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退休
关月荷上次回老家,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倒是林听她们几个小的,年年寒暑假都往丰收大队跑。
大伯母一家也因为娟娟姐弟俩在城里读初高中,没少往城里跑。
关月荷小院空着的客房,和一号院那间空出来的主卧,基本都是大伯母一家进城过夜时才有人住进去。
“二姐,好了没有?大哥的车到了。”关爱国过来敲门。
“来了。”关月荷和林忆苦倒是轻松,但林听是又背书包又拎大包小包的。
他们回老家吃饭,下午就回来了,不能耽误明天上班。而林听要留在老家住几天。
“舅舅帮你拿。”
“我自己可以!”林听躲过关爱国的手,哼哧哼哧地往银杏胡同飞奔。
“嘿!舅舅帮你拿还不好?”关爱国挠挠头,“二姐,她又琢磨啥坏主意呢?”
“怎麽就是琢磨坏主意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多吃多锻炼才有力气。。。。。。”关月荷懒得继续解释下去,拍了下他後脑勺,“别废话了,赶紧走。”
关爱国气了几秒又泄了气,想说他都三十多岁的人了,怎麽还动不动就打他?但话刚到嘴边,二姐和二姐夫都盯着他看。。。。。。算了,一家人。
来的不止他们,还有林大爷方大妈和林思甜一家三口,关建国买的小客车塞满了人。
关建国以前在厂里的运输队就是开大车的,之後在厂里办了停薪留职开起了出租车。本来开出租开得好好的,但机械厂从去年开始也走了下坡路,效益不好,只能让一部分工人下岗。而非机械厂子弟的伟伟就在第一批下岗工人名单里。
二十七八岁的人了,总不能下岗了就待家里闲着。于是,关建国就让伟伟去学了车,接他的班开出租,他则是买了辆二手小客车,每天往郊区底下的乡下跑,载人运货。
伟伟下岗待业後,原来定好的结婚日期一拖再拖。
大哥大嫂琢磨给他再找个工作时,倒是知道要问家里人的建议了。让伟伟去买小客车拉客的主意是谷满年给出的,大哥大嫂听进去了,只不过是父子俩换了下工作。
正想到这儿,伟伟就开了出租过来,招呼爷爷奶奶和林大爷方大妈坐他的车。
“我们今儿也奢侈一把坐出租车去。”江桂英乐呵呵地拉着老姐妹上车。
几个老的不选择坐小客车是对的。
关月荷坐在最後面那一排,都觉得耳朵嗡嗡响。挨着她坐的林思甜恨不得两只手都捂住耳朵。
“咱们以前没这麽闹腾吧?”
“我们是,你哥不是。”关月荷和好姐妹说悄悄话。
“。。。。。。也是,闺女像爸丶外甥像舅。怪不得。”林思甜瞬间觉得林听和陈鱼太吵是件理所应当的事情,而瑶瑶。。。。。。天天和这两个能闹腾的待在一块儿,近墨者黑,也合理。
“嘻嘻。”俩人不约而同笑了起来。
坐在中间的林忆苦若有所感,回头看了眼,正好看到她们两个拿手挡着嘴巴说话,说几句就擡头朝他和陈立中看一眼,又笑得肩膀一抖一抖的。
照他对她俩的了解,这会儿十有八九是在说他和陈立中的坏话。
很快,关月荷和林思甜顾不上说谁的坏话了,颠簸了一个小时,丰收大队终于到了。
回老家的路好走多了,以前要又坐公交又骑自行车得花两个小时才能到,现在坐小客车,从胡同口到大伯大伯母家门口,只需要一个小时。
怪不得老爹每次从老家回城都要念叨,说现在老家条件好多了,那小楼房住起来,比银杏胡同的老平房舒坦多得多。
关月荷站在伯父伯母家的院子门口往里看,一栋两层高的小楼房尤其显眼。
独门独户的小楼房,谁不喜欢啊?
反正关月荷就喜欢得很,要不是自家的小院没法建个两层高的,不然她也要建个小楼房。
屋里收拾得干净亮堂,大件也样样不缺,彩电丶冰箱和电话,新时代的三大件,就在客厅里摆着呢。
但二哥说了,他们家在丰收大队不算是条件最好的,有些人胆子大,敢想敢干,承包的地更多,这几年下来挣得盆满钵满。
院里进进出出都是人,大伯大伯母一家在丰收大队的人缘好,娟娟考上大学,来喝喜酒凑热闹的人多。
“卫国,你和秋月以後就等着享福了。娟娟考上了大学了,以後毕业出来能当干部,就是城里户口了。”
“老关,你们家怕不是供了个文曲星?数数,这都出几个大学生了?”
大伯大伯母和二哥二嫂笑得合不拢嘴,一桌桌地去招呼客人,谦虚地说着:“不求娟娟当大干部,以後能进个好单位有个好工作就够了。”
不过,还没等到娟娟大学毕业,96年这一年,国家正式取消了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
此时的娟娟刚刚读完大三,即将迎来大学时期的最後一个暑假。
江桂英在家气得把鸡毛掸子挥舞得砰砰响,“怎麽就取消了呢?!它就不能晚一年再取消?”
国家一个大政策下达,也不是临时起意的。前面两三年已经有了苗头,算是一点点地过渡,直到今年才正式下达。
个人在国家政策丶时代浪潮面前,不过就是一粒尘埃。没有长久不变的政策,还是那句话,谁能跟上时代发展,谁就能跟着扶摇直上。
关月华不紧不慢地切开桌上的西瓜,道:“我看娟娟自己有想法,您就别操心了。”
江桂英没法不操心,家里的几个小辈读书丶结婚,她都忍不住要操心,生怕他们没有好工作。
现在政策一出来,说不安排工作了,江桂英人都傻眼了。
“多正常啊,大学生越来越多,单位哪能变出来那麽多岗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