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州牧府书房内,檀香清冷,丝缕细烟自香炉中袅袅升腾。
早有下人候在廊下,见苏闻贤身影,即刻上前躬身行礼,低声道:“大公子,老爷已在书房等候。”
随即侧身引路,步履轻缓地将二人带至书房门外,轻叩门扉。
内里传来一声低沉的“进”。
苏霆昱自书案後起身,正欲行礼,目光迎上踏入书房的楚南乔时,目光几不可察地微微一滞。
他早闻当朝太子风姿卓绝,却不想竟是这般出衆。
眼前人一袭素色常服,容颜清冷如浸月华,眉眼间既有天家威仪,又带着一种近乎剔透的疏离感,仿佛谪仙临世,不染凡尘。
苏霆昱瞬间收敛心神,行至房中,躬身深施一礼,声线比方才更显沉稳持重:“臣苏霆昱,拜见太子殿下。”
他目光垂下,不再直视。
楚南乔虚擡右手,语气淡然却自带威严:“苏州牧请起。孤此行微服,不必过于拘礼。”
侍女悄声奉上香茗。楚南乔端坐主位,并未沾唇,任茶香袅袅。
苏闻贤上前一步,微一颔首,语气疏淡如对寻常同僚:“父亲。”
再无他言。
苏霆昱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一瞬,几不可闻地“嗯”了一声,擡手示意:“殿下请用茶。”
略作寒暄,提及舟车劳顿丶江中风物等寻常话题後,楚南乔眼风微动,侍立一旁的莫北便捧上一只紫檀长匣。
楚南乔语气平和,开口道:“初次拜会,孤备下一份薄礼,乃前朝名家的画作,聊表心意。”
苏霆昱闻言,神色一正,再度拱手:“殿下厚赐,臣愧不敢当。”
“苏州牧为国镇守一方,劳苦功高,不必推辞。”楚南乔语气温和却不容拒绝,莫北已将画匣轻置于苏霆昱手旁的茶几上。
苏霆昱目光扫过那精致画匣,又极快地掠过眼观鼻丶鼻观心的苏闻贤,眼底闪过一丝了然的复杂之色,但面上仍是谨守臣节:“臣,谢殿下恩赏。”
此礼既毕,气氛稍缓,他顺势切入正题:“殿下亲临,是为盐漕之事?臣已得风声。不知殿下有何章程,臣定当竭力配合。”
楚南乔将账目疑点与赵常之事简要说明,而後道:“苏州牧坐镇江中,熟知本地情势,孤欲彻查此案,需证据确凿,厘清积弊。此事,需倚重苏州牧鼎力相助。”
苏霆昱道:“殿下放心,一应文书账目,臣已命人封存,随时听候殿下与闻贤核查。”
他话锋一转,语气凝重:“至于漕帮赵常……此獠盘踞日久,关系错综复杂,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殿下与之周旋,务必谨慎,以免打草惊蛇,反生事端。”
楚南乔听出其言语间的保留与深意:“苏州牧提醒的是,孤自会斟酌。如今父皇静养,京中局势未明。江中乃国家财赋重地,南北漕运之咽喉,关乎国本。值此多事之秋,正需苏州牧这等朝廷重臣,持重守正,稳定一方,以安社稷。”
苏霆昱拱手,言辞恳切,却依旧将立场置于一个微妙的位置:“殿下言重了。臣蒙陛下信重,委以镇守江中之重任,唯知效忠朝廷,恪尽职守,以报皇恩。凡有益于社稷黎民之事,臣必竭尽全力,不敢有辞。”
他始终强调朝廷丶社稷,而非表明支持太子,其观望之意,昭然若揭。
苏闻贤坐于下首,指尖在膝头无声轻叩,闻言,唇角掠过一丝极淡却冰凉的讥诮。
苏霆昱恍若未觉,转而向楚南乔道:“公务虽紧,亦不敢怠慢殿下。府中已略备薄宴,仓促之间,若有简陋,还望殿下海涵。”
他话锋微微一顿,目光终是转向一旁的苏闻贤,语气较之前缓和了些许,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闻贤,也一同前来。”
楚南乔端坐不动,眼睫却几不可察地轻敛一瞬:“苏州牧盛情,孤却之不恭。”
言毕,他才仿若寻常般,视线自然流转,落在一旁的苏闻贤身上,语气是一贯的淡然:“苏侍郎若无其他要务,便一同赴宴吧。”
这一问,看似寻常,却于无声处为苏闻贤筑起了台阶。是“苏侍郎”赴上官之宴,而非“苏闻贤”归家应卯。
苏闻贤擡眸,先迎上楚南乔那看似随意却深含维护的一瞥,心头那点泛起的冷意悄然散去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