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岐黄学者是什么意思 > 第76章 制作本草新编(第1页)

第76章 制作本草新编(第1页)

“云霞解毒散”的成功,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云霞关的医官体系乃至更小的范围内,激起了层层涟漪。

它不仅挽救了更多伤兵的性命,更以一种无可辩驳的方式,证明了苏芷那套“离经叛道”的研究方法的巨大潜力。

黄芪彻底成为了苏芷最坚定的拥护者和实践者。

他不再满足于解决单个的疑难杂症,而是开始系统地、如饥似渴地向苏芷请教那些颠覆他认知的理论与方法。

从“微生物”与感染的关系,到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原理(苏芷用“药力行走经络”这类他能理解的方式比喻),再到如何设计对照实验来排除干扰因素……

苏芷也乐于传授。

在这个缺乏现代交流渠道的时代,能找到黄芪这样一位既有深厚功底,又愿意打破窠臼、虚心学习的同行,实属难得。

她将自己所知的现代医学和生物学基础,小心翼翼地包裹在古人能理解的语境和比喻中,一点点地灌输给黄芪。

两人的讨论,常常从清晨持续到日暮,地点也从小院延伸到了伤兵营、药材库,甚至是关外的山野。

苏芷负责提出理论框架和研究思路,黄芪则凭借其数十年的经验,提供这个时代药材的已知特性、常见病症的表现,以及验证理论所需的现实案例。

这一日,两人在苏芷的小院“实验室”里,对着几份刚刚完成初步测试的止血草药提取液记录数据。

阳光透过新糊的窗纸,照亮了桌上密密麻麻写满数据和观察记录的纸张,以及那些贴着不同标签、颜色各异的瓷瓶瓷罐。

黄芪抚摸着记录本上那些由苏芷引入的、代表剂量、时间、效果的特定符号和表格,感慨道:

“苏娘子此法,将药效优劣、毒性强弱,皆以数据图表呈现,一目了然,优劣立判,远胜于古籍中‘效佳’、‘微毒’等模糊之语啊!”

苏芷正在用一个自制的小型杠杆天平(她画了图纸,让关内工匠勉强打造出来的)称量一份药粉,闻言抬头笑了笑:

“数据不会说谎,它能帮助我们更客观地认识药物,减少因个人感觉不同而产生的误判。”

她放下天平,看着架子上那些分门别类、标注清晰的药材样本和提取物,一个酝酿已久的念头越清晰起来。

“黄芪先生,”她神色变得郑重,“您觉不觉得,我们现有的医药典籍,虽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但在药物的描述上,大多侧重于性味归经、主治功效,对于其具体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最佳采收时节、不同部位的药效差异,以及……像我们正在做的这样,更精细的药理作用和安全性数据,记载得颇为简略,甚至缺失?”

黄芪闻言,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娘子所言极是!

《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等经典,乃先贤智慧结晶,然年代久远,所载药物形态、产地难免有误,且文辞古奥,后人理解多有偏差。

后世虽有不少增补修订之作,但大多陈陈相因,少有突破。

许多民间有效验方,或因记载不清,或因无人系统整理验证,最终湮没无闻,实在可惜!”

“所以,”苏芷目光灼灼,声音里带着一种开创者的兴奋

“我们何不自己动手,编撰一部属于云霞关,或者说,立足于我们当下实践与现的——《本草新编》?”

“《本草新编》?”

黄芪重复着这个词,眼睛骤然亮了起来,但随即又露出一丝疑虑

“编撰药典,乃千秋之功,非一人一时之力可为。且需博览群书,考证源流,我等身处边关,资料匮乏,恐力有未逮……”

“先生误会了。”

苏芷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巨大的白纸,拿起毛笔

“我们并非要编撰一部取代古经典的鸿篇巨制。

我们做的,可以是一部‘实践手册’,一部‘云霞关用药指南’。”

她一边说,一边在纸上飞快地勾勒出框架:

“其一,重定形态。”

她在纸的上方写下这四个字,“我们不必追求收录天下万物,只聚焦于云霞关周边、乃至我军控制区域内,确实可用的药材。每一味药,都需采集实物标本,或绘制精细图谱,务必使后来者能按图索骥,准确辨认。记录其详细形态,根、茎、叶、花、果、种子,各有什么特征。”

毛笔移动,写下第二点:

“其二,详录生态。明确记录其生长环境,是喜阴喜阳,是生于山崖还是水畔,何时开花,何时结果,何时采收药效最佳。这些,都需要我们亲自去野外观察、记录。”

“其三,实证药性。”

苏芷的笔触加重,“这是核心。

摒弃模糊描述。

通过我们正在进行的提取、测试方法,尽可能量化其止血、消炎、解毒、退热等具体效果,并明确其毒性、副作用以及安全用量范围。

将成功的案例,如‘云霞解毒散’的研过程和数据,完整记录在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继续写道:

“其四,规范炮制。记录不同炮制方法(如酒制、醋制、蜜炙、炒炭等)对药性的具体影响数据,确定何种病症、何种情况适用何种炮制品。”

“其五,配伍新知。在尊重古方的基础上,利用我们的测试方法,探索新的、更有效的药物组合,或者验证、优化古方的配伍比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