二哥那边,这次是铁了心要借题挥。”

景琰不动声色:“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赵怀安出京乃是奉我之命公干,有何可指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