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穿越贞观之我是李世民 > 第75章(第1页)

第75章(第1页)

第75章

科举!李世民瞬间抓住重点。

武氏改革了科举,而且明显还是科举改革中极其重要的一步!

之前长孙无逸和天音便数次提到了科举,话外之音隐藏的都是科举对华夏的发展十分重要,是士人晋升的最主要途径,跟如今还只不过是一个不太入流的官员为官的方式可谓是大相径庭。

李世民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选拔人才的方式,如今已经在思考该继续改革科举制。

毕竟他阿耶上台就已经取消了士人考取科举必须由官府推举的规矩,允许士人“投碟自应”,大大提高了科举选拔官员的范围,他自然也不能落後于李渊。

如果能有现成的“学习”的改革方法,他自然是乐见其成。

然而之前每一次提到科举时,不管是天音还是长孙无逸都是浅尝辄止,让李世民犹如雾里看花。

再加上每次天音的信息如同爆炸了一般,李世民很快便被其他更重要的信息吸引了心绪,所以一直没能找到机会一探究竟。

而且更重要的是长孙五郎还曾提到过科举导致士人的思维僵化,不利于未来华夏的技术发展,让他有些踟蹰不前,不敢轻易实施改革。

毕竟万一他好心办坏事了可怎麽办?

不过如今长孙五郎既然特意提起,他总会详细介绍一番了吧?

不得不说李世民最关心的还是治国要领,所以哪怕是这个时刻他还是将武氏篡权之事抛诸脑後,一心只想知道科举改革的具体举措。

这一次长孙无逸也总算没有思绪飘忽,继续“吐槽”了下去。

【隋朝之前,朝廷对于人才的选拔从周朝的“乡里选举”到汉代的“察举制,再到魏晋南北朝时的“九品中正制”,虽然有不少的改进,皇帝们也做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态度。但人才举荐实际上都离不开一件事,那就是需要一个有权有势有名望的人举荐他。】

【但对于一个真正的平民来讲,他哪里去认识这样的人呢?更不提是不是每个有权有势之人都有公平的向上推举贤才的开阔胸襟。是人便会有私心,他们天然会去嫉妒排斥跟他们利益冲突之人,偏心自己的亲近之人。】

【而哪怕有官员愿意公平地举荐贤才,一旦举荐成功,两人便成了天然的政治同盟。心思活络的士子更是直接依附到了有权有势的家族中,发达了後又能反过来壮大该家族。】

【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後,到了隋唐时期形成了一大批垄断朝廷官场的世家大族。甚至可以说是王座上的皇帝都轮替了好几家,但朝堂上的官员却还是那几家。】

【当然能坐在皇位上的皇帝们也不是傻的,杨坚统一天下後便废了“九品中正制”,并开始分科目考试选取官员,这被视作是科举制的开端。】

李世民深以为然地叹了口气,长孙五郎说的这些他又何尝不知道?甚至他们李家也算是世家大族的其中一员。

当他们李家身为臣子时,对此喜闻乐见。

但如今他们成了坐天下之人,自然不愿再见到朝廷再那些世家门阀把持。

特别是世家门阀如今经常眼高于顶,有时甚至连皇室也不放在眼中。

当然由于李世民自己军功过人,威望极高,世家在他面前还是不敢造次的。

而且如今他刚登基,有太多更重要的事要做,他哪里有空去管世家?

当然如果科举制能敲打敲打世门阀们他还是不会拒绝的,毕竟世家门阀阳奉阴违之事可做了不少。

【唐朝建立之後,李唐皇帝们也开始加入到了打击世家中来,科举这个选拔人才的好办法他们定然不会放过。】

【李渊取消官员推举,李二又进一步增加了考试的科目,完善考试内容,扩充国学规模,擡高科举入仕的地位以及扩大录取规模。】

李世民在心中点头,不愧是自己,就是重视人才!这样一来他能选出的人才不就大大增加了。

然而他还没高兴多久,长孙无逸的吐槽就如同一盆冷水当头浇了下来。

【不过李渊本就是个出生论的拥护者,他可是认为跟他一样的贵族出身才能成为高官的,怎麽可能真正限制世家贵族?这不是打自己人吗?】

【至于李二,他在位期间对世家也没有下什麽重手,所以後世不少黑子老是骂他被世家门阀给控制成了傀儡。不过个人觉得本质上还是因为他本质上是开国之君,世家不敢蹦跶得太过,两者之间没有太大的矛盾。而且李二也是世家贵族出身,估计有的时候不爽归不爽,但也不会去下狠手。】

【当然这终归是李二难得的疏忽,被後世黑子骂什麽的就受着吧。】

李世民嘴角不由得一抽,他承认他可能有些疏忽,但至于被说成是傀儡吗?这个世界谁能控制他?

他太强了世家不敢造次,他也不能没事去给人家治罪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