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国营厂工人日常[年代 > 211 1988(第2页)

211 1988(第2页)

“得亏现在政策好,咱们这把年纪了还能有份挣钱的活儿。”

虽说家里有钱完全够他们老两口过日子,两个孩子也孝顺,但总归是不一样的。

“谁说不是呢?自己挣的钱,花着都理直气壮。”

一直到十二月底,杂货铺的电话终于给安装上了。

刚装好,方大妈就把打电话的价格牌挂在了窗边。

说是元旦那天开业,电话一安装好,家里的杂货铺就开始营业了。

虽说家里的杂货铺小了点,但过日子要用的零碎东西,这儿几乎都有。

经常有小孩儿捏着钱,蹦蹦跳跳地过来买调料品或者小零食。林听更是每天一到放学时间就冲到了门口最前面,探头探脑地等家里人来接。

一到家,林大爷的自行车刚停稳,她就迫不及待地爬了下来,直奔杂货铺。

“奶奶,我来当售货员了!”

关月荷下班过来接林听,正好见到胡同口排了个小长队,全是要来打电话的。

有些邻居就是跟着凑热闹,要给常联系的亲友报这边的电话号码,让亲友以後都往这儿打。控制在一分钟内讲完,这样只需要给两毛钱。要是讲得多了点,三分钟就是五毛钱。

林听这个小售货员笑眯眯地收钱,她只管收,大家逗她问:“你给算算,t应该找我多少钱?”

“老师没教。”林听不想回答,就道:“後头还有人要打电话呢,您不着急,您就往旁边等等。”

一本正经的样子逗得大家直笑。

关月荷见她玩得开心,没急着逮她回家,正想把摩托车给推进一号院,正好遇上曹丽丽拎着个饭盒从二号院出来。

曹丽丽在靠近服装厂新厂附近开了个日用品店,白天都是她在那儿守着。等到常正义下班过去了,她再回来做饭带过去。

虽然胡同里多了家杂货铺,但对曹丽丽开的日用品店并没多大影响。

两家店的位置差得远,顾客群体没多少重叠的。更重要的是,方大妈和林大爷的这个杂货铺,规模太小,卖的东西也不够齐全。

“哎,月荷,我上次和你说的事儿,你们家要不要办?”

大概半个月前,曹丽丽问她要不要办个烟证,在杂货铺里卖烟。

这年头,吸烟的人不少,尤其是工人,还舍得花钱买几块钱一包的。

不过,关月荷去问过了,这个证不好办,她家这杂货铺不符合□□条件。

曹丽丽悄悄暗示了她说可以办,常正义大嫂家里是管这块儿的。

“不用了,家里开个普通的杂货铺,也够忙活了。谢谢你啊。”

“嗐!我就是顺嘴的事儿。”曹丽丽也没多劝,又闲聊了两句,忙着出门送饭去了。

常正义一边吃饭一边听曹丽丽说关月荷家不打算办烟证。

他半点没意外,他爸妈没少说过:关月荷和林忆苦那两口子啊,在正事上半点不含糊,人家正气着呢。

所以啊,他们当多大的干部,胡同里的人嘴上酸,但实际上没几个眼红的。

就是这种人当领导,他们才放心呢。

元旦那天早上,关月荷一家三口都去杂货铺帮忙了。

附近的人都奔着“卖够十块钱赠送一只鸡蛋”这个活动来买东西,队伍都快排到长湖街道上了。

家里有人负责收钱找钱丶有人负责送鸡蛋,有人负责从货架拿东西。。。。。。关月荷负责去原来的卧室搬存货。

家里开杂货铺只用到了小房间做门面,大房间被拿来充作仓库。

有邻居家里房间不够住,想找她租这间屋,但她没同意。

她担心人家租了房子,把後墙砸了也开个店。就算不开店,家里那麽多货囤着,万一租户起了心思,偷家里的东西呢?

总之,为了每个月十几块钱租金,这不划算。

林爸方妈要给她算租金,她也没要。

她忙着给杂货铺里的货架补货,搬进搬出的,还挺乐呵。

甚至想过一种可能:要是她一直在国营厂待着,说不定真可能会办停薪留职,在家开个杂货铺。

“月荷,货架上没盐了。”

“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