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锦衣夜行百度百科 > 第211章 朝堂惊变(第1页)

第211章 朝堂惊变(第1页)

黑匣中的秘辛如同惊雷,在林燮与萧然心中炸响。白莲教“窃天”计划的真相,以及那可能隐藏在宗室之中的当代“容器”,让整个局势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与凶险。

然而,未等他们消化这惊天信息,并制定出下一步行动计划,朝堂之上的风暴,已抢先一步向他们席卷而来。

翌日清晨,天色未明,宫中便传出太后懿旨,召集群臣,于太和殿举行大朝会。旨意中特意点名,命太保、锦衣卫指挥使林燮,及客卿萧然,务必出席。

这道旨意来得突然,且意味深长。林燮与萧然秘密回京的消息,显然并未完全瞒过某些人的耳目。

太和殿内,文武百官肃立。年幼的皇帝朱载垕高坐龙椅,但明显精神不济,带着怯懦。圣母皇太后刘氏垂帘坐于其后,虽看不清面容,但那透过珠帘传来的目光,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压。她的兄长,承恩公刘守义,身着簇新的朝服,立于勋贵班,志得意满。

林燮与萧然身着正式官服,步入大殿时,立刻感受到了无数道含义各异的目光。有关切,有担忧,有敬畏,但更多的,是幸灾乐祸与冰冷的审视。

朝议伊始,并未如往常般先议军政要务。刘守义率先出班,手持玉笏,声音洪亮:

“陛下,太后娘娘!臣有本奏!”他目光扫过林燮,带着毫不掩饰的敌意,“太保、锦衣卫指挥使林燮,前番虽平定庆王之乱有功,然其恃功而骄,目无君上!未经陛下与太后明旨,擅离京畿重地,远赴西北,挑起边衅,致使西北军心不稳,边关震动!此乃其一!”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高昂:“其二,林燮执掌锦衣卫,监察天下,却纵容属下,罗织罪名,构陷忠良,致使朝堂空虚,百官惶惶!其心叵测,其行可诛!臣恳请陛下、太后,罢黜林燮所有官职,交由三法司严加审讯,以正朝纲,以安天下!”

这番指控,条条狠辣,直指林燮擅权、跋扈、祸乱朝纲,几乎是要将其置于死地!

刘守义话音一落,其党羽御史、言官纷纷出列附和,言辞激烈,仿佛林燮已是十恶不赦的国之巨蠹。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高拱等较为正直的官员面露忧色,想要出言辩驳,但在太后明显偏向刘守义的情况下,一时也难以开口。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林燮身上。

林燮面色平静,仿佛那些恶毒的指控与他无关。他缓缓出班,并未看刘守义,而是直接面向珠帘后的太后,躬身道:

“太后娘娘,陛下。刘公所言,臣,不敢苟同。”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殿内的嘈杂。

“臣赴西北,非为擅启边衅,乃为追查谋害先帝之真凶,铲除祸乱社稷之根源——白莲妖教‘菩提’组织!”林燮抬起头,目光锐利如刀,“此事,臣离京前已有密奏呈送内阁与司礼监备案!何来‘擅离’之说?”

他目光转向刘守义,冷声道:“至于构陷忠良?刘公所指,可是庆王朱宸钧、次辅张居正、司礼监陈洪等人?他们勾结白莲教,私蓄军火,密谋造反,铁证如山!莫非在刘公眼中,此等逆臣贼子,也算得上是‘忠良’?还是说,刘公与这些逆党,有何瓜葛,故而在此鸣冤叫屈?”

最后一句,反问得极其犀利,让刘守义脸色瞬间涨红!

“你……你血口喷人!”刘守义气急败坏。

“是否血口喷人,自有公论。”林燮不再理他,再次面向太后,“太后娘娘,臣等在西北,不仅捣毁了白莲教一处重要巢穴,更缴获了关乎社稷存亡的惊天秘辛!白莲教妖人,所图非小,其‘窃天’之谋,已然延续数百年,意图窃取我大晟国运龙气!其当代脑‘上师’,更是狡诈无比,真身可能就隐藏于宗室之内,图谋不轨!”

“哗——!”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窃取国运?宗室之内?这消息比庆王谋逆更加震撼人心!

连珠帘后的太后,似乎也微微动容。

“林燮!你休要在此危言耸听,妖言惑众!”刘守义厉声喝道,“什么白莲教,‘窃天’之谋,分明是你为了脱罪,编造出来的谎言!证据呢?拿出证据来!”

“证据自然是有。”林燮沉声道,“但此事关系重大,涉及宗室清誉乃至国本,臣请求与太后、陛下及内阁重臣,于偏殿密陈!”

他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将黑匣中的秘密和盘托出,那会引起更大的恐慌和动荡,也会打草惊蛇。

“密陈?我看你是心虚!”刘守义岂能让他如愿,步步紧逼,“有何证据,不能当众展示?莫非你想借此机会,欺瞒太后与陛下,继续构陷他人?”

朝堂之上,再次陷入激烈的争论。刘守义一派咬死林燮拿不出证据就是构陷,要求立刻将其下狱。而支持林燮的官员则据理力争,认为如此大事确需谨慎。

太后始终沉默着,珠帘遮挡,无人能看清她的神色。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之际,一直静立一旁的萧然,忽然上前一步,朗声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太后娘娘,陛下。林大人所言,句句属实。草民萧然,愿以性命担保。白莲教‘窃天’之谋,确有其事。其证据,就在我等从西北带回之物中。然此物涉及诡异禁制,需特定条件方能开启示人,仓促公开,恐有不测。且……”

他话锋一转,目光平静地扫过刘守义及其党羽:“……且据我等调查,白莲教势力盘根错节,其渗透之深,恐远想象。或许……这朝堂之上,就有其耳目内应。若当众展示关键证据,只怕会惊动隐藏更深之元凶,使其有所防备,反而误了大事。”

萧然这番话,声音清越,逻辑清晰,更是含沙射影,直指刘守义等人可能是白莲教内应!

顿时,不少官员看向刘守义的目光,都带上了惊疑与审视。

刘守义气得浑身抖,指着萧然:“你……你一介布衣,安敢在此狂言污蔑朝廷重臣?!”

朝会彻底陷入了混乱与对峙。

最终,珠帘后的太后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与不容置疑:

“够了。”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林爱卿之功,朝廷自有公论。然刘爱卿所奏,亦非空穴来风。”太后的声音缓慢而清晰,“此事关系重大,确需谨慎处置。着林燮、萧然,将所谓证据,封存送至内阁,由辅高拱、哀家及宗人府宗正,共同验看。在真相查明之前,林燮暂卸锦衣卫指挥使一职,于府中静候调查,无诏不得出。北镇抚司一应事务,暂由沈墨代管。”

这道懿旨,看似各打五十大板,实则偏向明显。林燮被剥夺了实权,软禁府中,而刘守义却未受任何责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