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外头的国营单位,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大浪淘沙,剩下的已经不多了。而外面的私企和外企却是越来越多。
再说了,就现在的情况,大学生毕业了,人家还真不一定想服从分配进单位呢。
“那静静不就服从分配进了卓越服装厂?”江桂英反驳道。
“那哪能一样啊?”刚刚只顾着吃西瓜的关月荷道:“卓越现在是股份制企业了,不算是国营单位,政府都不占股了。”
卓越服装厂从93年就提交了産权改革方案,方案被按了两年,直到去年,国家肯定了诸城股份制改革的模式,各个地方跟着学习,卓越服装厂的改革方案在今年年初才正式得以通过。
全厂4233名职工,共同出资购买了卓越服装厂的全部资産。自此,卓越服装厂不再是国营厂。
産权改革还不到半年,卓越服装厂的效益翻倍。用谷满年的话说,现在干得比刚进厂的时候还起劲,毕竟厂子也有他的一份了。
産权改革後,厂里人事科直接找到学校去招人。静静在服装学院学的服装设计,专业对口,还没毕业就和卓越服装厂签了合同,这和以前的大学生毕业服从分配不一样了,人家现在叫“双向选择”。
江桂英越老越犟,非说卓越服装厂和以前的国营厂没区别,不就是産权改了?其他的都没变啊。
连厂长都还是郑厂长。
想到郑厂长,关月荷有些失落。
谷满年说,郑厂长今年要退休了。
这会儿轮到关月荷叹气了,他们郑厂长怎麽就要退休了呢?
—
“卓越服装厂从正式建厂至今,刚好三十年。卓越的三十年里,我当了二十八年的厂长,见证了我们卓越服装厂从一间小平房,发展到了现在三个分厂的规模。从八名正式工丶十二名临时工,发展到今天四千多名正式工人。。。。。。”
郑行敏一一扫过底下黑压压的人头,有与她同行三十年的老同事,有刚进厂的新面孔,还有些已经退休的老工人,更有从卓越服装厂走到更广阔天地的同事。
厂里顺利完成了産权改革,她也为这个自己一手创办起来的厂子尽了最後一份力。
挑了三十年的担子终于可以放下了。
她觉得自己这个厂长做得还算是合格的。
—
“咱厂长真谦虚,要是市里要评十佳好厂长,咱厂长必须有一票!”
提起郑厂长,关月荷依然会竖起大拇指,大夸特夸。
“那没得说!”谷满年附和完就忍不住叹气,“真舍不得咱们厂长。”
关月荷却笑道:“生産队的驴还有休息时候呢,咱厂长忙这麽多年,也该歇歇了吧。”
“说得也是。咱厂长今年都五十多了,她闺女都结婚生孩子了。”
卓越服装t厂的发展有目共睹,郑厂长本来有更好的前程,但最後还是选择留了下来,一心一意要把卓越服装厂给做大做强。
但他们也没想到,郑厂长退休在家待了才半年多,闲不住,跑去读了个研究生,回学校深造去了。
98年,关月荷再听到郑厂长的消息,被吓了一大跳,郑厂长读完研究生出来,自己开了个装修公司。
这行业跨得,关月荷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要不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呢。
就他们郑厂长这个干劲儿,还能再工作三十年。
也是这一年,国家停止住房分配,实行住房商品化。
攒了几年的工资,关月荷全给拿了出来,买了郊区的经济适用房,一平差不多两千块。
她说要买楼房的时候,江桂英和林大妈一听到价格就倒吸冷气,听到她还找银行贷款了,更是吓得厉害。
“要不,咱们还是攒攒再买?”
“不成。”关月荷坚持,“我觉得咱郑厂长说得很有道理,以後都不分房了,大家不就只能自己买房?那房子就这麽多,以後肯定越来越贵。”
反正钱放在银行里的利息比不上前几年,前几年还有高达10%以上的存款利率,现在差多了。
即使是贷款,她和林忆苦的住房公积金可以覆盖每月的还款。林听也刚上高中,家里没花大钱的地方。
江桂英她们知道劝不动她这头犟驴,只能捂上耳朵当听不到。
林听周末回家,习惯先往银杏胡同跑,正好听到姥姥和奶奶说她妈妈。
“以前觉得她手紧,比她姐会过日子,你看看她,房子一套一套地买,就三口人,买那麽多房子也住不下,唉。。。。。。”
林听一听,就知道是自己妈妈去郊区买楼房了。
买这套房,她也出钱了,这麽多年的压岁钱成了房子首付的一部分。但爸爸妈妈说了,这套房子是只给她一个人的,以後她就算是考不上大学丶在家开小卖部,也不用愁,他们已经给她买了房子做保障,她开一辈子小卖部都可以。
很快,姥姥姥爷不说买房不好的事儿了。
市里的胡同开始腾退,银杏胡同的大爷大妈每天一碰头,聊的就是银杏胡同会不会腾退的事儿。
腾退还没影呢,大爷大妈们已经商量好拿钱去郊区买楼房,大家以後还一块儿做邻居。
作者有话说:[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