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诗酒趁年华晋江文学城 > 第318章 朝堂舌战(第1页)

第318章 朝堂舌战(第1页)

朔州军情的急报如催命符般悬在头顶,污蔑梁婉清的谣言又似毒雾般在京师弥漫,两股势力交织缠绕,几乎同时将萧景珩推到了风口浪尖。他很清楚,此刻的朝堂早已暗流涌动,对手正等着看他慌乱失据,只要他稍有行差踏错,便会被瞬间吞噬,万劫不复。

连日来,萧景珩一边暗中部署展鹏、凌云追查谣言根源与玉佩线索,一边紧锣密鼓地协调户部、工部,督促第三批军械的赶制与转运,确保朔州前线的补给不中断。他表面平静如常,实则早已做好了应对朝堂风暴的准备。这场仗,不仅要在北疆打,更要在朝堂上打,而且必须打赢。

数日后,早朝时分。天色微明,太极殿内庄严肃穆,檀香袅袅。文武百官身着各色官袍,按品级分列两侧,神色各异。元景帝端坐于龙椅之上,面色沉凝,目光扫过阶下众臣,带着帝王特有的威严与审视。北疆战事吃紧,朝堂气氛本就压抑,此刻更是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隐约透着山雨欲来的紧张。

萧景珩立于武将之列靠前位置,身着玄色绣麒麟朝服,腰束玉带,身姿挺拔如松。他神色平静,目光清澈坦荡,仿佛丝毫未受近日谣言影响,但紧握的拳心却泄露了他内心的警惕。他知道,今日必有一场硬仗要打。

果然,不等百官奏事完毕,一名身着青色御史袍服的官员突然出列。此人姓王,名怀安,素来以“耿直敢言”闻名于朝堂,实则早已被赵党暗中扶持,是对方安插在言官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王怀安手持玉笏,快步走到殿中,躬身行了一礼,随即抬起头,目光锐利如刀,直直射向萧景珩,高声弹劾道:“陛下!臣有本要奏!臣要弹劾靖安侯萧景珩三大重罪,请陛下明察!”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骚动。百官纷纷侧目,或惊讶,或了然,或窃窃私语。赵党余孽们脸上露出不易察觉的喜色,中立派官员则面露凝重,暗自观察着局势。

元景帝眉头微蹙,沉声道:“王爱卿但说无妨。”

“谢陛下!”王怀安底气十足,声音陡然拔高,响彻大殿,“其一,督办军需不力,任人唯亲,纵容品行有亏之吏!此前送往朔州的三万支狼牙箭与五百架强弩,竟是粗制滥造之物,箭簇卷刃,弩机卡涩,根本不堪大用!前线将士浴血奋战,急需军械支援,萧景珩却如此敷衍塞责,险些延误战机,此乃渎职之罪,罪无可赦!”

他话音刚落,便有几名赵党官员附和着点头,虽未出言,却已是摆明了立场。殿内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萧景珩,带着质疑与探究。军械质量出问题确是事实,即便后来萧景珩及时处理,更换了合格军械,但这一点终究是他的“把柄”,被王怀安死死抓住。

王怀安见状,更是得意,继续高声道:“其二,借整顿军需之名,行排除异己之实!萧景珩未经三司会审,未奏请陛下,便擅自罢免兵仗局大使、军器监监事及工部多名官员,强行接管相关衙署运作,独断专行,扰乱朝廷行政秩序,此乃专权之罪,目无王法!”

这一点同样是事实。当初萧景珩为了尽快打通补给线,采取雷霆手段处置涉事官员,虽有元景帝“便宜行事”的口谕,但严格来说,确实未走完整的司法程序。王怀安以此难,也算是找到了合理的切入点。

殿内的气氛愈凝重,不少官员面露担忧,看向萧景珩的目光也多了几分复杂。赵党余孽们则更是蠢蠢欲动,仿佛已经看到了萧景珩倒台的景象。

王怀安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愈阴狠,语气也带上了几分刻意营造的痛心疾:“其三,亦是重中之重!萧景珩治家不严,其妻梁氏身世存疑,品行有亏!近日京师上下流言四起,沸沸扬扬,皆言梁氏未出阁之时,曾随太后往京郊慈恩寺进香,与当时恰巧在寺中暂住的某位匈奴质子过往甚密,暗通款曲,有失国体!”

“如今北疆战火连天,匈奴乃我朝死敌,此等通敌流言甚嚣尘上,不仅败坏皇室声誉,更动摇军心民心,让前线将士寒心!萧景珩身为国之重臣,却娶此等女子为妻,纵容流言扩散,难辞其咎!”

他猛地举起玉笏,高声恳请:“陛下!萧景珩渎职、专权、治家不宁,已严重危害国本!臣恳请陛下即刻罢免萧景珩参军之职,将其交由有司严查,依法治罪,以正朝纲,以安军心!”

这番话如同平地惊雷,炸得满殿哗然!“渎职”“专权”尚且是朝堂党争的常规手段,但“夫人通敌匈奴”这一条,杀伤力实在太大。梁婉清不仅是萧景珩的妻子,更是元景帝的嫡出公主,金枝玉叶。污蔑公主与敌国质子有染,不仅是在毁梁婉清的清誉,更是在亵渎皇室尊严,甚至可能被扣上“通敌叛国”的帽子。

一时间,殿内议论声更大了。中立派官员面露难色,既不敢轻易附和王怀安,也不敢贸然为萧景珩辩解。一些老臣则眉头紧锁,显然看穿了这是赵党的恶意构陷,却碍于没有实证,不便开口。赵党余孽们则纷纷附和,要求陛下严惩萧景珩,殿内局势瞬间对萧景珩极为不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元景帝端坐龙椅之上,脸色愈阴沉,眼底翻涌着不易察觉的怒火。他目光扫过瑟瑟抖的王怀安,又缓缓落在萧景珩身上,并未立即开口斥责或表态,显然是在等萧景珩自辩。帝王之心深不可测,他既想看看萧景珩如何应对这场危机,也想借机试探朝堂各方势力的态度。

萧景珩自始至终神色未变,既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愤怒失态。待殿内的议论声稍稍平息,他深吸一口气,稳步从列中走出,走到殿中央,对着御座躬身行了一礼,动作标准而恭敬,朗声道:“陛下!臣,有话要说!臣不仅不认王御史所列三大罪,反而要弹劾御史王怀安构陷忠良、污蔑皇室、动摇国本之罪!”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掷地有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瞬间压过了殿内的嘈杂,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王怀安没想到萧景珩不仅不认罪,反而敢反咬一口,顿时恼羞成怒,厉声道:“萧景珩!你休要血口喷人!本官所言句句属实,证据确凿,你还想狡辩?”

“狡辩?”萧景珩缓缓直起身,目光清澈坦荡,转向王怀安,语气平静却带着锋芒,“王大人口中所谓三大罪,纯属无稽之谈,臣一一驳之!”

“先,关于军械质量问题!”萧景珩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凛然正气,“臣奉旨督办军需,日夜操劳,不敢有丝毫懈怠。此前军械出现质量问题,臣第一时间便彻查到底,现已查明,此事并非臣督办不力,而是工部下属兵仗局、军器监官员相互勾结,贪墨采买银钱,以次充好,才导致军械粗劣!”

“臣已将涉案官员悉数拿下,人证物证俱在,户部有拨款账目为凭,工部有物料清单可查,兵部亦有后续合格军械调运朔州的记录!如今朔州前线已收到第二批合格军械,将士们士气大振,何来‘渎职’之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