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生意,眼看着就要红火起来了。
晨光彻底驱散了薄雾,将槐树的影子拉得斜长。
“苏记”早点摊前的人潮高峰渐渐过去,但依旧断断续续有晚起的村民丶或是从邻近村子闻讯赶来的生面孔光顾。
那锅茶叶蛋,果然如苏婉音所料,成了今天最大的亮点和谈资。
不到八点,三十个茶叶蛋便销售一空,後来的人只能闻着空气中残留的那股勾人馋虫的咸香茶韵,遗憾地咂咂嘴,转而多买一两个包子弥补。
“苏家丫头,你这茶叶蛋明儿个可得多准备点!我家那口子吃了说好,非要我再买几个回去晚上下酒,这可倒好,没了!”一位大婶挎着篮子,看着空荡荡的卤汁锅,满脸惋惜。
“对不住啊,张婶,头一回做,没敢弄太多,明天一定多备些,给您留着!”苏婉音一边利索地给另一位客人夹包子,一边笑着应承,声音因持续的叫卖和招呼而略带沙哑,却洋溢着干劲。
“那可说定了啊!”张婶这才转惋惜为期待,买了几个菜包子走了。
小宝今天的“工作任务”也加重了。
他不仅要收钱找零,还得帮忙看着茶叶蛋的销售,小脑袋瓜记得清清楚楚谁买了几个,收的钱分毫不差。
偶尔有相熟的长辈逗他,想多饶个包子边角,小家夥还会一本正经地板起小脸:“不行哩,王伯伯,我姐说了,小本买卖,要算清楚账才能长久。”
那副小大人的模样,引得衆人善意的哄笑,反而更觉得这孩子懂事可爱,不好意思再占便宜。
苏婉音看着弟弟那认真的劲头,心里既欣慰又有些酸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环境的骤变逼着这个本该无忧无虑的孩子飞快地成长,但也是时候把小宝上学的事提上日程了。
现在机会这麽好,总不能把小宝困在她身边当个夥计不是?
想到上次林老师的话,正好三天後就是学校开学的日子,她打算带着小宝去试试。
直到日上三竿,带来的最後一点豆浆被刮得干干净净,蒸笼里也只剩下几个特意留出来丶准备自家当午饭的素馅包子,“苏”早点摊第二天的营业才算正式结束。
收摊的过程比昨天更加熟练,但身体的疲惫感也更明显。
连续两天高强度的早起和站立劳作,让苏婉音感觉胳膊和小腿都有些发酸。
回到小院,关上门,姐弟俩的第一件事,依旧是清点今天的“战果”。
木匣子里的钱币明显比昨天又厚实了一些,硬币和毛票混杂在一起,沉甸甸地倒在石桌上,发出令人心安的哗啦声。
“姐,快数数!今天肯定比昨天多!”小宝眼睛放光,迫不及待地帮忙分拣,小手上沾满了油墨和金属的味道。
苏婉音深吸一口气,拿起她的记账本和短铅笔,开始重复昨天的工作。
一分丶二分丶五分……一角丶两角……
随着数字的累加,她的心跳也微微加速。
当最後一个五分的硬币被归拢,她快速地在心里默算了一遍,又用铅笔在纸上核实。
“毛收入是……五块三角二分。”她报出这个数字时,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激动。
“五块三!”小宝惊呼出声,差点从石凳上跳起来。
“别急,还要算成本对不对?”苏婉音耐心引导着,开始一项项核算,“今天面粉用了八斤,肉馅用了两斤半,豆子多了半斤,油盐酱醋损耗……还有,今天加了三十个鸡蛋,茶叶和香料也算成本……”
她仔细地计算着。
因为增加了肉包比例和推出了茶叶蛋,今天的原材料成本比昨天高出不少。
最终,她得出成本大约是:“三块一角左右。”
总收入减去成本,净利达到了两块二角多!
比昨天又增长了一截!
“一天赚两块多!”小宝已经被这巨大的成功冲击得有些晕乎乎了,掰着手指头算,“十天就是二十多块!一个月……一个月能赚好多好多钱!”
他算不清具体的,但知道那是一个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苏婉音看着弟弟兴奋的模样,也忍不住笑了,乐道:“真是个小财迷,这样可不行,小宝还想读书吗?”
小宝有些纠结了,他既想读书,但又抵挡不住赚钱的乐趣。
苏婉音看他低着头沉默,轻轻摸了摸他的头,缓缓道:“姐姐知道小宝是想一起赚钱,但是什麽阶段就该干什麽样的事对不对,小宝现在这个阶段,”
看着小宝因为这句话而擡起头有些茫然地看着她,苏婉音语调更加轻柔,“小宝这个年纪就应该要去读书的,知道吗?等小宝长到姐姐这麽大了,自然也会赚钱了,而且,说不定赚的比姐姐还多呢!”
“真的吗?可小花说丶说读书是很费钱的事。”小宝有些犹豫,他不想成为姐姐的负担。
苏婉音闻言有些沉默,小花是宋婶子家的孙女,不能说宋婶子他们家对她不好,毕竟没缺她吃也没缺她穿,比起村里大多数虐待女娃不给吃穿还叫干活的人家好太多了,但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家里的资源会更多倾向于男娃。
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重男轻女的悲哀。
她没办法改变别人的想法,只能想办法让自己强大起来,做更多想做的事。
她的笑容有些牵强,但声音还是一样的温柔,“咱们现在有钱了对不对?爸妈留给小宝的有很多,都是留给小宝读书的,还有姐姐现在也能赚到钱了,所以小宝不用担心,只要安安心心读书上学,好吗?”
这番话终于打消了小宝心中的顾虑,他重重点头,“嗯!小宝一定会好好读书!以後赚多多钱!”
苏婉音有些乐呵,“那小宝可要加油哦~”