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尘与光(一)不想同行了。
想再多走一走,路终有尽时。
魏元瞻把知柔送到曲妃巷,心绪已经比刚出宋府要平稳许多。人已送至,上马欲离,背後忽有个声音道:“谁对你不公平?”
魏元瞻听罢,坐在马上轻笑了声:“谁敢呢。”复催马徐行,丢下一句,“走了。”
知柔望着他的背影融入夜色,沉默一会儿,心思转到自己身上,冲裴澄问:“小裴哥哥,今日用的是长房的车吧?”
裴澄说是,知柔安心地笑了,让他不必再跟。自己独步一段,从最阴郁的墙角翻了进去,跳入宋府。
月光皎洁,如水一般覆于林木,将家塾围绕,宛如世外之地。
石阶上,宋祈羽长眉微挑,睨着黑暗处,那里正传来“沙沙”的响声。
不多时,视野中先出现硬挺的袍摆,随後是衣领丶发髻。
来人撞见他的目光,稍顿了顿:“大哥哥。”
宋祈羽看她一眼就知道她生病乃借口,没多问,他是回家塾取东西的,便应了一声。
知柔未料到此处有人,乍被发现,双手在背後藏了藏,是她一贯尴尬懊悔的模样。
她不说话,也不动,就那麽直立在草壤里,宋祈羽瞧她好笑,语气仍是平淡的:“还不回去?”
“回。”知柔拔靴出来,有些讪讪地提了提唇,视线却不往宋祈羽身上多放一眼。
“四妹妹常在河边走,不怕湿了鞋吗?”他突然说道。
宋知柔如此托病,一两次也罢了,时日长丶次数多,若哪一回叫母亲知道,必会责她规矩不严,有损宋家女名声。
三妹妹业已及笄,母亲对她的婚事尤其看重,如让宋知柔搅了去,从前压着的旧账该翻出来清算了吧。
知柔垂着眼,很不自在,大哥哥简直和父亲似的,就知道教训她。明明父亲是个笑面虎,她都觉得不如大哥哥令人感到害怕。
知柔无话可说,开始打岔:“大哥哥,亭松书院如何?”
“尚可。”
“祖母说想去江东看看老侯夫人,大哥哥,我能跟着去吗?”
“祖母身边不缺你伺候。”
知柔暗暗撇嘴,跨出洞门:“那大哥哥会陪着祖母?”
“不会。”
“那祖母多孤寂呀,山长水远,祖母的年岁也高了……”
二人一路同行,知柔的疑问很多,最後不知怎麽聊到小王爷,宋祈羽脚步微刹。
知柔侧首:“怎麽了?”
宋祈羽神情难辨地打量她一会儿,开口却是嘲讪的语调:“四妹妹果真与魏世子走得太近,天潢贵胄也敢随口打听。”
知柔再次无言。
不想同行了。
她遥望西南一眼:“我与大哥哥不同道。”示意他慢去。
三月底,荣清郡主在云居别院设下雅集,宋含锦收到请帖,不愿独往,说什麽也要携上知柔。
按星回的话讲,四姑娘浑同男子似的,武艺非凡,可琴棋书画四样里,四姑娘只擅书法一项,去那雅集同一群闺秀相较才艺,岂不丢丑?
她是一心替主子着想,知柔也认同,这日出门的时候,知柔耷拉眉眼,牵住宋含锦:“三姐姐,非去不可吗?”
宋含锦提着眼梢端祥她。每逢节日宴会,外人见到知柔少不得议论几句,宋含锦以为她早就无视她们了,竟仍在意麽?
“是荣清郡主下帖请我,你与我一道,便是郡主的客人,谁敢置喙郡主的行径?”
知柔见她误会,无奈地努了下唇:“不是担心这个。”
宋含锦思忖一会儿,吊着笑眼扫她:“怎的,怕等下吟诗作对,你应付不来?早同你讲修个琴艺,你偏不,说什麽精力有限,能做好读书习武就很满足了。”
知柔越听,唇抿作一线,宋含锦瞧她是有些怏怏,又转了声气儿:“你今日陪我,我t把你上次看中的玉韘买回来赠你,如何?”
可见她是个好收买的,闻言,她重新笑起来,没再多说什麽,翻进马车。
荣清郡主作东道,来的都是文人雅士和一些适龄的闺秀小姐。男女分席,由一道廊桥南北隔开。
知柔登桥时往男客那边望了一眼,有个年轻男子正在主持场面,应是仪宾。而他身旁被人敬着的男人,稍微体宽,穿戴华贵,周围人称他“小王爷”。
原来这就是传闻中心智不全的小王爷麽,那些人朝他行礼,他都一一回应,举止从容,与常人无差。知柔收回眼,果然人不可貌相,这话说得很对。
想起江洛雅与她提过嘉阳县主,知柔不免心奇,掣住宋含锦袖角,抑着嗓音:“嘉阳县主不是小王爷之女吗?”
我朝亲王之女皆册封郡主,无一例外。
宋含锦心下一跳,扭过脸:“谁同你说的?”
知柔被她盯得有些懵:“没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