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向李世民直播我在贞观摸鱼笔趣阁 > 第29章(第3页)

第29章(第3页)

当然他知道这是个好制度,并且决定扩大规模选取人才,他相信假以时日科举制将发现无数人才为他所用。

但他没想到的是,少年竟然会说未来科举会成为士人最大甚至唯一的上升通道,这怎麽可能?世家难道不存在了吗?

依他对世家的了解,如今的世家对科举可是十分看不起的,他们是被逼无奈加入了吗?

想到这,李世民心中涌出一阵喜悦,如果是这样那倒还不错,毕竟他早就看不惯那些世家无能的子弟仅靠着投了个好胎便能获得官职,让他们跟着一起来考试自然是好事。

此时的李世民任他如何千古一帝丶雄才大略都不会料到曾经不可一世的世家会在唐末被屠杀殆尽,大唐数代帝王头疼不已的世家门阀通通被瓦解。

但很快李世民心中那点欣喜便没了。

【又因为唐末的缘故,大宋对武将的忌惮极深,开啓了重文轻武的国策,儒家文臣们彻底把控了朝政後,一切就都变了。】

李世民一惊,後来的朝廷竟然忌惮武将,重文轻武?他们是疯了吗!

军队才是一个国家的立身之本,他们这样自废武功岂不是会被周边胡人任意欺凌?

不过能取代大唐的皇帝也应当不是什麽蠢蛋啊,他会做出这样的决策必然不可能完全没有理由。

难道是唐末发什麽事,让後朝的开国皇帝宁愿自废武功也要打压武将?

相较于李世民的焦虑担忧,文臣们心中可谓是欣喜非常,哪怕他们知道少年对他们满是批判。

但他们却觉得少年就完全是对的吗?哪怕他被仙人选中。

後个朝代的皇帝们必然也不是傻子,会打压武将让文臣当政定然有道理,他们的陛下也不是没有判断力的,定然不会对那妖言惑衆的少年听之任之。

然而他们刚这麽安慰自己没多久,而便在少年的描述中意识到他们完蛋了。

他们的陛下不一定会完全听信少年的言语,但听完後却也决不会放任他们做大。

【客观来讲,儒家将忠义丶民本丶礼治等等思想赋予给了军队,使得华夏军人的道德素质增加了许多,华夏军人爱国的思想大大增加,增加了军队的凝聚力。儒家讲究师出有名丶慎战,避免了许多战争,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

【但儒家太过讲求道义丶正义性,甚至常常寄希望于用仁义道德去感化敌国,使得华夏军事理论僵化,毕竟战场之上敌人可不会跟你讲究仁义礼智信,打仗往往靠的是兵不厌诈。】

【而又因为慎战,华夏的军事由曾经的开拓进取转变为防御保守,再也没有之前开疆扩土的进取精神。】

【儒家对“奇淫巧技”的看不起,也导致他们重视道义轻视武器装备的发展,也导致华夏军事技术止步不前,难以发展。】

【除此之外,文臣们还往往自作聪明,觉得自己很能算战争的经济账。在他们看来抵御周边入侵的战争所需的军费比割地赔款所需的钱还多,所以与其打仗不如直接割地赔款。结果就是宋这个自诩汉人正统的王朝被周边几个胡人国家一步步逼到了长江以南,直至最终被新一轮的胡人灭了国也没能收回故土。】

【可以说儒家的大行其道直接让汉人变得保守无比,从此不仅不能开疆扩土,甚至连长久以来的汉地都难以保住。】

李世民的脸彻底黑成了锅底,他没想到取代大唐的竟然是这麽一个荒唐的王朝。

哪怕知道“宋”并不是他的王朝,但一想到宋的子民也曾是他的子民的後代,他便觉得心痛难耐。

不管唐末发生了什麽事,会做出这个决定的皇帝都是昏君。

至于那些个儒家文臣,决不能让他们占据朝堂的主导地位,不然国家就危了!

孔颖达等人也再没了侥幸,别的帝王还可能因为心动老百姓能成为顺民饶过他们,他们的陛下绝不可能。

至少不会放任他们做大,影响军队。

毕竟他们比谁都清楚李世民对开疆扩土,威震四夷的执着。

而後他们心中也生出了些委屈,後世的儒家怎麽能这麽蠢?

如今的他们决计不会做出这麽蠢的事,为什麽他们要替他们背锅啊!

陛下您不是向来明辨是非,请明鉴啊!

这般想着几人便都用无辜求饶的眼神望向李世民,试图唤醒李世民对他们的同情。

然而少年却不止于此,竟又从根子上批判起了儒家学说。

【而且儒家一直号称自己是治国的学说,看不起别的学派,但真的是这样吗?】

-----------------------

作者有话说:其实是有多种原因的,不只是儒家的问题,这里主要是主角想要发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